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

第八十二章西宁读书人

虽然大明很多城池都是洪武年间修建的,但是西宁卫城并不是。

西宁卫城乃是一座古城,汉代就有建城,隋唐时期为湟水县城。宋代荒废,在元代为西宁州城,明初也为州城,后来改西宁州为卫,也就是而今的西宁卫城。

周长八里,并不是太大。

但是此刻西宁卫中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在外拱手而立。

西宁李家二房李文,也是西宁卫指挥佥事,李氏土司的族长与西宁指挥使祁成。已经各地土司纷纷在西宁城东门等候。

西宁卫指挥使祁成与李文微微拱手,两人皮笑肉不笑。

全西宁城的人都知道祁家与李家不对付。而祁成就是李英想要让自己侄子夺取的祁家嫡子。

有这一层渊源在,两方关系能好了才怪。

不过,在官职上祁家压过李家一头,但是在实力上李家胜过祁家一头。

祁家的威势仅仅在西宁卫这弹卵之地,外边的人未必知道西宁祁家,但是李家的伯爵,在大半个中国都能吃得开。

这也是朝廷故意营造的一种制衡。

内阁也不会让下面一家独大的。

于是西宁卫内部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两强争雄,但是本质上来说,李家势力在祁家之上,不过是碍于朝廷体制,不敢做的过分而已。

否则祁家早就不在了。

等于谦到了。

对这样的官场接迎,于谦很熟悉。不过,还真想让于谦发现一些出乎意料的人。

于谦指着眼前的人说道:“他是?”

李文说道:“此乃西宁儒生之首,也是西宁书院的祭酒张文。”

张文长揖到底说道:“学生见过大人。”

于谦看向张文,他看得出来,张文文质彬彬,衣服上还有补丁,但是神色很好,筋骨不错,在于谦看来,在西宁这个地方,见到这样的人,有些稀奇。

西宁虽然不能说蛮荒之地,但是总体来说,也是不通什么人文的地方,读书人很少。能有一个就不错。

于谦伸手扶起,说道:“你是何出身?”

张文说道:“学生惭愧,监生出身。曾为山西太原吏目,家母意老,归家奉养,教授子弟。”

如果在其他地方,张文万万不会入于谦的眼,这个不是科举正途出身,不过当了一任吏目。

吏目是什么官?

还真不好说,类似于办公室主任,不同地方的办公室主任品级自然不一样,即便如此吏目最多不过从八品,最低是从九品,甚至是不入流。

于谦无疑歧视,但是几乎能站在于谦面前的人,最少有一个秀才前程。

不过,于谦看到张文,心中却感到一个计划。说道:“张朋友,本官也是第一次来西宁,可否为本官向导。”

张文自然是大喜过望,说道:“故所愿也,不敢请尔。”

于谦就让张文为向导安排这一行人。

张文还是有些才能的,将大队人马都安排好了,当然了,大军在城外扎营,于谦带着几百亲卫入城休息,并占了西宁卫指挥使衙门。

于谦告诉众人,原来疲惫,有事平日在议不迟。却将张文留下来,促膝而谈。

张文受宠若惊,坐在于谦面前,如坐针毡。根本不能有片刻安稳。于谦也看出他的紧张,于是先询问了一些,无关要紧的事情。随即将事情转到圣贤之道上。几句话下来,张文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了。

于谦问道:“朋友久在西宁,却不知道西宁有进士前辈吗?”

朋友,前辈,这些话其实并不是现代的意思,而是科举文化下的术语,朋友就科名的士大夫对没有功名的人来称呼,而前辈也是指科名在前的士大夫。

张文说道:“惭愧,西宁荒凉,有史以来没有一个进士。”

于谦对此并不没有多奇怪。在他看来,这也是大明对西宁这一带失去控制的原因之一。

虽然士大夫坐大,固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但是如果当地这些土官,豪强坐大,他的威胁要比士大夫坐大更加严重。

于谦之所以对张文另眼相见,就是因为张文代表了西宁士绅。

虽然这一股势力而今还很渺小。但是如果这一股势力壮大之后,也是会让西宁对北京产生更多的向心力。

不管怎么诟病文官集团,但是有一点却不能否定的。

那就是文官集团是大明的根基,也是最维护大明的势力之一。

于谦问道:“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张文说道:“在下惭愧,虽然有心读书,但也算不得名师,没有名师自然也没有高徒,而西宁又是卫所,掌管西宁多为武夫。他们不懂读书之妙,连西宁卫学,也是永乐末才建的,一直一来师生都不多。”

“实在是条件有限。”

于谦心中暗道:“看出来了。”

国子监监生在太祖太宗年间,还是校规严苛,出来的学生还是有几分真材实料的,但是问题是国子监建立的本意,却不是为了科举。

国子监监生在明初作为单独入仕的一条途径,国子监监生所学的都是一些实用的,能为朝廷办事的技能。

比如丈量土地,比如登记黄册,修缮水利,等等。明初很多大工程都是大批国子监监生参与进去的。

而今国子监出仕道路渐渐不行,也没有人认真学习了。

张文虽然气度上有些读书人的样子,但是真才实学有几分?于谦并不抱大希望,虽然于谦是科名再后,但也是从杭州这样的死亡学区之中考出来的,而西北总体来说,比江南科举简单太多了。

张文都考不上,可见这种整体性的文化断层,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

张文叹息一声,继续说道:“也不全是这个原因,在西宁多蛮夷,回回多读教经,不愿意堵圣贤书,而藏人佞佛,下官也是没有办法的。”

西宁本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乃是儒家影响力的边陲的地带。藏传佛教,还有回回教都是比较兴旺的。

而且西宁也没有出几进士,甚至连秀才举人都不多,否则也不会让张文这监生出身,担任西宁卫学祭酒。

大家都对考进士能升官发财,改换门庭表示怀疑。自然也就不会努力下功夫。没有投入,自然也没有产出了。

西宁卫学也是惨淡经营。

于谦说道:“我有一件事情,却需要你去办,只有能成,对西宁儒学大有好处。”

张文说道:“大人请讲,在下洗耳恭听。”

于谦说道:“我准备在西宁设州。”

张文微微一惊,说道:“可是撤销西宁卫吗?”

于谦说道:“不,卫州同城。不管西宁卫所管辖的民户却要到洲里来。”

这就是于谦的第一步计划。

于谦作为大明高层,对最近的政治局势也是很了解的。

虽然朱祁镇没有大鸣大放,宣之于口,但是该知道也都知道,朝廷对很多地方的卫所将会撤销或者改易。

但是西宁毕竟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地处边陲,卫所制度虽然有缺陷,但是还是要保留的。

但是也要加强管理,也要建立起文官统治,自然是州卫同城了,这样的情况,在其他省份其实也不是太少见的。

张文自然是大喜过望,既然有了西宁州,自然有流官治理,这流官自然是读书人出身,对张文来说,天然的自己人,如此西宁士绅的力量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发展,西宁张家作为当地名门,自然也是受益最大了。

“在下代替正西宁百姓,谢大人恩泽。”张文说道。

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二十八章 决战前奏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九十章 贝琳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烟尘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三章 灾年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二四十三章 石疯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