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

第四十八章关山飞渡

“情况就是这样的。”毛铠猛地灌了一口水说道。

不管是什么情况,毛胜总是要探探底。

于是他将自己的侄子派了出去,毛铠带了十几个夜不收,由李家派出向导,按着他们所说的道路,就走了。

这一走就是十天。

当然了,这十天之内,明军并没有停止对镇南关的进攻,京营大举压上,无数火炮与镇南关上的火炮对轰。

但是正如王越所言的一样,镇南关占据地利,明军是仰攻,火炮射程被地势给抵消了相当一部分。

虽然明军火炮技术比安南火炮技术要好上一些,但是这个时代的火炮技术也就那样子,安南有城池那怕是一个木土混合的城池,大明的火炮也啃不下来,而安南军的火炮,对来进攻的土司兵,却是轻而易举的压制下去。

这十天之内,桂西土司之中,岑,黄,杨,龙,莫,等大姓,一个不少的,全部上阵,土司兵的装备无非刀枪而已,火器都很少。

一腔血勇,固然不少,但是面对眼前的铜墙铁壁,却是很难有什么进展的。

十日无功。唯有鲜血遍地。

而此刻大军越发看重这一条道路了。

毛铠将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这一条所谓的小路,其实根本算不上路。

多年来没有人走,各种植被早已将道路给遮掩住了,可以这样说,这一次毛铠为什么要十日才能回来,是因为他们在开路。

沿着之前的痕迹,开路而已。

不过,这一条路也不是完全难走。

只有从凭祥向东翻越三四座大山,才是最难走的路程,直线距离大概不过二十里,但是沿途几乎没有一块平地,要么是登山,要么是在山间一线而过。各种地势更要不说了。

但是过了这一段之后,就到了一个山谷之中,这山谷刚刚开始很窄,但是越往南走,就越宽敞,到了最南边,也就是与镇南关谅山连通的这一条道路的时候,就完全是平地了。

其实后半段是有人活动的,就收集因为前半段太过艰险了,很多从南向北走的人,都已经进入了一道死胡同之中了。

王越说道:“而今唯有如此了。”

毛胜说道:“好,从全军之中选出千人出来,由毛锐带队,从这里截断镇南关的后勤。”

王越微微迟疑一会儿,说道:“将军,三思。”

毛胜脸上有一丝苦笑说道:“我不拼命,怎么让人拼命啊?”

强攻镇南关十日,土司各家震死不少,甚至参与进去的京营士卒,也死伤不少,军中对毛胜已经有些怨言了。

说他,只能派别人去送死,让他儿子吃肉。

大家都死磕镇南关,他本部最精锐人马,却因为是骑兵,反而免于攻城。

当然了,有怨言又怎么样?毛胜毕竟是大明的征南将军。谁敢不听命令。

但是毛胜却知道,一个将军如果单单靠国家赋予权力管理下属,而自己没有一点点的威信,将来该如何打仗啊?

所以,他自然能将毛家本部放在最危险的地方,让他们看看。他是碗水端平的。

当然了,这也是毛胜对自己儿子毛锐的信心。

相信他,即便是在艰苦的环境之下,也能建功立业。

王越见毛胜已经打定主意了,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只抽到千人,是因为这条道路的通行能力太过有限了。更多的人根本不能通过了。

近十万大军之中抽调千人,几乎是军中精锐之中的精锐。

这一件事情,也让太子朱见濬知道了。

朱见濬就在军中。

只是而今,他更沉默了。

他虽然关注军中一举一动,但是很少发表意见了,即便是毛胜多次请示,他也不说话。很多人都下意思忽略了这一个太子。

而这一件事情,朱见濬却是主动问起来了。说道:“孤身边有百余乾清宫侍卫,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好手,而今也是他们为国效力的时候了。”

这个意见却是张懋给朱见濬提出来的。

这些乾清宫侍卫护送朱见濬经年,不用别人说,就是朝廷之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些人都是太子的班底。

但是太子要一些护卫有什么用处?

自然是要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

这一次参与进入这一次关键性作战,将来论功行赏,也可以将这些人安插在军中,为太子羽翼。

朱见濬自然同意。

毛胜也不能拒绝。

一来太子很少提出事情,一开口毛胜就拒绝,太不晓得人情事故了,二来,太子身边的人手,毛胜也见过,大多都是武学才出身,进可杀人,退可写奏疏,甚至有一点带兵的能力,互相配合更是特别好,更不要说装备了。可以说代表了大明武器装备的最高水平,最好最轻少府改革试验出来造的板甲,也只有乾清宫侍卫能够装备。

当然了,这种板甲并不是那种全身上下铁罐头一般的板甲,而是大块板甲与皮革镶嵌在一起,既能防护躯干,又十分轻便。

在征南大军之中,自然是一等一的精锐士卒。

只是张懋也参与其中,却让毛胜有些为难。

虽然张辅已经死了,但是英国公的招牌与成国公不一样,成国公一败,几乎将家族名望给败到了家,但是张辅的功绩却依然被军中经营。

更不要说南方诸军了,真要说起来,这些军队向前数几十年,都在英国公张辅麾下听命过。

这位英国公虽然比不上太子,但也是一个小祖宗。

最后有太子力保,才让毛胜答应下来。

太子朱见濬好不容易说服了毛胜,回来之后对张懋说道:“廷勉,我答应你的都走好了,但是你答应我的也一定要做到,活着回来。”

廷勉就是张懋的字。

张懋说道:“请殿下放心,我一定会回来的。”

张懋很明白,张辅临终之际有两大憾事,一是放弃交趾,二就是猫儿庄之败。

甚至第一件事情给张辅的痛苦更深。

猫儿庄之败,毕竟是成国公的事情,并不是张辅的。

而张辅自诩一生功业,都在安南,放弃交趾,就是放弃了他一生的功业,他如何不能耿耿于怀。多少年来,难以放下。

他长子张忠,上封建策,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再一次灭安南之战。而张懋少年事情,父亲已经不在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父亲崇拜,更是对张辅留下来的各种书信文章细细品读,在张辅很多文字之中,有大量关于交趾的著作。甚至时间在张辅生命最后几年。

而今朝廷与安南再次开战,张懋又能坐视。故而他才要参加这一次近乎敢死队一般的任务。

时间不等人,千人集结之后,立即带着十日干粮,进入苍茫的群山之中。

千余人只能鱼贯而入,队伍拉扯着老长老长的,任何人都必须徒步,并扛着自己的兵器盔甲以及口粮,有好几十斤重。

就这样走了三天,减员几十名,要知道这里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一般死伤只会更多。

终于,难以飞渡的茫茫群山,终于躺在毛锐等人的脚下了。

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制度第八十章 西宁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七十章 父子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策进退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二章 庆都公主所求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鲠在喉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七十一章 驰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三十九章 钦州黄氏之战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