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

第七十六章安南vs占城

从正统二十六年,安南光顺二年春天开始,黎思诚秉承速战速决的原则,用了三个月,连续打了三场大战,兵锋长驱直入,打到了占城城下

占城国王盘罗茶全,忧心忡忡的。

因为占城军依为长城的象军,根本没有什么用处,被安南人用火器给击破了。

盘罗茶全也毫无办法。

当然了,安南之所以战胜占城如此轻易。

原因有多种多样的,不能归结于刚刚登基的占城国王盘罗茶全。

首先是国家体制上。

安南在国家体制上,两京四道更镇守,下面又有府县州。虽然增添了一些安南的特殊,但是总体上来看,就可以将安南看做一个小明朝。

没错,安南几乎从意思形态上,到行政架构上,全面复制了大明的体制。

甚至从天命法理都有一些相似。

大明太祖皇帝强调的驱逐鞑虏,所以大明得天下之正,毋庸多言,而后黎朝对大明的模仿,几乎可以将鞑虏换成北寇就可以了。

大家都有一种错觉。

都以为明清这一套体制是落后的是腐朽的,是限制国家实力的。

这未必不对。

但是那是对大明国内的生产力而言。

但是对安南来说,正是有了大明这套体制,有了儒家这一套理论思想,才能搭建出一个国家的班子。

也正是他们用几十年时间消耗了这一套,才会变成空前的强大,动用的人力物力超出了之前。

与之对比的,占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占城乃是一个印度教国家,从国王的名字就是看出来一点点,所谓的占城与其说是一个国家,还不如说几个大贵族的联盟。

同时国王是最大的贵族而已。

占城国王盘罗茶全不是不努力,而是三次大的会战,有一次双方参与的兵力超过了十万人。

即便是放在大明国内,这样的战事也不能说小了。

但一战下来,大败亏输之后,各大贵族纷纷保全起实力来了。不敢与安南交兵,纷纷南逃,于是,盘罗茶全除却自己的部众之外,再也不能控制其他大贵族了。

本来占城与安南之间的交兵,就演变成了占城王盘罗茶全与安南一国之间的战争。

甚至有些大贵族已经准备与安南之间暗通了。

黎思诚虽然年纪小,但是手腕很老练,这个时候,自然不知道多少利益都许诺出去了。只要他们投降,就让他们成为安南藩属,与在占城国内待遇一模一样,甚至更好。

如果按照黎思诚所言,这一次攻占城,安南一点利益都没有,因为所得的利益都让给了占城贵族了。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利益。

最大的利益就是让占城不可能有北上的力量。

如果极端一点说,安南与占城之间的战争,甚至可以说是儒家文明圈与印度教文明圈之间的碰撞。

最后胜负不言而明。

印度如果能打的话,也不会被屡屡征服。

其次,就是安南国力军力都今非昔比了。

在永乐之前,乃是占城最后一个高峰期,那个时候的占城与安南陈朝之间打得有来有往,双方菜鸟互啄的不亦乐乎。

但是大明南下灭安南,到撤离这二十多年以来。

以黎利为首的反明军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不管怎么强调客官原因,安南军队在大明军队的压制之下并没有垮,就已经说明了安南军队的能力。

这种能力还将战斗力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占城人所不能了解的。

之前几十年安南人大多都在休养生息。

毕竟战争的破坏力太大了一点,安南打了几十年仗,不好好休养生息一下,国力民力该如何恢复。

虽然与占城之间,也都有过战争。但是安南都没有用过全力。而今在大明的压力之下,安南自然毫不留手。

于是占城这般,兵败如山倒,三个月输掉了占城几乎整个北方的领土,也就成为必然了。

而这个时候万余明军从海上增援过来,自然让占城上下喜不自胜。

几乎倾城而出,迎接董兴。

董兴只见无数大象排除长列,不知道多少占城人交道欢迎,看人丁有几十万之多。以盘罗茶全为首,都是浑身上下挂满了金银珠宝,看上去珠光宝气的。

董兴甚至听到身后的侍卫暗骂:“真他-妈有钱啊。”

只是董兴刚刚进了占城之后,还没有说几句话,就听见有人喊了一句什么话,随即举城惊慌失措。

董兴立即一把抓住了身边的通译说道:“他们说什么?”

这个通译说道:“幕奴山失守。”

幕奴山董兴还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但是很快就知道了。

占城就是后世的顺化城。

而顺化城是在后世越南的腰部最窄的地方,地处一处狭长的平原底部,后面就是一座山脉直入大海,而西北方向有一座山作为占城的屏障,那就是幕奴山。

而且坏消息不只是一个。

几乎第二就传来另外一个消息,那就是沙奇海口也安南军用轻舟袭击。这个地方就是占城的港口。

明军水师仓促迎战,损失数艘船只之后,只能出海躲避。

如此一来,占城北方以及与海上的联系都被安南军队切断了。

当然了,占城与南方的联系还没有被切断。

但是整个占城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以占城为中心的,这一片区域,就是占城王室的领地,至于南方的领地有其他大贵族统领。

甚至可以说占城王盘罗茶全全部实力都已经在占城之中了。

而占城城中,最能打的,也就是董兴带来这一万多广东明军。

甚至占城王跑到了董兴面前说什么,愿意献土。将整个占城国献给大明,只求能迁到北京居住,不到北京,广州也行啊。

对占城王室一族,这也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

首先,这个时代东亚文化圈之中,都认为世界的中心,就是在中国而不是别的国家,就好像后世很多小地方,是宁肯砸锅卖铁,也要在大城市有一套房子一般。

占城王家族即便没有占城的领地,也是有很多浮财的,足够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且有献国之功,大明朝廷也会有所嘉奖的。

但是留下来的话,深深知道政治残酷性。没有实力的话,即便在明军的帮助之下,打赢了这一场战事。

占城王一脉的家底,在这一连串的战争之中都已经砸光了,真以为下面那些大贵族们会老老实实的臣服吗?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盘罗家族很清楚。

占城王这个位置是保不住了。

无非是给安南,还是给其他贵族。到时候他们有的不仅仅是一顶王冠,还有盘罗家族的举族性命。

但是将这个占城王献给大明,却能得到更多。也是最划算的举措。

既然这个国将来不是我的了,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卖出一个好价钱。

只是你能想象董兴的心情吗?

他不是不理解占城王的心思,但是大战在即,连占城王都想了后路,如此一来占城上上下下哪里来的战心。

如此一来,占城又如何能守得住啊。

因为占城南边是山,山势虽然不高,但也是一个难题,逃走都不是太容易的。

董兴甚至心中有一种预感,暗道:“我自己不会是这个与安南开战以来,阵亡的第一个总兵官。”

董兴一想到这里,心中就猛地一凛,暗道:“决计不能如此,即便不为了占城,为了我董某人的身家性命,也要战斗到底。”

董兴一心求活,但投降这种事情却从来没有想过。

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击之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十一章 孙氏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五十四章 于谦的身体第八章 断事官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十二章 军议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制度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宁之会第八十章 经筵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