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教子

第七十一章教子

对大明祖制的再解释,一直是朱祁镇想要尝试的。

自从大破瓦刺之后,朱祁镇渐渐减少了对具体政务的干预。很多事情都交代给内阁处理了。

这固然是对李贤为首内阁的信任,也是朱祁镇的自信。

自信不管出了什么事情,朱祁镇都能夺回主动权。所谓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什么都不是。

当然了,朱祁镇如此作为,并不是因为瓦刺一去,大事已毕。朱祁镇开始携带了。

而是因为他更多的事情,放在务虚上面。

放在对理学,对大明祖制,对大明体制的思考上来。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会典一直在修,却没有什么成果出来。

因为准备写进大明会典之中很多东西,都需要慎重之极。

朱祁镇不仅仅自己要反复斟酌,还频繁写信给内外重臣,在家的老臣,还有一些在野的大儒。

他认识到一件事情,他所做所为就是要推翻太祖皇帝的祖制,那就要一套能代替太祖皇帝思想的理念。

朱祁镇所能想到的自然是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了。

但是,即便是一样的道理,在这个时代要能说得通,就要有不同的话术。

如果朱祁镇老老实实将政治课本上的某些话语说了出来,定然会被满朝文武看成独-夫民贼。

但是而今,朱祁镇说给太子的话,却是以儒家仁君的理念为核心,辅佐以太祖皇帝真真假假的故事,借了几分帝王心术的套子,将这个政治理念说给太子。

不过,即便是朱祁镇换了几个弯,但是如果太子真能做到这一点,纵然不能成为有为之君,但是守成也足够了。

如此朱祁镇也就很满意了。

毕竟他也没有指望太子一辈子有多少作为。

大道之行,无非阴阳,一动一静而已,朱祁镇这一辈子,定然是大有作为,大有变革,到了太子手中,就该安静务本了。

朱祁镇说道:“你大婚的事情,我就不问了,你娘正在选人,过了年就将事情给办个吧,你也可以去看看,遇见喜欢的留下便是了。”

“你尽可挑一个你喜欢的。”

“你身边那一个苗女,也可以给一个名分,却是做不得太子妃的。”

朱见濬听了立即跪倒在地说道:“孩儿------”

朱祁镇语气微微一重,说道:“跪什么跪,你这孩子一些小事,动则下跪是什么意思,这是父子说话,又不是君臣对奏。”

朱见濬说道:“孩儿行事孟浪,让父亲费心了。”

朱祁镇微微一笑不以为为意。

他的思想在这个时代感染多了,也被这个时代思想感染多了,作为太子朱见濬玩个把女人,从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当日大藤峡四家土司送给了朱见濬很多美女,都被朱见濬给拒绝了。之后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朱祁镇也没有细问。

对于太子的儿女私情,朱祁镇也没有心思问。

只是该教育还是要教育的。

朱祁镇说道:“本朝从来立以嫡长,你是嫡子,也是长子,故而你的地位无可动摇,下一代天子自然是你。”

“但是如果你有了庶长子,事情就麻烦多了。”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你知道该怎么办吗?”

朱见濬浑身一颤,说道:“孩儿知道了。”

朱祁镇见状,就知道这孩子又想错了,说道:“我只是让你第一个孩子,必须是嫡子,又没有让你做别的。”

朱见濬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父皇仁慈。”

朱祁镇摇摇头说道:“我并不仁慈,你或许不知道这个时代的避孕药,长期避孕的话,很可能一辈子就没有孩子了。”

“这就是我教给你的一件事情,你的任何错误,都会付出代价,虽然这个代价,未必要你来承担,却也不是很多人承担的起的。”

朱祁镇深知在深宫之中,一个女人没有生育能力之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纵然是有万千宠爱,也难逃晚景凄凉。

朱见濬听了,浑身一震。

朱见濬少年慕艾,又是苗女多情,这个出身大藤峡的汪氏,是朱见濬第一个爱上的女人。

因为她与朱见濬见过其他女人都格格不同。

那种天真烂漫,那种天然野趣,却不是其他女人能给她的。

这才一直带在身边服侍。

却不想他的一点小心思,却会为她带来如此灾难。

男人的深情一般都是少年之时,而朱见濬而今正是少年,他忍不住说道:“父亲。”

朱祁镇说道:“太子,你要明白,很多事情即便是对的,在不对的时候做,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如果你而今有嫡子,你院子里面有几个人,我决计不会问一女,我也没有那么闲。只是而今却是不行的。”

“身为皇帝,最重要的是自我克制。”

“这一件事情,你要好好想想吧。”

朱见濬有几分失魂落魄,低头行礼说道:“是。”

朱祁镇的权威在朱见濬这里,是无可动摇的。而且父子之间,还有缓和的余地,但是朱祁镇已经称呼他为太子,那就不再是父子谈话,而是君臣奏对了。

就意味着,已经无法更改了。

朱祁镇看了朱见濬,心中也有几分心疼。

却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抉择。

朱祁镇这样做,固然是坚持嫡长制度,不想给后世留下麻烦事情。但是同样是看出来,太子对汪氏情根深种。

以此绝了后患。

其实如果太子对汪氏感情不深,朱祁镇反而可以退一步,毕竟一个不受宠的妃子,即便是得了庶长子,也未必能有什么作为。

但是如果这个女人是宠妃的话,从此朝廷就多事了。

另外一个原因,朱祁镇就是要给朱见濬一个教训。

无他,朱见濬太顺了。

作为太子,真是顺风顺水,万千宠爱在一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一切都是最好的。

但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将来就能成器吗?

未必。

朱祁镇总是觉得太子缺少一点东西,挫折,失败,与敬畏。

这些东西,后世普通人却是一点都不少,但是对太子来说,却是太少了。

但是真正成长本身就是非常痛苦的蜕变,这些东西外人给不了太子,朱祁镇自然要让他知道,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真如朱祁镇所说的,自我克制。

在大明体制之中,皇帝是一个不受约束的人。

不管文官集团多强大,如果皇帝横下心来不想按照原本的套路来,是没有任何人能阻拦的住的。

朱祁镇见朱见濬情绪不高,也轻轻一叹,说道:“你回去准备大婚吧,大婚之后,朕还有事情让你去办的。”

其实太后强调太子大婚也是有原因的,太后想让太子留在京师。毕竟太后想大孙子了。

但是朱祁镇依然不会同意的。

他对太子的培养计划,就是在太子年轻的时候,看看大明天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历练出来的,就会代他处理一些地方事务。

不求别人,将来太子只要能胜任一方总督的能力,将来接任大位,也没有什么好担心了。

所以,纵然太子大婚之后,朱祁镇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计划。

朱见濬此刻却没有心思去想朱祁镇是怎么想的,他行礼如仪,缓缓的退出大殿之后,走在长长的宫墙之下,脚步越来越慢,变得踌躇起来,心中想着汪氏的一颦一笑,心中万般苦恼升出来,暗道:“我该怎么跟她说啊?”

万般愁绪从太子少年的心中生长出来,恰如春长,更行更远还生。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八十二章 武进县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九十九章 定风波二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余声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八十四章 云贵总督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五章 太后二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