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

第一百零五章暗潮无声

有些时候的意外,是别人的蓄谋已久。

黎思诚听明军大船进入白藤江之中,几乎欢喜雀跃之极。

无他,这是黎思诚蓄谋已久。

黎思诚要的不是一场将明军挡在国门之外的胜利,而是一场大胜。

只有一场大胜才能让明军吃疼,最后在外交形式上有所变化。最后达成明军退兵的结果。

但是怎么做才能如此?

黎思诚这一段时间其实一直什么命令都没有下,只是让双方正常交战。

因为黎思诚相信,不需要他怎么做,以北寇的狂妄,他们一定会进入白藤江的,他做得越多反而越容易出问题。

当然了,黎思诚并非什么也没有做。

暗地里也是做了一些事情。

别的不说,王英是如何知道白藤江水情的底细?

诚然,大明在安南是安插了锦衣卫。

但是而今大明在安南锦衣卫体系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这种破坏并不是安南对他们做了什么。

而是战争。

是的,战争。

随着明军对安南的压力越来越大,明军的这股压力也都传导到每一个安南百姓身上。

之前说过,很多地方抽丁比例,已经到了三抽一的地步,如此一来,就可以想象一件事情,那些外地人,汉人,乃至当地夷人,都会被抽走。

安南本地人都会想办法,避免兵役,让其他人代替他们。

毕竟,谁都知道,上了战场,真正能活着回来的人,并不会太多。

而大明锦衣卫与东厂的情报网,就是在正统年间才开始建设的,说起来,也不过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看起来很久,但是仍旧不能摆脱身上外地人的标签。

这也算是农业社会的标签了,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如果问村中老人,就会知道某某家是外地的。那怕是这一家人已经到了这个村子里生活过了三代。

没有与这个村子联姻,甚至即便是联姻了,依旧会被视为外人。

而锦衣卫的暗探,有太多都从国内派过去的。

于是这种密集的征兵之中,大多数都被征到军中。

即便有个别没有,但是以这个时代消息流通速度,锦衣卫暗探知道明军到来,到军中提供情报支持,更是不大可能的。

倒是安南这边,有太多的办法派出死间,误导明军。

这就是本土作战的优势所在。

明军所得到的消息不是错的,每月十五前后,白藤江潮水最满 ,是足够大船航行的。但是他们了解是事情微微有些误差的。还有就是对大船的理解也有一些不对。

就这样明军步步行进,到了二月十五日,更是将整个白藤江打通了一大半,只需再进行十几里,出了白藤江航道。

进入红河主干道之中

到时候就是另外一个模样了。

入夜之后,双方就好像是往常一般罢兵。毕竟夜战对双方来说,都不一件划算的事情。只是明军却不知道,此刻越军已经全部出动了。

此刻黎思诚坐在船上,无数船只静静的在航道之上。

黎思诚此刻所用的将领,清一色的黎姓将领,都是后黎王室的老底子了。黎思诚下令说道:“举火。出击。”

一声令下,所有的船只都点燃灯火,此刻如果从天空之上看去,一时间河流就变成的灯火之河。

明军所得到的情报自然是真的,只有两处细节不同。

所谓大船,在体积上比明军的战船要小一点,也就罢了,最最重要的是,这些船都是河船,并不是海船。

河船一般都是平地。而海船都是尖底,双方看似一样,但是吃水不同。这个差别未必能骗得过明军。

毕竟明军大部分水师将领也不是没有在河道里面做过战,自然知道河船与海船的不同。

想来明军也是会检查这一点。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就能要了明军的命了。

潮汐还是要分为好几个类型的,满月大潮自然是因为月球引力引起的,又称月球潮汐,但是除却月球潮汐之外,受到大气因素引起的,叫做气潮。

双方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虽然十五前后三日,潮水最大,但是并不意味着每日争吵的气潮就没有了。

只是不容易观察了。

无他,就是因为白藤江水文特色,就是暗潮无声。

至于为什么暗潮无声,只有地质学家去搞清楚了。

当然了,安南人未必对潮水了解这么清楚,他们只需知道结论就行了,那就是即便是在二月十四,二月十五,二月十六这三日之间,白藤江水位依然有一个低潮期,就是午夜之后到天亮之前,这几个时辰的退潮期。

这是一天之内,水位最低的时候。

当然了之前,明军得到的情报也是对的,即便是在这个时候,白藤江之中依旧是能航行大船的。

但是这就要注意航道了。

因为准确的来说,是白藤江航道之中,还是能够航行大船的。但是白藤江江底可不是一个平地。更不要说,黎思诚这多日,也做了一些安南人的传统技能。

就是在白藤江底砸上木桩。

当然了,白藤江上主航道是不大受影响的。只是有一些勉强,毕竟明军的船只要比安南的船只大了一些。

只是又一个问题来了。

对于很多安南人来说,纵然在夜里,纵然没有灯光,他们也能清楚的分辨白藤江之中,哪里是主航道。

但是对于明军来说,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这一战在没有开始之前,就决定了胜负,白藤江再次为安南发挥了力挽狂澜的作为。

此刻,王英面对的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安南军队第一波就是火船。

当看见江面上的火光的时候。

明军纷纷行动起来。

凡是了解白藤江这个地方历史上的明军将领,每一个能在白藤江之中酣然入睡,每一个都睡得很轻。

故而江面上一点轻轻的响动,就立即引起明军的反应。

面对火船,明军非常熟练的用火炮射击,用长长的木杆抵住,如果再不行的话,那就数转向避开。

只是当他们转向的时候,都遇到了他们万万想不到的局面。

只听船底发出咯咯吧吧的声音,船触底了。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因为白藤江江底的崎岖程度不一,再加上明军船只的位置不一,故而触底的程度也是有轻重的。

有的想办法还能挪动,有的干脆就已经搁浅了。

但是这些平日的小问题,再加上近乎破釜沉舟而来的安南船只,立即就变成了大麻烦。

火船炮声,失去机动力的明军船只,即便是炮火再猛,人员再死战,也不过是一个猎物而已。安南乘坐大小船只,与明军船只交杂在一起,奋力拼杀。

因为每一个安南士卒都知道,他们的时间其实很有限的,只有不到四个时辰,因为在天亮前后,白藤江就会再次涨潮。

到时候,这些不能动的船只,再次恢复了自由行动的能力。

只是黎思诚千算万算,但是依旧算漏了一点,那就是明军船只优势太大了,即便是大部分搁浅的船只,就好像是一个个炮台一般,坚强抵抗。在加上,即便安南最大的船只,在面对明军船只的时候,也没有高度优势。

接舷的时候,就好像是攻城一般。

于是,正统二十七年,二月十五日这一场夜战,安南人虽然机关算尽,但是却没有占据太多的优势。明军与安南人逐船争夺,双方死伤惨重。

因为明军坚强抵抗,硬生生是打成了夹生饭。

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六十章 明浪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七十章 年关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报仇第五章 新内阁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七十章 诸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坚持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三十四章 仓禀足而识礼仪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