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

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

朱祁镇说道:“传旨。请英国公明日早朝之后,在武英殿侯见。”

“是。”一个小太监说道。

这一件事情,朱祁镇就先搁置了。

因为他操心的不是海西之战了,而是长江汛期到了。

海西之战,而今已经到了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了。但是长江汛期一点也不比黄河汛情差了。

朱祁镇减免赋税。督促各地方官修整堤坝,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

朝鲜的军情,就变成了一个插曲。

第二日,早朝之后。

朱祁镇在武英殿召见英国公。

英国公首先让范弘将最近关于海西之战的消息一一报上来,说道:“国公而今,瓦刺久攻不下,朝廷坐视不管,是不是有一点不好。特别是属国求援,该如何处置是好。”

英国公说道:“陛下,战机到了,下令辽东总兵官曹义出兵延边。封死瓦刺退路,瓦刺万骑在朝鲜,虽然强横,但也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久则必败。”

“而如果不救,朝鲜恐怕会起别的心思,所以要救,而且要快。”

朱祁镇有些不可思议,一直以来英国公对用兵都是比较谨慎的,万万没有想到,今日比朱祁镇还要急。

英国公见朱祁镇的表情,心中有所揣测,说道:“陛下,臣之所言,句句肺腑,兵家言利害。一战,不仅仅看胜得何利,也要看败何损。”

“今日之战,胜则灭瓦刺万骑,瓦刺本部不过十几万骑,折损一万骑足够也先心疼。”

“但是如果败了,不过折损辽东三万之众,甚至即便大败也折损不了这么多。”

“而今,宣大,京营兵马严阵以待,随时都可以增援辽东,辽东边墙布防严密,即便是战败,辽东也无损大局。”

“再加上延边山势崎岖,利用步战,不利于铁骑纵横。而且一旦得了延边,距离海西又近了不少,足以让辽东与海西相连。一旦海西之战出了什么差错,从延边出援,也近上不少。”

“唯一的担心,就是海西围城的军队,会南下。”

“但是打仗也不可能一点风险也不冒。”

“如何不可一战?”

朱祁镇听了,也知道,英国公虽然有些话,不太中听,但是他在军事上的判断,大多是对的。

朱祁镇虽然被人称为真龙天子,但是他自己知道,他自己的能力,军事规律不会因为他这个皇帝,而有所改变的。所以最好听英国公的。

细细想来,如果想要经营海西,延边这一块地方,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好。

而且朱祁镇也觉得在对瓦刺的战略之上,因为避免与瓦刺在塞外决战,让他感到处处被动,而今既然英国公都同意了,朱祁镇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他立即一封圣旨传到了曹义手中。

曹义接旨之后,二话不说,就带着本部人马从三万卫南下,先到辽阳,然后东进鸭绿江上游,进入延边地区。

从这里想要封死瓦刺的后路。

只是这么大动静,不看能不被人发现的。

曹义一出辽东边墙,瓦刺各方就得到消息了。

而此刻的阿刺知院,已经离开了平壤,南下攻汉城了。他还没有攻到汉城,就接到这个消息。

阿刺自然知道其中的严重性。

立即下令,将所有金银珠宝全部放弃,粮食辎重全部烧掉,而劫掠的妇女全部杀掉,所有人都轻装,立即返回海西。

于是万余朝鲜女子的性命,染红了朝鲜大地。

朝鲜李瑈带领大军与瓦刺军队打过几场接触战,但是结果都是一个样,败,而且是惨败,无非是败的姿势不大一样而已。

这样的情况下,李瑈也不敢追击,只有当瓦刺军队撤离二百里之外,才敢带着军队缓缓的追上来。

进行送客式的追击。

阿刺知院在朝鲜蹂躏了一个多月,所过之处,一片废墟,成为朝鲜建国以来,损失最大一次外患。

而在延边,阿刺知院与曹义所部的战斗已经打响了。

就在清津,曹义麾下大将施聚与阿刺所部大战一场。

之前说过,施聚乃是是蒙古人。他带领骑兵作为先锋,先行一步封锁道路。

就在这一片沿海小平原之上,在之前咸镜山之战东南一点的地方,双方厮杀竟日,胜负不分。各自收兵而已。

安营扎寨之后,阿刺知院远远的看着远处的灯火。愣愣的出神。

只需冲过这里,再北行二三百里,就能到海西城下了。但是这一段路而今恐怕是走不成了。

辽东铁骑从来不是吃素的,施聚又是曹义麾下左膀右臂,打骑战,从来不怯于人。

虽然是一场不分胜负,但是阿刺却知道,他其实已经输了一招,北有堵截,南有追兵,虽然难边的朝鲜追兵算不了什么,但是双方汇合的话,却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第二日,阿刺知院并没有出战,因为曹义来了。

大队明军士卒跟着曹义的脚步来到了这里,与前锋合兵之处,一时间明军军营之中欢声雷动,响彻乾坤。

这样的情况之下,阿刺知院如何肯出战?

曹义一进大帐,就问施聚昨日的战况。

施聚的长相呈现一个蒙古大汉的典型特征,饼子脸,小胡子,再加上矮个子,罗圈腿。

只是声音很响亮,是实实在在的声如洪钟。

这似乎是很多将军的特征,在古代没有扩音设备的时候,将军的声音要覆盖更广的范围才对。

故而有这样的特征。

“大人,瓦刺骑兵是硬骨头。”施聚面有难色。说道:“兄弟们与兀良哈,阿鲁台都打过,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难缠的人。”

“说出来不怕大人笑话,如果昨天太阳晚下山一个时辰,我估计我就要败了。”

施聚而今想起来,也有一些心有余悸。

曹义说道:“瓦刺骑兵这么棘手?”

施聚说道:“大人,我看得出来,瓦刺骑兵好手,比其他骑兵好手未必高明多少,但是军纪森严,悍不畏死,却是我生平仅见的。”

“比起瓦刺骑兵,兀良哈等部,根本就是牧民而已。”

军纪永远是战斗力的第一重保证。

有军纪永远比没有军纪的能打。

明军骑兵在面对兀良哈各部的时候,都能做到以少胜多,一打二,甚至一打三,都能有胜算,就是因为明军的军纪要比兀良哈等部强。

无他,兀良哈的骑兵更多是牧民连起来,就当兵马来用。但是明军之中,骑兵都是优中选优的,因为大明的马少。

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去骑兵的,而且骑兵的待遇也比步卒好多了。

曹义说道:“昨天损失多少?”

施聚说道:“我清点了八百三十骑,受伤的人更多。”

“还能战吗?”曹义说道。

“请大人放心。”施聚行礼说道:“只要大人一声令下,只要我施聚有一口气,就是能战。”

“你有这一分心就好了。”曹义说道:“我其实要告诉你一个消息。”

施聚说道:“大人请讲。”

曹义说道:“也先动了,他从海西城下抽调了数万人马,此刻就在门图江北岸,几日之内,就能渡江。”

施聚听了,脸色一黑。顿时明白他们的险恶处境了。

原来被夹在一其中的人,不仅仅是瓦刺阿刺知院,还有曹义所部,甚至曹义所部的危险,比阿刺知院更大。

毕竟朝鲜兵的能力不足以依靠,只能摇旗呐喊而已。

“大人,我们怎么办?”施聚有一点慌了。

曹义说道:“先打一面,再打另一面,两拨人分开就好了。”

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二百章 马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八章 断事官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八十一章 钱家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一百五十二章 给他们死亡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七章 圣诞安排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后继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六章 困境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策进退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十二章 军议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第七十二章 汪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