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

第八十三章西事急

这个状元的名头,在很多地方都是有加成的。

所以朱祁镇更愿意将这样一个人给用得上的人。

朱祁镇又问道:“陈文?”

王直说道:“陈文三十有一。”

朱祁镇说道:“那刘定之?”

王直说道:“二十有六。”

朱祁镇说道:“那就是刘定之吧。”

杨士奇见朱祁镇如此儿戏的定下来,心中轻轻一叹,暗道:“还真是月里嫦娥爱少年啊。”

当时人登科称之为折桂,桂花自然在月亮之中。

杨士奇虽然有些腹诽,但是还是答应下来。

毕竟这是皇帝的权力。

前三甲具体的来说,有没有高下,是有的。

否则杨士奇不会将周旋的文章放在第一,因为他觉得周旋的文章在这三人之中应该属于第一的。

但是杨士奇也不得不承认,其中差距很少。而且这是杨士奇自己的判断,读文章这样的事情,很多时候去,其实也没有标准答案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随即,杨士奇又将三甲请进大殿之中。

只见三甲一入大殿,杨士奇看着探花位置上的周旋,顿时脸色变了。

盖因,周旋不仅仅不是一个美男子。而且是一个相当丑的人。一见之下,这些翰林都有议论声了。

前三甲作为朝廷的脸面。不说一定要风采照人,最少要看得过去吧。

而眼前的这个周旋,简直是歪果裂枣,而大殿之中,所有翰林官,包括于谦在内,都是相貌堂堂。

杨士奇脸色一变死死盯着一个翰林看了一眼。

杨士奇刚刚就问了那个翰林。

那个翰林就是温州人。与周旋同乡,他说周旋是堂堂男子汉的。此刻杨士奇想来,这话颇有玩味之处。

只是木已成舟,朝廷的圣旨已经颁布下了。哪里有朝令夕改的余地。

杨士奇心中暗道:“还好,还好,周旋不是状元。否则这才丢人。”

朱祁镇看了周旋,眼睛瞄了杨士奇一眼,暗道:“却不想杨士奇还有如此百密一疏的时候。”他正想说话,却见金英匆匆的过来,在朱祁镇耳边耳语两句。

朱祁镇脸色陡变。

一时间杨士奇等人的脸色也变了。

因为他们很清楚,金英是一个稳重的人。不会擅自闯这样的场合的。既然已经来,定然是有事情。

至于是什么事情?杨荣眼睛微微垂在地面之上,他的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猜测。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这才说了几句客气话,将百官打发走了,好悬将这个仪式持续之下去。

并没有出了差错。

只是这仪式结束之后,朱祁镇直接将内阁大臣留下来,又派人去请太皇太后。

王振连忙指挥大小太监,在皇帝的御座西边,重新安放一座宝座。

不一会儿,就太监高声说道:“太皇太后到。”

朱祁镇连忙上前迎接太皇太后,将太皇太后搀扶到西边的宝座上。

太皇太后坐下之后,说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这么急的将我叫过来。”

朱祁镇立即说道:“金英。”

金英说道:“奴婢得到消息,北虏大举进攻甘肃。”

金英这一番话,让太皇太后大惊,说道:“可是真的。”

金英立即跪在前面,说道:“奴婢万万不敢欺骗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问出之后,就知道这一句话是多余的。金英给他八个胆子,也不敢在这样的场合上骗人。

其实如果不是朱祁镇之前对金英的训斥,金英得到这个消息,还有压上一阵子,最少不会闹到殿上。

金英唯恐等一会儿,内阁的消息跑到了他们前面,他岂不是呜呼哀哉了。

自然连忙来禀报。也顾不得其他了。

太皇太后说道:“既然大家都在,就议一议吧。”太皇太后的目光在金英身上一掠,随即落在皇帝身上。

太皇太后心中暗道:“或许皇帝说中了。”

太皇太后从来是不想打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怕打。而今他有预感,对西北动武恐怕是免不了的。

太皇太后的目光又落在了杨荣身上,说道:“杨荣你来说说。”

杨荣向来以边才见长,宣宗皇帝对杨荣最为看重,并非没有原因的。

杨荣说道:“而今西北之战,不得不打了,否则失去西北养马之地,恐怕今后朝廷就没有出塞之力了。”

“北虏逼迫如此,朝廷如果不迎战,恐怕失了天下之心。”

太皇太后说道:“南下的北虏到底是那一部,是瓦刺?是鞑靼?还是鬼力赤?”

杨荣说道:“臣以为,应该是鬼力赤所部。并非瓦刺,臣已经分别遣使瓦刺脱欢,与蒙古大汉脱脱不花。”

“脱脱不花,有意与朝廷盟好。只是脱欢一意与朝廷联姻。脱欢虽然有不逊之处,但还没有动兵的意思。”

太皇太后说道:“鬼力赤岂不是蒙古大汗一脉,那而今统领鬼力赤一部的是谁?”

杨荣说道:“臣无能,一时间无法查清楚,不过,臣有一个猜测。统领鬼力赤一部的就是阿岱汗。”

朱祁镇听了这个消息,立即将目光看着金英,金英被他这么一看,一时间冷汗淋漓,锦衣卫说阿岱汗应该是科尔沁,此刻又怎么到了甘肃一带。

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看来锦衣卫对草原上的了解,还是不如杨荣这个老臣。

太皇太后说道:“可以确定吗?”

杨荣说道:“臣没有实证,不过,如果不是阿岱汗,又有谁能统领西北蒙古于一。”

太皇太后问道:“那么他为什么还不去与脱脱不花争大汗之位,反而南侵。”

杨荣说道:“臣以为乃是阿岱汗不得已而为之,单凭鬼力赤几部人马,万万不是瓦刺的对手。他一旦被瓦刺发现行踪,接下来瓦刺定然对他穷追不舍,故而他必须壮大自己的实力。”

太皇太后冷笑说道:“阿岱汗觉得不是瓦刺的对手,却将我大明当做肥肉,是这样吗?”

一时间大殿之中,雅雀无声。

大明对蒙古来说,从来是一块肥肉,只是正统之前,蒙古畏惧大明的武力,虽然有零星骚扰,还没有那个鞑靼头目敢大军南下。

太皇太后对鞑靼南下骚扰,其实并不敏感。毕竟这些事情年年都有,那么在草原之上,活不下去的牧民,为了活命南下。这样情况,屡见不鲜。

但是蒙古贵族对大明的轻视,是决计不可以的。

太皇太后甚至想到,如果阿岱汗这样做,而不得到惩罚的话,今后瓦刺的举动,就可以推测了。

太皇太后脸色也冷了,说道:“区区一只丧家之犬,敢来大明狂吠,英国公,你觉得军中谁可堪大任。”

张辅说道:“松潘总兵,平蛮将军蒋贵,久在西南,屡有胜绩,可堪大用。”

太皇太后看了杨荣一眼。杨荣说道:“蒋将军,正当盛年,是平定西北的大将之选,只是臣恐西北残破,大军运粮困难,即便是蒋贵到了一时间也无法反攻。还请太皇太后给蒋将军一点时间。”

朱祁镇听了,心中暗道:“西北残破,已经残破到了什么地步?”他听杨荣所言,恐怕西北情况之差,出乎他的预料之外了。

太皇太后也听出来,她眼神有些凝重说道:“那是知道,国家拜将出征,军国之事,自然是将军一力主之,我虽然是妇道人家,也知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

杨荣听了这松了一口气,这一场商议下来,蒋贵立即被八百里加急调回京师,虽然太皇太后说信任蒋贵,但是蒋贵也必须在御前陈说厉害之后,才能授以方面之权。

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四十章 舆情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九十五章 开海七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五十五章 水利学堂的功课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击之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烟尘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十五章 徐有贞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