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

第四十六章大军到位

毛锐自然不会接受这种可能,应该的汇报,于是毛铠将他所见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说清楚。

毛锐这才放心。

这个时候,李广父子才过来,汇报打扫战场的情况。

“斩首三千三百级。”毛锐对着数字,也是心里有数的。

人毕竟不是猪,即便是猪一心想跑,未必能追的上,况且是人?

对这个数字,毛锐是比较满意,但谁对下面的数字就不大满意了。“折损一千零三十,还有一百多个重伤员,估计支撑不了几天了。”

毛锐只觉得牙根隐隐作疼。

这都是毛家的子弟兵,甚至他想起了刚刚战死的十三弟,在军官阵亡名单之中,决计不仅仅是一个姓毛的。

毛锐心中暗道:“安南不是一个小国。”他更是想到那些与他麾下的骑兵鏖战到了僵持不下的红斗笠们。

暗道:“如果安南有这样的精兵十万,朝廷这一次征南就有些难了。”

只是而今气可鼓而不可泄,这样的话毛锐只敢与毛胜私下里说,万万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样的话。

等战场打扫干净之后,当夜毛锐就进驻凭祥城之中,并大军向后方报捷。

不过第二日,毛胜就到了凭祥城下。

这个进度大大超出了所有人预料之外。

几乎在毛胜派毛锐进军的同时,他就带着本部人马先行一步。

明军各部进军凭祥的顺序,乃是毛胜本部,也就是参加过大藤峡一战的人马,之后是各部土司,最后是京营人马。、

倒不是毛胜不喜欢京营。

只是因为京营带了不少火器,估计行军缓慢,落到了最后面。

毛胜如此着急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那就是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今已经是三月下旬了,转眼之间,就是四月了。

安南的雨季,很快就来了。

如果不能在雨季来临之前,在安南境内有一个突破口,等雨季一来,他所有进展都会被打回原形。

甚至要被迫撤军。

故而毛胜心中非常着急。

在雨季来临之前,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他不求大胜安南,只有一个目标,打穿安南人的防线,占领谅山。

拿下谅山之后,就可以缓一缓了。

因为拿下谅山之后,明军在安南境内,就有了落脚地,而且大明与安南边境的群山,也被他们丢到后面了。

明军在谅山有太多的出击方向可以选择了。

甚至是攻守易势。

安南想保全国家,就要在下一个旱季之前,收复谅山,封死防线,到时候冒雨攻山的人就是安南军队了。

而想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快。

故而,毛胜一到凭祥,二话不说,就带着大军来到了镇南关以北,看安南军中的防御如何。

镇南关封锁住一处山谷,也是凭祥这一道狭长山谷的最南端。

容不下多少人马,不管是关上,还是关下。

能展开数千人马进攻,也就不错了。

这也是为什么,明军大破阮师回,镇南关派出的援军也没有多少的原因。

不是不愿意,而是这个实在是安置不了多少人马。

安南的大军都是在这一道狭长山谷的后面,也就是谅山那边。

这一道狭长的山道,不仅仅是安南进入大明的天险,也是明军进入安南的天险。

毛胜远远的眺望,就眉头紧锁。心中暗道:“此地决计不能再交给当地土司,朝廷一定要驻军。”

虽然以镇南关名之,但是这个并不是太祖时期修的镇南关,原因很简单,太祖所修的镇南关,顾名思义,就是防守南边的。

而这个关卡是防守北边的,而且痕迹很新,多木制结构,一看就知道是安南军队这一段时间之内,紧急加固而成的。

但是依靠山势,固然不如镇南关坚固,但也不容小窥。

更不要说,安南人善用火器。

之前毛胜仅仅是听说说过而已,此刻一看才知道,所言非假。

只见关卡上面大大小小的火炮,火铳,火箭,什么的,应有尽有,如果将正统以前的神机营搬过来,与之对照,也相差不少。

因为当初张辅灭安南之战,彼此的火器相互较量了一番,大明朝廷也从安南吸取了很多使用火器的经验,甚至有一两款火铳也是原产于安南被朝廷借用的。

同样,大明撤出安南的时候,将很多制式火器都丢到了安南,故而安南军中,有大量明军火器之后,更是以此为基础建造火器工厂,用以仿照。

所以安南火器与大明正统之前的火器处于同一水平。

当然了,严格的说起来,与现在大明火器也在同一水平。

毕竟朱祁镇插手火器,更多是在火器编制与生产方面,倒没有多少革新,只是当初杂乱的火器火铳都变成了统一制式,便于生产,便于检查,保证了质量。也没有什么跨时代的进展。

所以毛胜看这个样子,心中猛地一沉,就知道如果硬攻的话。不知道要多少大明将士死在这里的。

就好像瓦刺大军几十万,也未必能攻下一两万明军精锐把守的城池,这就是火器在防守上的威力。

而这样窘境,却出现在大明军队面前了。

一时间毛胜也陷入常考之中,该怎么攻破这一座关卡,更不要说,从这里到谅山全部是山间谷底,如果安南想要的话,这样的关卡决计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一处处进攻,伤亡太大了。

当然了,毛胜固然是担心伤亡,但是作为合格的将领,特更担心付出了惨烈的伤亡之后,不能达到目的。

毕竟打穿这里并不是目的,打穿这一片狭长地带之后,还要面对与安南军队的一场决战,倒是锐气大丧,还能不能对安南军队战而胜之?

这一点,谁也不知道?

毛胜心中暗道:“还是等一等吧,等京营与各土司兵都到位了,再说不迟了。”

首先他确定了一点,打这里觉得需要炮灰的。

他自然不愿意用他麾下将士当炮灰,也不敢用京营。京营自然是皇帝的本钱,更不要说京营的将领自成一系,并不是没有靠山的。

无故折损多了,不用皇帝来找他算账,自然有人来收拾他。

唯有土司各部,虽然在地方上是土皇帝,但是在京师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死再多也没有问题,无非是多出些抚恤而已。

甚至对于一些土司来说,他们也不在乎死多少人。

土司治下的百姓,不过是他们的财富而已,如果财富能变现的话,他无所谓什么方式,只要朝廷给得起银子,他们都愿意死人。

毕竟死的都是他们治下的贱民而已。又不是他们的亲族。

与此同时,安南的压力也是每日剧增。之前对大明的所有信心,都在第一战大败之后,荡然无存。

很多人的心中都忐忑起来,让他们想起了一个已经死去的人。那就是张辅,张辅七月数战灭一国,这样的战绩想起来,都让安南人胆战心惊。

一时间整个谅山的气氛都变得紧张起来。

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十六章 海漕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二四十三章 石疯子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二章 外戚第九十章 贝琳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二十九章 尘埃落定大藤峡第二十九章 武学开学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贮法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十五章 礼乐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三十九章 钦州黄氏之战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二章 云南局势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十一章 孙氏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十章 开发东北第一步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十七章 李时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