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

第一百零八章时间差

曹义要打一个时间差。他就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所以整顿之后,立即带来大军向阿刺知院军队冲了过来。

阿刺知院见状,也出营列阵。

瓦刺人毕竟不是明军,明军可以坚守营寨。但是瓦刺的营寨简陋之极,而守营之术,也稀疏平常。

即便坚守营地,也不能给阿刺知院带来多大的优势。

故而阿刺知院,宁可打上一场。

双方一开始还是骑兵交锋。

施聚亲自上阵,两万骑兵在这里反复厮杀。

这个时代的骑兵一打起来也没有什么阵型可言,都是反复冲杀而已。就在双方厮杀的时候,地面整齐的整顿之声传了过来。

却是曹义督促步阵缓慢而坚定的向前压过去。长枪如林,军阵如山,这山林带着泰山压顶之势一点点压榨而来。

施聚的骑兵打法立马变了。

他们不再追求将瓦刺骑兵斩杀在马下,而是将瓦刺骑兵向步阵之前驱赶。

但是撞到军阵之前瓦刺骑兵,不管有多厉害,也挡不住无数弓弩的攒射。一个个变成了刺猬砸在马下。

随即被无数脚踩在脚下,过去之后,就变成了一团肉泥了。

如此双方骑兵的战团,一点点的向南方移动。

阿刺知院见状,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这一战还没有打多长时间,他已经试探出来了,不管骑兵还是步卒,都是一等一的精锐。

再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撤。”阿刺知院下令道。

这个命令不好下,双方已经交战在一起了,想要撤退,想要撇干净,哪里有那么容易。

非要有人殿后不可。

阿刺知院亲自带人殿后,好一阵厮杀才算是拜托了,明军的骑兵,有些奇怪的时候是,明军骑兵追击的欲望并不是太坚决。

即便如此,他南撤几十里之后,重新整顿人马,一清点折了三千人马。可以说他所部万骑,南下以来最大的折损就是这前后两战。

阿刺知院也知道,再有一次,想要脱身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连夜南逃。不过很快就与朝鲜数万众撞在一起。

瓦刺虽然损失不少,但是面对朝鲜士卒,还是占据优势的,只是阿刺知院担心后面的追击,仅仅是冲破朝鲜军队防御,就逃之夭夭了。

留朝鲜李瑈在这里收拾烂摊子。

当然这是后话了。

却说战场之上,阿刺知院下令收兵,施聚大喜过望,正要大肆追杀一段。

毕竟战争在相持阶段,双方的伤亡比相差不断,真正能拉开胜负两方伤亡的时候,就是追击的时候。

而明军更是以首级论功,这些溃兵,在施聚来说,都是长熟的庄稼,正等着收割。却在这个时候,后军传来收兵的命令。

施聚岂能不生气,他不敢违背曹义的命令,他回来之后,立即问曹义道:“大人,为什么鸣金收兵?”

曹义说道:“就在刚刚。我军斥候发现了瓦刺斥候。”

施聚一听,冷汗直流。

大军放出斥候,是有讲究的。一般就在一百里到二百里左右,毕竟放太远了也没有意思。

不过,这标准乃是草原上,平原上的标准。

在延边山区之中,要打一个折扣了。

但是即便再大折扣,一百里也应该有的。

而一百里的距离,对骑兵来说,真要是亡命突击的话,也不过是几个时辰,大半天的时间。

一昼夜突击三百里的战例,在历史上决计不说少见。

所以,在这附近发现瓦刺斥候,这就说明,在双方激战的时候,随时可能遇见瓦刺援军突然出现。

施聚这才佩服曹义的大心脏。

曹义能忍到打赢才收兵,已经是很镇定了。

施聚立即行礼说道:“大人,末将失礼,请将军责罚?”

“无妨。”曹义说道:“你准备戴罪立功吧。有一场恶战要打。”

曹义寻一个依山傍海的地方,安营扎寨。

很快朝鲜军队也过来了。

曹义毫不犹豫的接管了朝鲜军的指挥,至于李瑈是什么王子,大君,曹义也丝毫不在乎。

朝鲜军的到来为曹义,解决了大麻烦。

首先后勤上的麻烦解决了。

曹义虽然没有阿刺知院轻装那么彻底,但也是轻装而来,所带的干粮不多, 有了朝鲜军队的支援,也就不成问题了。

其次,就是民夫问题。

瓦刺大军要到了,这一次来得人就不是一万两万了,曹义自己是安营扎寨谨守以待。

但是土木工程是需要人力的,三万士卒都是精锐,让他们建立营盘,消耗体力,等瓦刺大军真来了,岂不是没有体力作战了。

而朝鲜军队的战斗力,曹义也不是太指望的。但是他们好歹是壮劳力,做些事情还是可以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阿刺知院所部。

阿刺知院损失不少,但是主力幸存,如果他再与瓦刺大军作战的时候,阿刺知院忽然从南边打过来,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朝鲜军队一到,曹义人手宽裕了,就将施聚所部抽调出来,让他立即南下,目的就是驱除阿刺知院,不管能不能剿灭他们,都要将他们远远的驱除开来。

曹义为了特地让施聚放出消息,施聚所部是先锋,大军就在后面。让阿刺知院不敢停留与施聚鏖战。

为了营造信息差。

曹义还修建了两三座大土坑,立即最上面都是瓦刺士卒的尸体,但是三千多具尸体硬是埋出了一万人阵势。

并将所有尸体之中,长得像将领的几具尸体的头颅砍下来,作为给也先的礼物,并在营盘之上,竖起十几根竹竿,每一个竹竿上面都挂着一颗人头。

最高一根竹竿上面的人头,就是阿刺知院。

不管是别人怎么想,曹义说是,举营上下没有一个人敢说不是。全力营造出阿刺知院全军覆没消息。

故而也先一到,首先就接到了曹义这一分大礼。

一时间也先部下瓦刺军队之中,人人气愤不已,纷纷请战,定然要将曹义杀了,给阿刺知院报仇。

唯有也先却并不是太相信的。

原因就是太快了。

也先得到曹义出兵的消息,就立即出兵救援,双方是前后脚的功夫,即便算上因为出发地不同的时间差。

也不过是三四天而已。

如果说,曹义击溃阿刺知院,他是相信的,三天的时间足够这一切了。但是如果是全歼,却是不大可能。

因为人不是猪,一支军队的负隅顽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的,就好像长平之战中,赵军即便进入埋伏圈,被包围了,还坚持了好长一段时间。

所以,也先不相信这么快,在被包围的情况之下,连三天都坚持不了。

但是他相信不相信,又有什么用处。

这人头是真的,这些都是瓦刺军中中下级将领,军中自然是有人认识的。也先一伸手,向下一按,众人顿时平静,他说道:“这个仇,我一定会报的。”

也先不能不报这个仇。

可以说从脱欢时代以来,这是瓦刺大军败得罪惨的一次,如果这一战是真的话。

不仅仅损伤了瓦刺的军力,也损伤了瓦刺的威信。

瓦刺是靠着瓦刺大军无敌的战力,而整合草原,让无数附庸跟着瓦刺征战的,而瓦刺不败威名破灭之后,草原上会有更多人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草原从来是野心家的沃土,从来不缺少野心家,不管是什么时候。

也先,必须尽快重振瓦刺的威望,让他们知道,之前的失利不过是一个偶然事件,瓦刺的刀,依然锋利如昔。

要证明这一点,就需要一场大胜。

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第十九章 修德养望马性和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章 少府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十四章 遗诏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九十五章 开海七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