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碧溪

第二十四章 碧溪

冯轼的判断并没有出错。

不过,他也没有说全。

其实董兴与瑶民第一波交手,并不是在碧溪,而是在黔江之上。

大明所有奏报之中,都没有说瑶民有水师。因为瑶民那一点水上力量,从来不被朝廷看在眼里。

他们不过是有一些船只,阻塞黔江而已。

这些船只大多数都是民船,甚至还有独木成舟的,这样的船只面对那些民船,或许有能力将民船给抢劫了。

但是对于从广州调过来的水师。

随着进入这里的船只都是小船。但是即便是小船,也足够他们清扫黔江了。

结果也与董兴预料的一样,双方在黔江之上,只是一交手,瑶民的水师就被大明的火炮教做人了。

这些瑶民见势不妙,就立即逃走了。放弃船只,游泳上岸,明军也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

所以,没有怎么阻隔,董兴带着大部分广东军就来到了碧溪。

碧溪是一条从大藤峡群山之中流出的溪水。

这一道溪水将大藤峡之中冲出一道狭长的地带,虽然依旧是山势起伏,但是在水的作用之下。两岸多少能种植一些农作物。

而碧溪又是一个地名,就是指碧溪流入黔江之一片,因为碧溪的原因,这一带乃是一个喇叭状的丘陵地带。

这一片可以种植的地带并不是太大,在现代卫星地图上来看,这一带也不过四五个自然村。毕竟碧溪一线所有的村落也不过二十多个村落。

在古代,只会少不会多。

但是这一带对瑶民最重要不过了。

因为山外可以种植的土地,全部被一点点侵占了,只有这一线才是山中可以产粮食的地带,也就是董兴这一次进攻的要点。

只是瑶民在岸上的顽强抵抗,在船上炮火的轰击之下,立即崩溃了。

瑶民与官军打得仗,更多是那种你追我赶的追逐战,这种在开阔地带承受炮火的轰击,却是根本没有经历过了。

董兴所部一登陆,第一件事情,就是沿岸将庄稼地给烧了。

也就是朱见濬所见到的浓烟。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城堡之中,无数瑶民目眦欲裂,看着山下的民军。

因为这一把火,将他们最大一片种植区给烧了。山中的粮食本来就不够吃,如此一来,今年不知道要有多少人饿死了。

但是这些年轻人的冲动,却都被侯大苟按下来。

侯大苟已经很老了。

他并不是瑶民第一批领袖,在他前面瑶民有不少领袖,但是纷纷战死,侯大苟活了下来,他此刻一眼看不出来多少水,但是满脸褶子,几乎看不清楚他的脸型是什么样子的。

他厉声训斥身边年青的后生,说道:“你们想做什么,想送死吗?”

“阿爸,我们不能看着汉人这样做?否则寨子里面有多少人饿死啊。”

侯大苟说道:“刚才不是已经试过了,折损了这么多后生,你们还觉得不够吗?”

“阿爸,我们不怕死。”、

“对,我们不怕死。”

一群年轻人大声说道。

侯大苟说道:“够了,不能与汉人硬拼,现在什么也不能做,守着寨子就行了。”

侯大苟虽然造反多年,但并不意味侯大苟是一个排斥汉文化的人,他其实一直在学习汉人的办法。

而这个寨子,就是侯大苟的成果。

这是一个类似于客家土堡一般的寨子,就卡在入山的通道之上,不攻破这里,明军就不可能大举北上,清剿沿路瑶族寨子。

所以,侯大苟必须守住这里。哪怕他知道这里也是守不住的,尤其是他看见官军用了不少火炮。

这里距离江边太近,地势也不险要,自然是守不住的。

侯大苟说道:“你们立即去通知所有寨子,让他们入山躲避,越快越好。这里我守着。”

在侯大苟的命令之下,几十个后生分道而去。去通知山中大大小小的山寨了。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五路大军一起进攻,今年秋天大藤县峡之内,注定了遍地烽火,有些人去通知,只能看见遍地劫灰。

甚至留下的人很快就能看见这一点。

董兴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找了一个天然的港口,开始安营扎寨。他在修建营地上可以花了大功夫。

原因无他。

董兴自己进山,也不会如此小心,毕竟身后有那一位小爷。

董兴也知道,打了碧溪,并不代表战事结束,甚至还是一个开始,想要除恶务尽,就必须进山清剿。

而董兴可没有将太子带进山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里修建的营地,就是太子未来一段时间的驻地,岂能不尽心尽力。

营地还没有完工的时候,朱见濬就已经到了。

董兴立即去迎接。

朱见濬本来怀着兴致勃勃的心思来道战场之上,但是他上岸就失望了。

无他,岸边大片大片的黑色庄稼地,那就是战火烧过颜色,庄稼地之中,还有不少已经被烧焦的尸体,已经看不出他们是怎么死的了。只有无尽的黑色与沉默并存。远处还正在燃烧着,一瞬间让朱见濬感到一股难过的气息。

对每一个汉人来说,土地与庄稼都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见人如此烧即将成熟的庄稼地,朱见濬本能感受到不大舒服。

即便是朱见濬也是做过农活的,每年春耕的时候,朱见濬都必须去下地扶犁去。虽然作秀的成分比较多,但是该做的事情,也是一样不拉的做了下来。

自然知道农事辛苦。

但是却不能对身边的表达不满。

比较这是在打仗,只是他此刻忽然觉得打仗并不是一件让人舒服的事情。

董兴对朱见濬解说战情,朱见濬也没有听多少,只是指着远处一个圆形城堡,说道:“这里什么时候拔下来?”

董兴本来等着明天再打,但是太子如此问了,自然改口说道:“请殿下放心,今日日落之前,臣定然能拿下此地。”

朱见濬说道:“好。孤看着董将军之武勇了。”

董兴既然在朱见濬面前夸下了海口,自然要去实践他。而朱见濬对征战感兴趣,自然带人上前远远的看着。

这个动作,不经意间起到了督战的效果。

由不得董兴不拿出十二分解数,要一举拿下着侯家寨。

董兴首先要调动的就是火炮。

虽然大明的军备从来是向北方倾斜,虽然少府造的武器不少,但是南方各军从来是吃北边吃剩下的东西。

火器什么,很多是永乐年间所造的。

也就是广东水师,作为一支还算是有战斗力的水师,被朱祁镇看重,才有一点点的倾斜。

所以董兴才能拿出来几门少府造的火炮,虽然不大,但是少府新造的火炮,质量上与威力上都比寻常卫所所造的好上不少。

此刻董兴将火炮火铳弓弩一并列阵在前,对着这个土堡就是一阵猛轰。

坚硬的夯土建筑,一时间居然岿然不动,随即一道道长梯被明军士卒抬了上来。这也是董兴想修整一晚的原因。

接下就陷入一场恶战之中。

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战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烟尘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六十八章 铁路伏笔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一百三十二章 庆都公主所求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二章 外戚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二百章 马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宁化黄氏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三章 都掌蛮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十章 开发东北第一步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二十章 真相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烟尘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八章 断事官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九十章 贝琳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六十八章 铁路伏笔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