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

第六十六章突击兀良哈

大宁城,夜。

草原的夏季夜晚,有无数昆虫在高低不住的鸣叫。

好像是夏季的歌声。

时不时有狼嚎之声,远远的传了过来。

在草原的夜渲染出一股危险的气氛。

天空之中,银河倒悬。虽然没有月亮,但是能见度也是很高的。远远的看见,地平线上好像有一笼白纱。

此刻无数明军,就好像是黑暗之中鬼神一般,缓缓的靠近大宁城下。

说实话,兀良哈三部对大宁城并不是太看重的,之前也不过是过冬的时候,才来大宁城之中。

原因很简单。

就是因为大宁城即便再残破,但是城墙完整的结构还是是存在的。

在城池之中可以躲避风雪。但是在夏季却不经常在大宁。

只是而今他们与瓦刺的关系破裂,不敢往北方草场,所以他们都在大宁附近聚集。

这也成为了明军的目标所在。

朱祁镇在中枢所做的决定,不过是一个大致上的决定,真正具体决策,就要落在杨洪这里了。

杨洪为了不让瓦刺察觉,所以一直秘密调动。

直到五月末数万骑兵就聚集在喜峰口。

随即杨洪轻装简从,每人带十日干粮,一声令下,大军出关。

大军出了喜峰口之后,昼伏夜出。花了三日左右,就来到了的大宁城下。

此刻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五万骑兵分成三路,缓缓的接近大宁城。

而兀良哈似乎毫无觉察。

因为明军与瓦刺的此刻在东北交锋。兀良哈自然就放松了警惕。而且草原各部在很多时候,本来就没有明军那么严谨。

只是兀良哈毕竟不是笨蛋。

他们是防备松懈,并不是没有一点防备。

在靠近大宁城的时候,就被兀良哈发现了。

一场夜战,就此展开了。

兀良哈全盛的时候,能有七八万骑之多,但是而今却不行了。

毕竟经过一次又一次战事,在明军与瓦刺之间的各种摩擦。兀良哈的实力衰弱了不少,但是依旧有三五万骑之多。

此刻,明军人数较多,又以有备攻不备,兀良哈自然是承受不住了,而且更更重要的是,大宁城城门并没有关。

不是兀良哈不想关,而是好几个城门根本就残破不已,朽烂不堪了。

毕竟明军放弃大宁已经好多年了,木制包铁大门在大自然风吹雨打之下,腐朽的速度很快的,而蒙古各部根本不会修缮城池。

否则历史上上都与大宁都变成了废城。

而没有城门的城墙,与没有城墙的营地根本没有什么区别。明军长驱直入。随即就是一场鏖战。

当天光大亮,兀良哈各部头领已经臣服在杨洪的脚下。

杨洪说道:“将这些人送往京师,让陛下处置。”

“是。”身边立即有人说道。

杨洪将兀良哈三卫的首领都送到京师。如此一来对下面的蒙古人就容易把控了。

毕竟兀良哈三卫本身就不是瓦刺的铁杆,甚至一度是大明麾下的卫所,大明对他们是影响力的。

杨洪随即派人将分散在草原各部首领全部召了过去。

草原各部是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的,必须分散开来之后放牧。

面对杨洪软中带硬的威胁,剩下各部根本不敢拒绝。

在大宁城楼之上。杨洪就在城楼之上。

明军进驻大宁不过两三日,就已经开始着手修复大宁城,首先修复的就是大宁城楼,虽然这座大宁城楼,而今还达不到大宁城中完好时候的样子。

新旧的木头拼接在一起。有很明显的痕迹。

但是而今兀良哈大小头目却无心观察这些细节。

杨洪说道:“朵颜三卫,乃是本朝太祖所封,诸位应该都有大明的世袭官职吧。”

杨洪此言倒是不错。

当初设立朵颜三卫,可是从上到下,都换成了大明的卫所官,而且大明朝贡的时候,也是按照官职来的。

所以,不要看兀良哈天天与大明打仗,真的说起来,他们头上都有大明的官职,只是时过境迁,大明所封的官职与实际上已经有出入了。

这倒不是什么大事,甚至而今兀良哈小头目冒充大明的官职,杨洪而今也会默认的。

这些大小头目,却不知道。

他们一个个报出自己的官职,或为百户,或为千户。

杨洪说道:“好,而今三卫指挥使都进京觐见了,想来不日朝廷必有封赏。只是三位大人以及子孙高升,他们的差事,还是要有人来办的。”

杨洪这一句话说出来,下面的人每一个人眼睛都亮了。

他们怎么听不出来杨洪这一句话的言外之意。

兀良哈三部的指挥使这一进京师,最多是一个富贵闲人而已。而他们留在草原上的部落。还是要有人统领。

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啊。

他们未必忠于大明,但是只要能给他们部落人丁,乃至牲口,就是让他们忠于谁都可以的。

杨洪看他们的表情,也是非常满意的。

毕竟杨洪吃够了这些部落的苦头,在他看来,单纯的瓦刺并不可怕,瓦刺在漠北不过十几万骑而已,大明兵马远胜瓦刺。

但是瓦刺能够如果能够联系其他各部,那么明军就要面对整个草原的压力。

所以杨洪目光就放在分化草原各部。

虽然明军骑兵能力不差,但是如果能招纳大量的附从骑兵,也是一件对明军大有好处的事情。可以说对这些墙头草来说,明军这里多上一分,瓦刺那边就少了一分。

杨洪也将这个意思上报给朱祁镇,已经得到了朱祁镇的默认。

杨洪说道:“至于朝廷要谁办事,就要看谁能为朝廷办事吗?”

下面大小头目立即说道:“请大人下令。”

“请大人下令。”

一个个就好像是狼崽子一般,双眼之间,爆发出幽幽的光芒。

杨洪说道:“好,你们去召集各部勇士,记住只有这一次机会,今后草原之上,要么从大明要么从瓦刺,两者之间,非此即彼。”

“是。”各部头目立即说道。

不过三日之后,杨洪在大宁城等到了万余步卒援军,他们立即开始修缮大宁城。并囤积粮草,并带来了朱祁镇嘉奖的圣旨。

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朱祁镇对出外的大将军,从来不遥制的。

只是杨洪得到了便宜行事的权力,就解开了枷锁。

距离本部五万骑兵,已经兀良哈各部三万附从军,大军带来月余干粮,大举北上。

他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越过瀚海,攻击应昌。

准确的是,应昌附近的草场。

应昌曾经一度成为北元事实上的都城,他们附近的草场,是瓦刺重要的草场之一。甚至越过瀚海,能够攻瓦刺之后。

他就不相信瓦刺能容纳明军在漠北纵横。

第二个选择,就是去肇州。

破瓦刺与肇州城下。

这两个选择风险是差不多的的。瀚海难越,大明军队已经几十年没有翻越瀚海了,其中艰难险阻,谁能知道啊?到了漠北之后,又深入敌后,风险岂能小了。

至于支援肇州,更是兵危战急。有也先等久负盛名的大将对阵,谁也不敢说自己是完全之策。

不过,思来想去,杨洪最后决定继续支援肇州。

因为兀良哈投降。

杨洪手中有足够的炮灰。此刻杨洪才知道,手中有大量可以消耗,不用心疼,并有一定战斗力的军队,到底有舒服。

只是这种优势,不在瓦刺手中,而在大明手中。

即便在肇州不敌瓦刺,但是有这么多炮灰,想撤退,却也是很容易的。

所以,肇州风雨更急了。

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二章 大武学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八十章 西宁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百章 马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置州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一百三十二章 庆都公主所求第四十三章 正统历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