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

第一百三十六章大军对峙的开始

所以也先就放弃了海西,将心思转到了大明身上。

在朝鲜与曹义硬磕一战之后,也先心中也是有些惊醒的,他知道大明军队其实还是有一批相当有战斗力的军队。

但是这些困难,并不能让也先的野心退却,只是让他更加冷静而已

所以,朱祁镇将与瓦刺战和之权,全部下放到了前线。也先还在为这一件事情权衡利弊。

只是大明这几年在边墙上的建设,却让也先心中有些沉重。

徐晞虽然人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修建的工程还在。

大明边墙虽然没有修建成后世一般,全砖石结构,绵延数万里没有缺口,但是在险要之地,依山修建,大小城池,大城如大同,宣府,可以驻扎大军,小城如千户堡,百户所,乃至于烽火台。

只能容纳几十人坚守而已。

这些城堡大多修建在险要住之处,未必能堵住瓦刺大军,但瓦刺大军一旦犯边,就能通过一道又一道的烽火,在一天之内,将消息传递到北京城去。

这无数根拔不掉,砸不烂的钉子,让瓦刺大军无所遁形,一举一动都在大明朝廷的掌控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与大明军队战斗,战略优势在谁一边,根本就不用说了。

这还仅仅是烽火台的作用,更不要说那些大大小小的城池。

如果放弃不管,等被大明大队兵马逼着决战的时候,后路很容易断绝。如果一一攻下来,以瓦刺的攻城能力,非十几日不可。

十几日的时间,足够京营从北京出兵,抵达宣大了。

也先自诩城府极严,而今面对这样的铜墙铁壁,也感到有些急躁了。

还有宣大新修建驰道,疏通了北京到宣府,大同运输线,让也先有更多的忌惮。

他最后一点想要决战之心,在他看见成国公朱勇营盘的时候,就一颗心就沉进了肚子里面。

安营扎寨,乃是一个将领的基本功。

想要看一个将领的能力怎么样,看他安营扎寨的能力就八九不离十了。

成国公朱勇的营寨以独石堡为中心,数营并列,封锁住了南下的大道,又可以遮掩大同,与宣府。

进可攻,退可守。

也先面对这样营盘一时间也难以拿下,更让他想起了曹义的营盘。

“王爷,南朝派人了。”就在也先细细窥视的时候,忽然有人说道。也先一眼看去,就见一股烟尘直冲过来。

也先一看就知道是骑兵。

白龙鱼服,恐遭虾戏的道理,也先也是知道的。

而今他想看的都看了,想知道,想了解的,也都知道与了解了,自然没有心思与大明骑兵在这里打上一仗,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勒马下山而已。

就在也先刚刚离开这里不久。

吴克勤就已经到了。

吴克勤见了一地马蹄印,就翻身下马,细细观摩马蹄深浅,又捏起一块马粪,手上用力,崩开一地汁水。

吴克勤说道:“固然是瓦刺贵人,还没有走远,兄弟们擒杀此人乃是大功一件,跟我上。”

不同的马匹,马蹄形状是有所差异的,马匹不同的负重,马蹄深浅也是有差异的, 不同的骑兵所用的草料也是不同的。

吴克勤是蒙古人出身,对马匹的熟悉,比自己老婆都还熟悉。

他只需一看,就知道这不是辽东马,而是漠北马,而且这漠北马吃得都是精料,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水草。

至于马粪的干湿程度,更是说明,他们才刚刚走了,还能追得上来。

吴克勤翻身上马,带队直追,固然不过数里,就远远的看见了瓦刺的人马。

只是在草原之上,追击战是最难打的,一追追上好几天,也不是没有的事情,毕竟发现了对方,并不是战事结束,反而是一个开始。

双方反而放缓了马速,一前一后相隔数里,向北而去。

放缓马速,是为了蓄养马力。骑兵的战斗力,一大半都是来自马匹,所谓之前赶路,可以不注意,毕竟马累就地休息便是了。

但是而今双方都盯上了对方,反而能纵马狂奔,因为谁不知道对方马力情况,一旦自己的马匹累的不能动弹,对方还有机动能力,他们要面对就是一场屠杀。

所以一旦决定逃不了,瓦刺骑兵或许会用最后的马力翻身厮杀一番。

在这方面,蒙古人几乎有与生俱来的天分,汉人骑兵对马力的感知,就未必那么精准了,否则往往诱敌深入,翻身厮杀的是蒙古人。

就是因为蒙古人坐骑马力精细的掌控。

但是吴克勤是蒙古人。

这办法对付别人未必不行,但是吴克勤却是深谙其道的。所以这不像是一场蒙古人与大明的战斗,反而好像是蒙古人之间的内战。

双方就这样看似不急不徐的速度,慢慢的接近,慢慢的向北而行。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吴克勤已经将手按在马刀之上,一只手随着准备一鞭子督促战马冲锋。

只是他很快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一猛地一伸手,全军都停了下。

吴克勤跳下战马,将耳朵埋在地面之上,眼睛珠子一动,立即翻身上马说道:“撤,这里有大队骑兵,就在十里之内。”

吴克勤一声令下,千余骑兵立即前队变成后队,后队变成前队。好不留恋转身就跑,此刻也不管什么马力不马力。

保持马力是在彼此实力相当,有一战之力的时候才保持马力。

但是吴克勤很明确的知道,对方人数众多,即便保持马力,也是打不过的,只能纵马狂奔,一面将报警的烟花打到空中。

大营就在几十里外。只要营中发现动静,大队骑兵来援,他们就得救了。

也先坐在马上,看着落荒而逃的明军骑兵,叹息一声,说道:“这个明军将领是谁?好生敏锐,倒像是草原上的勇士。”

骑兵作战,很多时候是一场捕猎与被捕猎,猎人与猎物之间角色随时都可以相互转换,自然列阵而战,从来不是蒙古骑兵的选择。

双方一直在运动之中,也先也不会觉得吴克勤这种见识不妙转身就逃,是怯懦。真正怯懦的是跑都跑不掉的人。

左右都摇头,不知道这个明军将领是谁。

就在这个时候,地面的石头轻轻的颤抖,后面烟尘飞扬,大队骑兵源源不断的从北边而来。

也先自然是看重自己的性命的。

即便是窥视明军大营,也做了妥善的安排。

毕竟也先可没有想死在大明大营之外,为天下人的笑柄,瓦刺主力就在北边十几里的地方,也先一声召唤,不过一会儿功夫,就能来护架。

这一番窥视,也先也放弃今年南下的心思,虽然大明今年大旱,看似是一个趁火打劫的好机会。

但是明朝的一切准备,让也先望而兴叹。不过他即便没有南下的心思,敢示威的时候,也是要示威的。

就好像是两头野兽相逢,即便没有想打的意思,也要彼此之间相互嘶吼,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战斗力。

好划分彼此的地盘。

之前漠南蒙古,或许是两属之地,但是而今却不是了。

也先一声令下道:“传令下去,各部人马就在白海子集结。我要让南朝看一看我瓦刺男儿风范。”

白海子就在独石堡以北百余里,是一个小湖泊。与商都河相距不远。

这个小湖泊在,大军人马的饮水就不是问题,是一个安营扎寨的好地方,与独石堡相距百余里,也有足够的空间摆开人马。

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十六章 经筵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坚持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宁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七章 定国公的野望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五十六章 襄国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七章 定国公的野望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三章 灾年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十四章 遗诏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四十六章 海关银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鲠在喉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二十八章 工部两尚书第六十章 明浪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六十章 明浪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一百一十三章 议麓川四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