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

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

武英殿之中,朱祁镇坐在龙椅之上,微微叹了一口气。

今天还是一个开始,文臣之中调整,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毕竟正如朱祁镇办事需要内阁协助的一样,周忱新任首辅,他也需要组建自己的班底,让他大权独揽,自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麾下没有自己的人手,恐怕周忱的政令也推行不下去。

当然了,对于周忱的办事能力,朱祁镇从来没有怀疑过。想要整顿好朝政,用不了太多的时间。

他现在微微有些后悔。

而今正是秋天,距离入冬还有一段时间。

瓦刺大军在冬天是不能行军的,所以朱祁镇大概率觉得瓦刺南下是在明春,但是距离入冬还有一段时间。

如果瓦刺大军在秋后入侵一波,大明的准备还真不大好说。

这就是朱祁镇为什么急忙忙的召集大明顶级勋贵的所有话事人。

不过,片刻武英殿之中,大明勋贵黑压压的站满了一屋子人。

这里有很多人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但并非不重要。

比如正西宁侯宋瑛,他就是太皇太后在朱祁镇登基时赖以稳定京营的人选之一,乃是大明的驸马爷。

比如武兴,虽然从漕运总兵任上调入军中任职,而今也是京营中一员大将。

从海西打仗已经回来的,郭登。

武进侯朱冕。

还有吴克勤兄弟两人。

如是等等,还有很多人。

这些人比起英国公与成国公的权威,自然是不能比的,但也是大明军队的根基所在,很多人虽然依附于成国公等人,不过是朝中站队而已。

毕竟他们不站到文官那边。

但是从根子上,他们都是大明皇室的人,不过是太宗皇帝与宣宗皇帝的人。

连刘永诚也在大殿之中伺候。

可以说大明军方的重量级人物,除却在外面的人。都在这里了。

朱祁镇说道:“瓦刺欺朕太甚,今日商议一下,如何应对瓦刺南下,英国公,你是太宗皇帝留下的柱石之臣,太皇太后也叮嘱朕,凡是军国大事,必咨询国公而后行之。而今局面国公以为当如何应对。”

英国公说道:“瓦刺狂悖,必当征伐,只是朝廷多事,河南大工耗费朝廷人力物力。深入草原恐有不逮,陛下又下令断绝瓦刺贸易,以臣对瓦刺了解,少了大明的物资,瓦刺支撑不了两年。”

“正可用以逸待劳之计,重兵集于塞上,与瓦刺决战。”

英国公张辅对现在这个局面,其实并不是太看好的,在他看来,早知道而今的局面,还不如去年就打。

去年打,朝廷虽然也在赈灾,但是去年赈灾数目也没有今年这么大。两年消耗下来。大明府库乃是正统登基以来,最困难的时候。

但是英国公更知道一点。

那就是朱祁镇已经下定了决心,为了这一件事情,已经罢免了三名大学士。这样架势,是不可能更改了。

英国公张辅不单单是一个将领,每一个可以统兵数十万的大将都不是单纯的将领。必然有政治家属性。

他已经看出来,不能改变。

张辅就没有与朱祁镇硬顶的想法。

张辅作为军方大将,他如果与朱祁镇硬顶,不管成功不成功,对英国公府,对大明都没有好处。

而且张辅对手下败将瓦刺,并不是多看重,特别是瓦刺与曹义在朝鲜打的那一战,还有虎头蛇尾的海西围城战。

似乎看出了瓦刺的虚弱。

所以,虽然大明的处境并不是太好,但是打得过瓦刺,还没有什么问题。

想想就知道了。

太宗皇帝的时候,可是北打蒙古,南打交趾,每一地都动用几十万大军,还有下南洋,修建北京城。

朝廷当初出征的时候,其实也没有用尽全力。

虽然不是最好的情况,但是在张辅看来,没有什么不能打的。而且这一战的胜负最重要的在什么地方?

在前线?

不,张辅觉得在宫廷。

张辅也是看着朱祁镇长大的,对朱祁镇军事能力,也是很清楚的。

即便朱祁镇每天起来锻炼身体拉弓射箭,但是朱祁镇的军事能力有几分,如果上阵杀敌,大概是一个合格的士兵。但是领兵打仗,心思太多太杂。不经历练,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

他最怕的就是朱祁镇亲征,即便不亲征,瞎指挥也是很大的麻烦。

所以,张辅一边讲解策略,一边想办法拍马屁,最好让皇帝听的舒服,只要皇帝不想来的突发奇想,这一战就赢了三成了。

朱祁镇听了英国公的话,心中没有一点波澜,因为英国公的方案这么多年都没有变过。他说道:“成国公出兵口外,朕是放心的,但是朕担心,瓦刺这一次南下,恐怕就不是宣大一处了。”

英国公说道:“辽东有曹义,海西有焦礼。甘肃有任礼,此辈都是能征善战之辈,瓦刺大军而来,也足为陛下守之,故而不管瓦刺几路而来,决战之地,就是宣大口外之地。”

朱祁镇说道:“宣府令郭登守之,大同领杨洪守之。为成国公后备,传令各镇,谨守边墙,不得出塞。国公以为如何?”

朱祁镇对与瓦刺怎么打,已经反复思量过不知道多少次了,这一次与其说是商议,不如说是通气。

之前是商议,不过是局限于顶层几个人而已。

这一次却将这个决策扩散开来。

其实朱祁镇在决断之中,其实也存了一点小心思的。

虽然英国公说必胜,但是朱祁镇对瓦刺还是有一点阴影的,所以在安排之上,将自己的人留在二线,不参与口外决战。

杨洪,郭登两个人,镇守宣大。保定侯孟瑛不参与出征,自然要留守京师的。

可以说在成国公出征之后,北京的留守军队,却是朱祁镇可以如臂使指的嫡系人马。

如果成国公胜了自然不用说了,如果说成国公败了。

那么,朱祁镇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成国公一系将领给打落尘埃,三杨代表的洪宣辅政集团,已经退场了,太宗皇帝留下的靖难勋贵集团,也到了退场的时候了。

不过,朱祁镇本意上还是希望成国公能打赢的。

毕竟,朱祁镇而今早就不急了。

反正时间在他这里,英国公快七十了,成国公也六十多了,他们弟子不能说多不成器,只是说普普通通的。

熬死了他们,靖难勋贵还有什么不好拿捏的。

时间会给每一个人一个答案,朱祁镇只需等这个答案就行了。

随即朱祁镇分配任务,京营号称五十万人马,但是之前也说过。大明卫所军缺额近三分之一,这五十万大军自然是一有水分的。

其中山东河南卫南直隶卫所军,都被征召在河南大工之上了,也就是七万班军是没有了。

剩下四十万,其中缺额没有三分之一,但也有好几万人马的缺额。

也就是说大明京营实际人马,在三十五万上下,这还是朱祁镇这几年一直盯得很紧的缘故。

这一次分配十五人马,神机营一部,五军营一部,乃至全部三千营出动。

不过,大军出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不过是先准备起来,等瓦刺那边的动静之后,再决定大军什么时候出京。

安排好了这一切,朱祁镇好像想起了什么,传令从福建都司调集三万兵马从海路入京。

方瑾一直在福建整顿兵马,上奏说颇有成效,朱祁镇要看看。

他当然不是要检阅。毕竟他也检阅不出来什么,他是要看福建兵在战场之上的表现如何。

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九十三章 当今日本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宁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鲠在喉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十一章 孙氏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七十章 诸子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图的法会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教诲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七十章 诸子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第十章 开发东北第一步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