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一百六十五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祁镇看着曹鼐一身单薄白色里衣。

甚至这里衣的白色也不是那种正常的白色,而是微微泛黄的白色,一看就支撑穿了很久了。

朱祁镇也知道,曹鼐品行还是信得过的。

虽然贵为首辅,虽然没有杨溥那么极端,但也以身作则,没有半点灰色收入,都是靠俸禄生活的。

朱祁镇一挥手。立即有大汉将军将曹鼐给拖了下来。

朱祁镇说道:“王直,高谷,身为内阁大学士不能匡扶朝政,反而从曹鼐和亲之议,免去大学士之职。周忱就任户部以来,功劳卓著,天下有目共睹。”

“周忱接任首辅之职。”

这一句话说出来。

满朝文武一时间有骚动之意。

今天的事情,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他们很多人固然知道今天有一出大戏要演。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场大戏这么大。

要知道,自从朱祁镇登基以来,太皇太后倚重内阁,内阁逐渐成为大明的权力中枢。十几天年来,每一次内阁进退人选,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从来没有这样一下子斥退三人,几乎换了半个内阁。

对很多人来说,这已经不是看戏了,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了。

大明内阁之中,几乎每一个人身后都有一批人,即便如同透明人一般的高谷,也是如此。每一个内阁大员的变动,都会引起下面的大变动。

就好像杨荣一死,王骥好好的兵部尚书就变成云贵总督了。

三个人一起下台,朝中六部百官之中,定然会有一批变动。

“陛下,臣以为曹鼐等人固然有过,但是而今正是用人之际,请陛下网开一面。”刘球大步上前,奏道。

朱祁镇说道:“之前先生可不是这样的说的。”

刘球说道:“臣以为即便陛下不留曹鼐等人,但是周忱平行有缺,不足以担任内阁首辅。周忱在江南巡抚任上,交接百官,贿赂王振,其身不正,何以正天下?”

周忱听了,眼睛之中闪过一丝恨意。

周忱如果知道,他有现在这个前程,当初万万不会留下把柄的。但是当初为了整顿江南钱粮,震慑地方大族,他还有意将他与王振的关系宣扬开来。

当初的王振可是能让小儿止啼。

宫内有王振做靠山,宫外有三杨的支持,他才完成了江南粮税的整理,让江南的粮税不再一拖欠就是几百万石之多。

也正因为他做下这些事情,才被朱祁镇赏识。才有了今日。

这也是很矛盾的。

当初不做这样的事情,就做不成事,做不成事,就上不了位,上不了位,就不会有今天。但是今天却很可能因为当年的事情,与内阁首辅之位擦肩而过。

一时间周忱不知道该去恨谁。

朱祁镇说道:“刘卿,可以人证物证?”

刘球说道:“此事没有,但是陛下许臣彻查,不过三五日之内,定见分晓。”

周忱当年的屁股没有擦干净。之前不过是没有人盯着而已,而今要当内阁首辅,他入仕以来做过的事情,恐怕就被从头到尾的捋顺一遍。

刘球想要查,定然是能查的到。

朱祁镇说道:“不必了,朕只问刘卿一句话,当时为什么不说?”

刘球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王振案其中内情之复杂,斗争之凶险,谁敢轻易插嘴,宫内宫外都一致想将这一件事情尽快平息下来。

所以,在宫内朱祁镇没有彻查,株连了事。在宫外,杨溥处罚官员,也从来没有用攀附行贿王振的罪名处置。

当时刘球又怎么会节外生枝。再加上刘球身为国家大臣,还是有一些大局观的,周忱此人行事上虽然有些瑕疵。但是在办事上却是一等一的好手,是干臣。

这样的大臣,放眼天下也没有几个。

朝廷正在用人之际,自然不能吹毛求疵。

但是,当户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与内阁首辅不同。

从杨士奇开始,内阁首辅身上担负着不仅仅是大明文官之首,还是大明士林领袖。作为士林领袖,在个人品德上,要能服人。

杨士奇资历深厚,为政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即便有逆子不肖,但也能服人。而杨溥清廉强干,眼睛里面不容沙子,在道德上虽然不是一个完人,但是差不多了。曹鼐虽然比前两者差了许多。

但是曹鼐有杨士奇杨溥之遗泽,又深知百姓民情。又有状元光环加身,士林之中也是高看一眼。

而周忱就不一样了。

他在江南做的事情,当地百姓自然感恩,称之为周青天,恨不得为周忱立生祠堂。百姓怎么说,周公秉政,岁不知道有饥,行不知道有役。似乎大家都快乐的生活在一个,帝力与我何加哉的世界之中。

即便百余年之后,江南父老都在怀念周忱,痛斥贪官污吏尽废周公法度,历代江南官员改革钱粮的时候,都是效法周忱。

但是有人得利,就有人失去利益,如果不是敌对力量足够强大,强大到周忱抱住三杨大腿,还觉得不够,非要搭上王振这一条线才觉得的安全。周忱也不会向王振行贿。

真以为周忱一点不在乎士林声望了。

但是百姓的呼声到朝廷之间,还是差了一层。那些当地士绅的声音却是朝廷可以听见的民心。

所以,周忱在朝廷之上的名声,从来不好,甚至隐隐约约要往酷吏方面飘的样子。

朱祁镇冷笑说道:“刘球执掌都察院,当时不能言,而今却言之,却是何道理?”

刘球倒不是一定要狙击周忱,毕竟这个时代的江南士绅的力量,还不如后世。刘球只是身为左都御史的本能劝谏而已。

此刻听朱祁镇说到这个份上,知道自己再不退让,恐怕朱祁镇今日连他一切罢免了。

刘球行礼说道:“老臣知罪。”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老倌还挺知进退的。”朱祁镇今日这个任命,是不会因为任何人的阻挡而改变的。

不管是谁阻挡,朱祁镇都会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客气的说,三杨去后,朱祁镇在朝廷上的权威,已经无人能挡了。

朱祁镇之所以不用,不过是学习君王南面之术,持而不用。不过该用的时候,他是不会手软的。

今日朝廷变动已经够大了,再加上一个左都御史也不算多。

不过,朱祁镇见刘球识趣,也就不多说了,淡淡的说道:“刘卿既然知错了,就退下吧。”

刘球缓缓的退入队列之中。

朱祁镇说道:“周忱,为朕拟诏。”

周忱满眼通红,说道:“是。”随即上前,坐在一边商辂的位置上,铺上圣旨专用的黄绢,凝神提笔,准备书写。

周忱也是庶吉士出身,文字工作乃是看家本事。

朱祁镇说道:“重申太祖之训,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凡敢与瓦刺言和者,诛之。”

“绝瓦刺朝贡,夺瓦刺各部封号,送还瓦刺使者,传令延边各部,瓦刺再有靠近边墙者,无须禀告,尽杀之。”

朱祁镇目光扫过所有人,猛地起身,浑身铁甲铿锵,说道:“英国公,成国公,保定侯,已经诸位勋臣,入武英殿议事。”

朱祁镇随即转身离开,居然将百官,晾在这里了。

“臣等遵旨。”英国公为首的勋贵集团齐齐行礼,随即向西边而且,与朱祁镇走的不是一条路,但是终点都是武英殿。

等人都走了,安静的氛围顿时被打乱,所有就好像是鸭子一般,议论纷纷。

不是他们坐不住,是他知道。这一段时间出京的人,决计不仅仅是曹鼐,王直,高谷三个人。

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八十章 经筵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三章 会昌伯孙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十四章 遗诏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十六章 经筵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一百二十六章 宁化黄氏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教诲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