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

如果说孔州之战,对朝鲜来说,还有一些突如其来。

甚至有些不明就里。

就朝鲜来说,朝鲜王的本意未必想与瓦刺来一次碰撞,他调兵遣将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加强边防,或者趁机才吞并一些鸭绿江以西,门图江以西的土地,实现朝鲜人一直所想的长白山为界的想法。

但是咸镜山之战。

严阵以待的三万朝鲜军,被一万瓦刺铁骑,在半个时辰之内破阵,之后就展开了一场追击战。

或者是大屠杀。

三万朝鲜军队,或者逃过瓦刺铁骑的人不过一两千人。

一时间朝鲜震动。

朝鲜数百万人丁,但是常备军也是不多的,这三万精锐,几乎将朝鲜北方精锐军队调集一空了。

而这些人败得如此之惨。

剩下所有的朝鲜军队,都不敢与瓦刺军队一战了。

阿刺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他先拔出延边六镇,将朝鲜军队在延边的存在完全的夷平。

然后带军疯狂的南下,南下,再南下,绕城不过,但是朝鲜民间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朝鲜各部人马,根本没有勇气抵挡瓦刺军队,任由瓦刺军队深入数百里,一口气杀到了平壤城下。

在汉城的朝鲜王,他所能收到的不过是败报败报败报,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了。

而阿刺知院也知道,他的目的是督促朝鲜王做出选择,并不是将朝鲜灭了,而且阿刺知院也知道。他手中的人马虽然精锐,但是朝鲜军队还是太多了。单单凭借他麾下人马,是不可能灭了朝鲜的。

故而,他在兵锋最盛的时候,写了一封劝降书,让人传给了朝鲜王。

汉城。

朝鲜王脸色极差。看着手中的书信,上面要朝鲜王劳军,金银粮草若干,如果不给的话,他们就来汉城来取。

并且直接要朝鲜王改易王号,去朝鲜王号,用元代之高丽王号。

就是让朝鲜王在大明与蒙古之间做出选择。

朝鲜王对身边的两个儿子,说道:“你怎么看?”

朝鲜王看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就是世子李响,另外一个就是次子李瑈。

朝鲜王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了。朝中大小事务,都是由世子处理之后,再向朝鲜王禀报,朝鲜王一般都会准的。

故而这样的大事,是万万不可缺了世子。但是李瑈却是养在民间,精于军事,在军中任职。

朝鲜王也很看重这个儿子。

也知道,世子虽然不错,但是在很多地方,未免柔弱了许多,故而也将老二给叫过来。

朝鲜世子说道:“决计不能向瓦刺屈服,应该向朝廷求援。朝廷大军就在辽东,只需朝廷大军过了鸭绿江。瓦刺人一定会逃走的。”

朝鲜王不知可否,看向李瑈。

李瑈说道:“决计不能轻易向朝廷求援。否则我朝鲜鸭绿江以东,未必是我朝鲜所有了。”

本来洪武年间,鸭绿江以东还是大明的地盘,这还是太宗年间,太宗皇帝赐给朝鲜的。但是延边六镇的开拓,引起了辽东方面很大的不满。

这也是朝鲜王停止开拓西北的原因所在。

其实这种不满,更多是朱祁镇的不满。只是朝鲜王并不知道而已。

李瑈所言未必不是道理。

请神容易送神难。

一旦明军过了鸭绿江,起了别的心思,想要送走就比较难了。

世子说道:“二弟,你说的,我都知道的。只是瓦刺残忍之极,所过之处,尸山血海,百姓生灵涂炭。朝鲜百姓重要,还是鸭绿江以东的土地重要。”

“未必不能与瓦刺虚以为蛇。”李瑈说道:“拖得一时是一时,瓦刺人决计不会在朝鲜久留的。”

李瑈的眼睛闪过一丝狠意,说道:“如果他一直逗留不去,就让他来得去不得的。”

从延边六镇到平壤,要穿过很多山道。骑兵在山中,效力大减。故而给李瑈足够的时间,李瑈相信自己可以在山中设伏,狠狠的给瓦刺骑兵一下子。

朝鲜王说道:“老二,你不要以为全天下人都是傻子,阿刺知院此人,不是好对付的,你区区缓兵之计,哪里能够瞒得过他。”

“再者,这些事情传到朝廷又会怎么样?”

“生生一个把柄。万万不可以做。有些事情即便做了,也不能留下一丝蛛丝马迹。”

李瑈听了,立即会意。

而今他只要与瓦刺人接触,就不好办了,瓦刺决计不会为他们保密,恨不得传得天下皆知才是。

这后果,还真有一些棘手。

朝鲜王说道:“世子,你是未来的朝鲜王,虽然事大乃是朝鲜的国策,但是朝鲜的事情朝鲜自己处理,轻易不要将朝廷引入。”

世子也立即行礼说道:“儿臣知道。”

朝鲜王说道:“老二,你带三万士卒去平壤坐镇,记住不要与瓦刺交战。只需守住了,不要再丢失城池即可。”

李瑈说道:“儿臣明白。”

朝鲜王点点头,让李瑈去办了。

等李瑈走后,朝鲜王又对世子说道:“你去拜见徐大人,请朝廷出兵门图江,封锁瓦刺骑兵后路,我朝鲜不惜一切代价,愿意为朝廷消灭这万余骑兵。”

世子听了,暗道高明。

这也是请朝廷介入,但是并没有让曹介入腹地,而是断瓦刺后路,想来瓦刺人也不是傻子,在此之前,一定会努力撤出朝鲜境内的。

其中善后的麻烦就少了很多。

朝鲜王看世子,恍然大悟的样子,笑着说道:“凡是分寸拿捏,是最重要不过了。很多事情多一分是错,少一分是罪,不多不少,才是最正确的。”

“这件事情,你还是要好好学。”

世子行礼说道:“儿臣明白。”

朝鲜王挥挥手,让世子离开。他看着世子的背影,心中轻轻一叹,暗道:“我不知道能支撑多久,真是天不假年啊。”

世子与徐有贞的关系一些不差。

一来是朝鲜儒家文化盛行,徐有贞乃是进士出身,博学多识,在朝鲜自然很少尊重。

二来,从朝鲜借支粮草之事,徐有贞都是直接与朝鲜世子打交道的,他们两人也算是旧相识了。

世子拜见徐有贞,也不多说废话,三下五除二,就将这一件事情给说清楚了,说道:“还请徐先生救救朝鲜。”

徐有贞能说什么?徐有贞只能说道:“此事关系重大,非我能做主的,不管我一定派人乘船速速回京。想来朝鲜一直是东海第一藩,朝廷自然不会不敢朝鲜的。只是世子也许耐心等待消息。”

世子一摆手,立即有一个美人送出一盘金银,说道:“那就拜托徐大人了。”

徐有贞看着朝鲜世子送出的美人与金银,心中一动,说道:“好说,好说。”

也不知道是徐有贞收了朝鲜世子的重礼,还是真觉得这一件事情,关系重大。所以他立即派人乘船渡海,到了天津港之后,再去北京。

将徐有贞的奏疏送入大内。

因为徐有贞的奏折事关军情,故而直接加塞进朱祁镇正在处理的奏折之中。

朱祁镇见了朝鲜的反应,心中冷笑一声,说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但是不管朝鲜怎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朱祁镇也觉得辽东镇应该动上一动了。毕竟而今海西之战,已经打了小一个月了。

现在已经陷入围城之中了,焦礼用尽了办法,才算是向朝廷汇报了消息。

朱祁镇看了海西固若金汤,他也就安心多了。

但是朝廷辽东三万人马,还有宣大数万人马,一直悬而不发,也不是一个办法。

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烟尘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第四十六章 海关银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河大工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四章 太后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七十章 年关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七十章 年关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七章 圣诞安排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制度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脱脱不花赌赢了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弟七十三章 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