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藏地

第九十八章藏地

诚然,而今的瓦刺仅仅有全盛之时瓦刺的一半,甚至还有不足。

瓦刺兵力民力财力远远没有到也先的时候。

但是阿次帖木儿最少稳定住阵脚了,发动西征,再次竖立起威望与信心。

刚刚退回西域那种惶恐不安之情已经不在。

阿次帖木儿在其中各种手段,就好像是用近乎发配的手段,将伯颜帖木儿送到北京一年,清除了他最大的潜在对手。至于那些不服从阿次帖木儿的将领,阿次帖木儿从来是没有手软过。

对内软硬兼施,对外更是大胜正察合台,平亦力把里。遥控哈密,这才让有今日的瓦刺。

这样的人,决计不是一个傻白甜。

他不可能看不道和硕特部对瓦刺威胁。

阿次帖木儿却无动于衷。

这只能说明阿次帖木儿所谋者大。

昆图猜不透这个谜底。所以他只能一直提心吊胆。

阿次帖木儿似乎看出了昆图的心思,终于在一日,阿次帖木儿将昆图留下来,两个人独处大殿之中,作陪的只有伯颜帖木儿。

可以说是瓦刺核心领导层了。

阿次帖木儿说道:“我常常想一件事情,如果当时我父亲与脱脱不花大汗通力合作,会不会有这样的下场?”

阿次帖木儿摇摇头说道:“大明太强大了,或许还是会败的,但是决计不会败的这么惨。如此狼狈的回到西域。”

说到这里,阿次帖木儿目光炯炯,看着昆图说道:“有很多人说和硕特部太强大了。不是瓦刺之福,他们都是别有用心之人,在我看来,和硕特部的强大,就是我瓦刺的强大。我岂能因为奸邪小人之言,而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我父亲临终的时候,让我一反他说做说为,他在临终的时候,也是后悔当初对孛儿只斤太苛刻了。”

“今日我阿次帖木儿对天盟誓,从今瓦刺与和硕特部亲如兄弟,永不相侵,违者天厌之,天厌之。”

昆图听了立即说道:“我昆图也代替和硕特部对天盟誓,永远服从瓦刺大汗,违者天厌之,天厌之。”

说实话,昆图对阿次帖木儿所言未必相信。

诚然,蒙古人对誓言是比较相信的,但是昆图与阿次帖木儿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岂能幼稚到如此地步。

成吉思汗与札木合还是安答,最后还不是杀了,唯一的待遇不过是所谓的不流血的死亡而已。

有什么用?

阿次帖木儿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他话音一转说道:“这几年,我每年都要派使臣去北京朝见,但是北京都拒而不纳,而今甚至连嘉峪关都过不了了。”

“而这几年石亨在漠北,厉兵秣马,于谦在甘肃屯兵积粮,可见南朝灭我等之心不死。”

“而今南朝有漠南漠北,马匹之数,恐怕还在我们之上,一旦南朝大举西征,如何抵挡?”

阿次帖木儿说到这里,微微一叹。

伯颜帖木儿与昆图的脸色都微微变色。

下面的普通人都在庆祝这几年瓦刺实力恢复,日子过得蒸蒸日上,但是真正有见识的人都明白,从大明的政治态度上来看。

大明西进是必然的,唯一不确定的就时间而已。

昆图心中也释然了一点,暗道:“原来如此。”如果说是因为外部压力,让阿次帖木儿不得不,保持内部的和平,那么做出一些让步。

昆图倒是能相想通了。

只是他未免将阿次帖木儿想的太简单了一些。

阿次帖木儿忽然问道:“和硕特部中,信奉喇嘛教的人多吗?”

昆图微微一愣,说道:“不少。”

藏传佛教在蒙古之中扩散开来,却也有一个先后的问题。昆图的和硕特部是出自阿岱汗,也就是元朝正统一脉。

而元朝封八思巴国师,信奉的人数不在少数,而今这种传统依然保留着。

与和硕特部相比,瓦刺倒是信奉长生天的人比较多。

当然了察合台汗国却是因为地理原因,信奉回回教的却有不少。

阿次帖木儿说道:“面对南朝攻势,不可坐以待毙,我有一策,想要和硕特部做,如果和硕特部能够做成了,和硕特部就不必为瓦刺之下,你就是第一代和硕特汗。”

昆图大惊,说道:“臣不敢。”

阿次帖木儿说道:“没有什么敢不敢的,孛儿只斤家族本来就是要称汗的。到时候我们称兄弟之国便是了。”

阿次帖木儿不等昆图的反应,就说道:“藏地大乱在即,有人加害佛法,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入藏护持佛法。”

昆图听了这一句话,心中忽然明白,阿次帖木儿的用意。

阿次帖木儿并不是没有感受到和硕特部强大对瓦刺的影响,只是阿次帖木儿不想内讧,而是给和硕特部另外一个出路,那就是入藏。

其中风险如何,昆图并不知道。

但是他很知道,他拒绝不了了。无他,阿次帖木儿如此客气,如果不迟敬酒,就要吃罚酒了。

他只能说道:“自然愿意。”

“好。”阿次帖木儿大声说道:“不愧为蒙古好汉。”

阿次帖木儿日思夜想都想这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应对大明的攻势。

他很清楚一件事情,在燕然山之战后,瓦刺的骑兵对明军骑兵也不占据优势了,这就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瓦刺赖以为长城的骑兵,不能抵挡明军的话,其他什么办法都不顶用的。

真正有效的办法,却是没有想出来。

但是牵制明军的办法,却是想出来一个,那就是扩大战场,为明军找一处新的战场,让明军一时间没有精力来管西域。

这也是安南与大明的战争给阿次帖木儿的灵感。

那么选什么地方,卫藏就到了阿次帖木儿的眼中。

之所以选这里,一来就是瓦刺能够得着。虽然不能从东部进入西藏,但是却可以从西边进入西藏。

也就是说,瓦刺如果进攻西藏的话,在路线上是没有问题了。

而且西藏内部纷乱更是加剧了帕竹一家内部纷争,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甚至兄弟之间,为了争位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更是因为帕竹家族内部纷争,也波及到其他地方,比如藏传佛教内部的争斗

藏传佛教内部本身就是纷争的,但是这种纷争在帕竹家族强盛的时候,是被压制的。而且由于佛家在藏地的特殊地位。

很多寺院都是有农奴,有土地的。也就是这些藏传佛教的争端,决计不是如中原佛教争端,弄出击个公案就行了。

他们更偏向于肉体上的消灭。

于是西藏内部已经混乱不堪,帕竹家族已经不能完全控制卫藏了。

所以派兵攻略并不是太难的。

至于瓦刺为什么不自己进攻,却是在阿次帖木儿看来,卫藏之地,不过是一块鸡肋,一块死地而已。

首先西藏地广人稀,物产不丰,即便是打下来了,又能给瓦刺带来多少好处,反而瓦刺分兵驻守卫藏,反而消弱了自己的力量。

阿次帖木儿不过是想用卫藏这里的牵制大明的实力而已。并不是想消耗自己的力量。

如此一来,和硕特部就入了阿次帖木儿的眼。

和硕特部的强大对瓦刺没有影响吗?不,影响太大。阿次帖木儿甚至暂停西征,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任何时候一个国家,一个联盟,只有一个核心。和硕特部的强大已经破坏了这个平衡。

派和硕特部去西藏,对瓦刺来说,是一举而两得,一方面消除眼中钉肉中刺,另外一方面,对和硕特部未必不是好事。

第五十四章 于谦的身体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九十三章 当今日本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六十七章 风雨将至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八十四章 云贵总督第八十二章 武进县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八十章 经筵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七十章 父子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二十九章 尘埃落定大藤峡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五十九章 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