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

第一百零七章迂回计划

王英退回海防之后,王英第一时间上书请罪。

只是奏折到北京,然后再回来,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

这一段时间大军行止却很成问题。

说起来,明军损失虽然不少,称得上伤筋动骨,但是要是说明军没有一战之力,却也是不对的。

只是军中对白藤江之中鬼神莫测的水情,实在是忌惮非常。

说实话,大明将士并不怕安南士卒,甚至与安南士卒惨烈的以命换命,也不胆怯,毕竟这都在预计范围之内。

但是对白藤江的水情却担心多了。

因为这实在搞不明白。

甚至担心自己觉得已经搞不明白了,其实却在安南人的算计之中。

如此一来,军中的气氛就诡异起来,以这样的情况,再次进攻,自然是凶多吉少,白白消耗士气。

只是让王英撤退,他也有些不甘心。

这岂不是说明这一战之后,他已经认输,承认自己奈何不了安南人。

如此一来,王英情况就不好了。

朱祁镇这些年为政,下面人也摸出来规律了。

朱祁镇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临阵换将的。

即便前番有败仗,只有战事还没有结束,一般就不会换主将。

如果他在海防坚持下来,取得一场胜利,说不得还有一些转机,如果撤军的话,北京对他的处置,几乎就不可更改了。

所以撤军他不甘心,进军又不可能,进退之间,着实狼狈。

王越见王英如此,私下来找王英,说道:“伯爷,可是担心北京?”

王英冷笑一声,说道:“怎么?连你都嘲笑我?”

王越说道:“末将不敢, 只是以末将之见,伯爷未必不能将功补过?”

王英心中一动,脸色缓和了几分,问道:“计将安出?”

王越说道:“此战营国公郭公,数路分兵,固然是谅山之地,摆不下这么多人马,分安南之势,也是期望有一路人马,能冲破安南人的关卡,一路破,则安南人就不可守了。”

“此丰国公之灭朝鲜故计也。”

“然而今三月有余,所得不多,不出两月余,安南雨季到来,雨季攻坚,甚为不便,如此一来,再攻安南就只能期待明年了。”

“此事对伯爷大为不利。”

“大军鏖战半年,无有寸进,这板子要打在谁身上?”

王英听了这一句话,悚然而惊,满嘴苦涩之意,弥漫于胸腹之间,只觉得是吞了黄连,破苦胆,脸色煞白,汗如浆出。

他此刻才明白,这事情比他想象的还严重。

有时候,受到什么处罚,未必是真有那么大的罪过。也要考虑政治的。

从王越的假设推导。

一旦大军半年无功,这是一点要追究责任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朝廷总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问题是,怎么给这个交代?

是郭登负责吗?

郭登作为主将,自然是要承担责任的,但决计不会是主要责任。

有两个原因,郭登负责的谅山主战场,虽然打的不顺利,但是明军依然一寸寸的前进攻,双方死战不休,没有一日停止。

总体上来说,明军是占据上风的。

谅山附近安南所有的府县的壮丁,都已经被征召上阵了。如果没有这源源不断的支援,谅山早就破了。

再加上谁都知道谅山这里的地势,即便是将白起李牧之辈放在这方寸之地,也不过是这个样子了。

双方将领发挥的余地是很少的。

其次,就是但凡朝廷要攻安南,能够协调几十万大军,有这个能力,镇得住场子的将领,满大明无非几个。

归罪郭登容易,这战事还打不打了。

只要朝廷灭安南之心不死,郭登就不会受到什么处罚,无非是戴罪立功而已。

但是这就有一个问题。

打不下安南是事实,郭登又不能多怪罪,那么归罪于谁?

难不成归罪于朝廷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发动安南之战,决计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又下面几员将领负责了。

而且官职太低不行,没有过错也不行。

王英独立领兵,又是伯爵,又兵败白藤江,损兵折将。怎么看就是背黑锅的上佳人选。甚至严苛的来说,并非背黑锅。

如果王英能打出来一个白藤江大捷,安南又如何能坚持下去?

如果单单是兵败白藤江的责任,王英估计不过是罢官夺爵,最多再加上流放。但是如果将南征之败归为他头上。就不是他一颗人头,能够承担下来了。

王英越想越怕,对王越说道:“王兄救我?给我指一条明路。”

王越说道:“末将不敢,只是却有一愚之得。”

“伯爷即便想将功赎罪,也非要得力之人为伯爷说话不可。而今此人唯有营国公,而营国公所念的无非谅山之战,伯爷也要给营国公出力才是。”

“营国公分我与毛锐分攻两地,无非想要出击谅山之后,而今伯爷何不与我合兵一处,从海路攻广宁。”

王英皱眉说道:“非是愚兄不念于此,而是广宁外海岛屿林立,海况复杂,比之白藤江不差多少,广东水师不能在此地建功,我南洋水师也未必有什么用处?”

王越说道:“伯爷此言差矣。”

“海防一带,乃是安南之腹心,比之京师,就是内三关,其地形水势,安南上下,岂不烂熟于心,但是广宁于安南也是边荒之地,末将与安南人数战,就知道安南人对当地水情决计没有如白藤江这般熟捻。且安南水师于大江之上,不可能飞到广宁去。这方面的担忧,伯爷可以放心。”

“此其一也。”

“伯爷水师火炮强劲,船势如山,必要时,可以如陈友谅之攻南昌,逼船就城,令我军可以登岸列阵。安南人固然坚韧,但是更多是防守,如果与我大明列阵而战,末将担保,足以破贼,到时候助营国公打赢谅山之战,之前的事情,朝廷自然是一笔勾销。”

“纵然不果,营国公也知道伯爷的心意,毕竟这安南之战中,用水师的时候多了,用生何如用熟?”

王英心中一动,立即明白。

这是要让他靠向郭登。

说实话,王英在明军军中也算一个小山头,。

这个山头是随着朱祁镇重视水师发展出来的,与京城的各家勋贵的关系都不大,他而今虽然在郭登麾下听命,但是与郭登的关系,只是普通上下级的关系。

从王英这一战规划之中,王英白藤江之战,根本是撇开了郭登,想要独占攻克升龙的大功。

在失败之后,也是向北京请罪。似乎有意无意的忽略了郭登。

此刻,想要郭登为他说话,总是要表示一些诚意。

只是这个诚意让王英满心苦涩。

听王越说的好听,什么逼船就城,什么火炮强劲。其实就是一句话,要南洋水师的火炮打陆仗。

广宁外海虽然情况复杂,但是总体上广东水师还是占据优势的,最大的难题在两处,一处是如何登陆?

广宁沿海缺乏天然良港,船只靠近就容易搁浅,可以登陆的地方,也就三五处而已,自然是安南军队重兵把守。

王越所谓的逼船就城,就是想让南洋水师的大船趁着涨潮搁浅近海,成为明军登陆的关键堡垒。

说实话以这些大船坚固程度,就足够当一座木城了。

另外就是担心,即便是上了岸之后,恐怕也不能迅速击破当面之地,插入谅山之后。一旦这里打成了相持,其实与谅山也别无二至了。

这个时候,南洋水师的火炮就要派上用场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余声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七十一章 驰道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后继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一百一十三章 议麓川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宁之会第十章 开发东北第一步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宁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十章 开发东北第一步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五十四章 于谦的身体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四章 太后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二四十三章 石疯子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七十一章 驰道第二四十三章 石疯子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二十章 出京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二十章 出京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办事之道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