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自省

第六十三章自省

朱祁镇在慈宁宫用过晚膳,打着灯笼回乾清宫。

一路上朱祁镇都在默默沉思,想着是白天的事情。王振也知道今日宫中一场风波。安分的就好像是鹌鹑一般,不敢说一句话。

只是这种沉默,当朱祁镇回到乾清宫的时候,就被打破了。

“我的儿啊。”朱祁镇刚刚进门,就听见了皇太后孙氏的声音。

皇宫之中,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孙氏毕竟是皇太后。

在宫中也是有眼线的。

太皇太后与朱祁镇的冲突。孙氏几乎是立即听说的。当时她就想去慈宁宫,但是她不敢。

太皇太后积威之重,孙氏等闲时候,都不敢在太皇太后面前冒头。

除却一些礼节性的请安,探望之外,慈宁宫与坤宁宫,似乎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

只是慈宁宫对坤宁宫是漠视,但坤宁宫对慈宁宫是恐惧。

皇太后孙氏见朱祁镇一进来,就扑了上来,恨不得将两个眼睛珠子挖出来,在朱祁镇身上滚上一圈。

朱祁镇连忙笑道:“母后,我能有什么事情?娘娘待我极好了。”

孙氏拉着朱祁镇的手,进入乾清宫之中,细细打量了一番,这才放下心来,只是一放下心来,眼泪就簌簌的流下来了。

朱祁镇一时间手忙脚乱。说道:“母后,你这是怎么了?”

孙氏说道:“是我没有本事,什么事情也办不了,这才让你被她欺负。”一边说,孙氏一边哭的更厉害了。

朱祁镇也是无奈。

孙氏对他的爱子之情,的确是真的。真是有时候这一分慈母之情,让朱祁镇有一些消受不了。

朱祁镇劝了孙氏好一阵子,才将孙氏劝回去了。

等孙氏走了,朱祁镇重重的躺在大床之上。心中心思百转,无数念头浮上心头,白天的惊恐,害怕,担心,忐忑,不安,等等情绪,都沉淀下来。

朱祁镇也有时间,细细分析一下,自己到底错在什么地方了。

“孤家寡人。”朱祁镇心中暗道:“我是忘记最无情是帝王家了。”

太皇太后对朱祁镇是有感情的。

但是这种感情与权力交织在一起,却有一点变味了。

朱祁镇觉得与太皇太后亲近,就可以与太皇太后无话不谈,这是他今日之事,最大的错误。

即便朱祁镇现在回想自己的向太皇太后提出的战略,或许其中是有相当多的想当然耳,也有相当的错误地方。

但是总体思路是没有问题的。

杨荣的办法,看是巧妙,其实不过是苟且之策。

想要真正击败瓦刺,还是要用刀枪来说话。

他最大的错误,是他信任太皇太后本身。真正将对待奶奶的态度,对待太皇太后。虽然太皇太后是他的嫡亲祖母。但是而今她还有另外一个角色,就是他的上司。

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自己经验智慧的总结,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从来是很难办的事情。

太皇太后跟随仁宗皇帝在南京处理朝政,近二十年。她作为一个贤内助,帮助仁宗皇帝办了不少事情。

而太皇太后本身,也被仁宗皇帝治国理念所感染。

与民休息,让百姓休养生息,这本来也没有错,想要说服太皇太后改弦易辙,本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是朱祁镇高估了自己与太皇太后的感觉。

对政治生物来说,很多时候政治理念,是高于亲情的。

今日太皇太后说的是气话,但是如果朱祁镇一直表现出这方面的倾向,这一句气话,未必不可能成为现实。

“从今往后。”朱祁镇心中暗道:“不可多说错一句话,不可多做一件事情,凡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假他人之手。”

“怎么征战,什么瓦刺,最好提都不要提。”

“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此刻朱祁镇才感受到蹇公的政治智慧,果然什么也不做。才是最安全的。

朱祁镇的年纪放在哪里,即便朝廷上的人都相信朱祁镇是神童。但是天下百姓对一个九岁孩子治理天下,还是心存疑虑的。

他只需安安分分的长大,皇位自然要落到自己身上。多做事情,未必有收获,因为做对的是理所当然。反而出了错,却可能危及皇位。

想明白这一点,朱祁镇顿时有些苦笑,暗道:“而今装傻也是来不及了。”

他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怎么就这么沉不住气。

朱祁镇将自己的才能已经表现在太皇太后眼前了,如果今后装傻。太皇太后心中自然觉得朱祁镇与她见外了。

所以,朱祁镇今后一定要在太皇太后身边装好一个乖孙的形象。

朱祁镇觉得对宫中的整顿,都停下来,不能都停下来,以小打小闹为主,并不大刀阔斧的做。对于朝政上发表意见,都按着太皇太后休养生息,罢一切不急之务的总方针下面做阐发,其余的事情,绝对不越雷池一步。

“务本,务本。”朱祁镇心中暗道:“而今什么是务本?就是农业。正好我将精力都放在京师种植水稻实验上吧。”

“这一件事情,想来太皇太后也是愿意的。”

当然了,朱祁镇决计不至于自己下地种田,皇帝一句话,有太多的人愿意代劳的。

北京与辽东气候不大一样的,但是在他的印象之中,京师未必不能种稻。既然京师能种稻,推广在辽东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否则东北仅仅能种一季的气候,再不种一些高产作物,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北京的粮仓。而且别的事情,或许能够加快进度。

但是农业却是最耗时间的。

每年只能种一次而已,朱祁镇甚至担心,等数年之后,他亲政的时候,北方种稻的技术,也不知道能不能完善。

“于谦要入京了。”朱祁镇心中暗道:“这对我是一件好事,而今我文武两边,也算是有些人脉了。”

朱祁镇对身边的侍卫不错,通过这些侍卫,联系到不少勋贵。

当然了,而今还不确定这些勋贵会通过一个子弟在朱祁镇身边当侍卫,就誓死相随,但是在皇帝与太皇太后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愿意为皇帝办事的。

文官方面,朱祁镇与三杨接触虽然不少,但是多在早朝之上,不过是虚文而已。真正接触的也不过几个讲官。

这些讲官即便是亲近自己又能怎么样?

区区一翰林,能当几个兵用?

于谦就不一样了,不是于谦胜过其他人。而是于谦带了顺天知府的官职。想来以于谦的能力,顺天知府一定能在于谦的掌控之中。

只要他以师礼待于谦,于谦所控制的顺天知府衙门,也就是他的班底了。

虽然顺天知府衙门,在京师其实也没有多少分量。但是毕竟是一个好进展。

至于锦衣卫东厂,朱祁镇不是没有算计过,而且他明白,这锦衣卫东厂,对付皇宫外面的人,其实是很管用的。

但是对付皇宫内的人,却未必了。

特别是掌控大内十几年的太皇太后。

金英就不用说了。他虽然是宣宗皇帝人,未必不是太皇太后的人,王振倒是朱祁镇的自己人,他没有理由背叛,也不可能背叛。

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仅仅不背叛就可以的。

用王振来对付太皇太后,朱祁镇简直怀疑,王振还没有来得及有所作为,王振的人头就会先一步送到乾清宫之中。

朱祁镇越想越深,思绪也越来越模糊,只剩下最后一个念头:“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好演员。”

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制度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后继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五十四章 于谦的身体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击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一百七十三章 脱脱不花赌赢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五章 新内阁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