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

第一百三十五章也先窥边

成国公朱勇说道:“可是因为大旱?”

“不错。”张辅说道:“这数年朝廷收入大增,但是今年却是一个灾年,京城的用度靠着京城,通州,天津的仓储,已经直隶一声的产出,南方各省的粮食,就近调给河南,山东,两淮,湖广等地。”

“咱们与草原上打这么多年交道,你也知道,即便你打败也先,甚至是阵占也先,这一场战事就完了吗?”

“且不说瓦刺的复仇,单单说陛下,准备了这么多年,又岂能善罢甘休?”

“这一战,一开头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了。”

成国公朱勇说道:“兄长,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一战我早就盼着打了。”

不错,勋贵集团大多数人都是盼着打仗,而不是盼着和平,因为只有打仗,才有荣华富贵,打仗才有权力,只要打仗,勋贵们才有他们想要的一切。

虽热很多勋贵打仗的能力已经退化了。但是以成国公为首的中坚力量,还是盼着打仗的。

“我知道。”张辅说道:“这一战最好不要在今年。拖上两年最好。”

张辅也觉得莫名其妙,进入正统年间之后,这十几年间,水旱蝗灾相连。能称得上是丰年的寥寥无几。

成国公朱勇还是不如张辅,朱勇所看到的,只有从他的角度看的事情,而张辅所想的,却是从大明朝廷角度看的事情。

今年委实不是一个开战的好时机。

大明一年二千三百多万石粮税,今年上半年,或减免,或免征的赋税已经到了好几百万石,至于要下拨的赈灾款项,恐怕也要数百万石。

可以这样说,今年朝廷几乎不要指望从粮税上有什么收成。只要粮税能平了赈灾这个窟窿,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朝廷而今虽然也有积蓄,但这积蓄面对天塌地陷一般的窟窿,总是不够用的。而打仗又是特别费钱的事情。

张辅并非没有勇气打仗,而是怎么看怎么决定,今日是能不打就不打。

成国公朱勇心中有一些小不情愿。

毕竟在成国公看来,这不用他们考虑,皇帝不差饿兵,不管朝廷财政紧张到什么地步,想来朝廷是不可能亏待打仗的人。

张辅根本是多操心。

只是朱勇习惯了听张辅的话,说道:“兄长请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张辅似乎看出了朱勇一丝丝抗拒,心中暗暗一叹,也不多说了,说道:“别的我就不多说了,万事小心。”

在朱勇就任征虏大将军数日之间。他就将京营骑兵给整顿好了。

以三千营为核心,共五万余骑兵,从北京出发,通过居庸关到宣府。

这一路上,朱勇看到了才长长的驰道。

一辆辆马车在轨道之上飞驰而过。从北京城外一直到宣府。本来是单道,而今已经变成了双车道,可以对开,只是而今准备做战,两条轨道一律向北, 大量的物资从通州到北京,然后从被转运宣府,大同。都是用驰道的办法。

朱勇数次出入宣大,对这情况也很清楚了。

毕竟这驰道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他看着驰道问道:“从北京到大同的驰道修建好了没有?”

“大将军,而今转运大同粮草,必须从宣府到大同,至于从京师直接到大同的路线,尚且没有修好。兵部说,大抵在正统十四年可能修好。”

朱祁镇一直没有放松驰道的修建,同时也没有加快修建。

有很多原因,技术不成熟,从北京向西向北,动是山地。如何让驰道翻山越岭,还是一大难事。

朱祁镇宁肯慢工出细活。

还有工匠数量比较少。财政开支巨大,分数年完成,对朝廷财政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再有就是按照朱祁镇心中的时间表,只需在正统十四年完成,大同,北京,宣府三角驰道的相连就行了。

即便如此,朱勇也觉得方便多了。

他们一路沿着驰道前行,到了宣府,然后点齐大军,宣府与大同,共征召五万骑兵,与京营五万铁骑,号称是二十万步骑,出龙门卫,进驻独石堡。

而杨洪已经在独石堡等候了。

独石堡虽然不小,但根本不足以容纳十万骑兵,于是乎明军骑兵摆开了数里宽的营盘,大军的炊烟,在几十里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

中军帐中。

杨洪正在给朱勇说明情况。

杨洪指着桌面之上的地图说道:“瓦刺大军分散数部,徘徊在开平,大宁之间,探马繁多,我派了不少夜不收,出去的多,回来的少,而今已经折了近百名兄弟了。”

“只能探明他们的活动范围,具体营地在什么地方,却还没有弄清楚,但是应该是在商都河到开平之间。”

“具体的情况,属下无能,却没有探明。”

朱勇说道:“杨将军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只是以将军看,瓦刺这一次南下,到底是何居心?”

在大明放弃开平与大宁之后,独石堡就成为了大明深入草原的一柄匕首,杨洪在这里驻守不过万余人马,面对瓦刺大军压境,能够不惧艰险,努力放出夜不收,探明敌情,没有乱了手脚,已经是不错了。

杨洪想来想去,说道:“末将以为,似乎瓦刺并没有南下之心,如果瓦刺真有南下之心,就应该偃旗息鼓,大军南下,攻打独石堡才对,这样大张旗鼓反而让边墙戒备森严。得不偿失。”

杨洪是用兵老手了。

能示之不能,不能示之能,这种粗浅的兵家道理,不用人解释都非常清楚了。

也不觉得也先会不知道。

所以瓦刺所做所为有难解之处。除非瓦刺不想打。

朱勇心中暗道:“似乎被大兄说中了。”他淡淡一笑说道:“瓦刺到底是一个什么心思,派一个问问不就知道了。”

成国公朱勇随即召集随军的锦衣卫千户,作为使者去见瓦刺也先。

至于成国公朱勇为什么要让锦衣卫做这个,也很简单,人臣无外交之权。即便而今有这个权力,成国公也很注意不让就限于嫌疑之地。而今是将这一件事情交给锦衣卫。

毕竟锦衣卫乃是陛下的人。

成国公朱勇这边刚刚吩咐下去,就有一个忽然进来,在杨洪耳边耳语了一番,杨洪立即向成国公行礼说道:“大将军,有瓦刺骑兵千余人窥视营地。”

朱勇一听,双眼微微一眯,说道:“瓦刺是欺朝廷无人吗?吴克勤。”

吴克勤立即出列说道:“末将在。”

成国公朱勇说道:“带领你的人马,去拿他过来。”

吴克勤就是吴瑾的叔叔,蒙古人出身,是勋臣之中一员猛将。他答应一声,立即带着本部千余骑人马冲出营地,向瓦刺骑兵窥探的方向而去。

就在大营北几十里一个小山坡之上,千余骑瓦刺骑兵真戒备森严,唯独十几个侍卫簇拥着一个人,却显得很放松。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也先。

也先将大军交给弟弟掌管,他自己窥视大明边防。所看的并非仅仅是独石堡这里,还有宣府大同的边墙,也细细看过了。

听说南朝大军到了这里,才轻身而来,一看究竟。

毕竟也先已经横扫塞外,大明边墙之外,除却海西已经没有一处要地了,而海西本身太过偏东一些,远离主战场,可以忽略不计。想要拔海西要翻越长白山,有些得不偿失。

海西对也先几乎是鸡肋,骨头很硬,肉很少。

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十五章 徐有贞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二章 云南局势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河大工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图的法会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七十章 诸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十章 开发东北第一步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