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

第一百三十一章朱祁镇的试探

自从他亲政之后,就知道天下太平就是一个伪命题。

只要天下之间国家分别消灭不了,实际上各种矛盾消灭不了,就没有太平可言。

只要不是天下大同,任何形式的所谓安享太平,不过是遗祸后世。

任何享受与懈怠,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或许是你的前辈付出了,或者说你的后辈们代你付出。

这就是朱祁镇与文武百官从认知层面的不契合。

在刘球在很多人看来,而今大明就已经很好了。国力强盛,政府富足,外部威胁消弭,而内部矛盾还在控制之中。

朱祁镇深吸几口气,努力压制住自己的怒火,说道:“你以为朕不敢杀人吗?”

刘球说道:“如果臣一死可以换陛下休兵止战,换来无数河北,西北百姓父子得全,夫妻得保,臣一死何憾。”

李贤此刻脸色微变,狠狠一脚踩在刘球脚上,行礼说道:“陛下,刘公不过是一时失言而已,陛下如果加以极刑,岂不是有伤陛下之明,请陛下示之以宽。”

“父皇。”一直在旁边的旁听的太子立即出列,行礼说道:“儿臣为陛下贺,国有谏臣,乃社稷之福。”

朱祁镇心中冷笑,对太子说道:“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

太子身上一颤。

对于太子来说,朱祁镇是有双重属性的,既是父亲又是君主,朱祁镇在太子心中的权威也是双重的。

他出来回护刘球已经用尽了所有勇气,被朱祁镇如此训斥,自然是一个字也不敢多说。跪在一侧,低头俯首。

一会儿功夫,朱祁镇已经将自己的情绪控制的七七八八了。

什么怒火,什么伤心,什么委屈,都一扫而空,又恢复到冰冷的如铁的思维之中,是一个皇帝的思维。

首先他想到,刘球不能杀。

刘球声望重于天下,乃是士林清望所寄。他是能执掌士林舆论的那一个人。

杀了刘球,就代表与士大夫集团公开决裂。

当然了,以朱祁镇而今的权威,杀一刘球,未必杀不得,就好像是太宗皇帝杀方孝孺一般,太祖皇帝处罚刘三吾一般,后患都很大。

特别是方孝孺之死,就代表了大明皇室与士林之间的决裂,这一件事情即便是在这个时代,依然还有影响力。

杀一刘球。

固然不可能如当初灭方孝孺十族政治影响力大,但是可以想象大明内部的政争的加剧,君臣之间隔阂的加深。

这不是现在朱祁镇想要的。

朱祁镇其实也知道,他提出西征,其实有一点不合时宜,是有一点早的。

虽然大明在南边用兵,北边边军与京营已经修整了好几年了,于谦深耕西北,多年以来,朱祁镇都没有调西北的存粮,修缮水利,屯兵积粮,为出兵西域做准备。

这一点于谦做的很好。

但是安南的战事毕竟没有结束。

在国家财政之上,是有一些困难。当然了这种困难,与正统十四年的财政危机来比,就差太远了。

是那种撑一撑就过去的危机。

最好的时机,应该是安南战事平息,最少从大军作战转为治安战,大军只需留驻的军队之外,就可以从安南撤军再打不迟。

只是朱祁镇这样做,其实有一点试探的意味。

朱祁镇既然做出决定,改变现有的政策。却也不能轻举妄动,毕竟朝廷大政的改弦易辙,仓促为之。恐怕出乱子。

就好像是赵高乱政之前,也要先指鹿为马,先看看谁是自己人,谁是敌人。

而今朱祁镇这个西征政策,也是想看看,谁是听话的,谁是不听话的。

朱祁镇预料到了,必然有人反对。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刘球会如此激烈的反对。

甚至朱祁镇可以预料到,这不是一次矛盾的积累,而是不知道多少对朱祁镇行政不满的总爆发。

李贤看似做和事老。其实他所站的位置非常明显,他内心是同意刘球的意见,只是他更多心念大局。不愿意在内阁会议之上,闹出严重的政治事件,比如朱祁镇一怒杀了刘球。

朱祁镇之所以用西征这一件事情做试探,其实他知道,他要做的事情,在士大夫的接受程度上,要比西征这一件事情难以接受太多了。

西征这一件事情,无非是武勋集团扩张,北方百姓大概有受一些苦。但是对大多数士大夫集团并没有切肤之痛。

但是朱祁镇接下来的举动,定然会让他们有切肤之痛。

而刘球这一件事情都无法接受。

如何期盼他们接受别的事情。

甚至,朱祁镇一直以来想用稳健妥协的态度,来推行自己的政策,本身就是一个妄想。

朱祁镇从罢免曹鼐之后,一直以来君臣和睦的政治姿态,也要有改变了。

一来是,文官士大夫已经从朱祁镇当初罢免曹鼐内阁之中走了出来。二来就是朱祁镇的功劳了。

朱祁镇很多事情,特别是对内阁的放权,其实助涨了文官士大夫势力的增长。

三来是,就是随着朱祁镇很多政策,其实都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不是一次,也不是两次,而是多次。

特别是南方士大夫。

苏州陆永案不过是一个缩影而已。

也许这些人并没有与朱祁镇对抗到底的意思,但是他们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皇帝以为他这样做没有问题,继续肆无忌惮怎么办?

政治就是这样赤裸裸的。

朱祁镇一瞬间因为这一件事情想到了很多,当然了未必全部是真的。只是朱祁镇而今正是心思敏感之时,所以疑心特别重。

他更多从最严重的角度来看。

刘球在朱祁镇的眼中已经是一个死人了。当然了,这个死人,未必是生理上的死亡。而是政治上的死亡。

杀不杀刘球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西征这一件事情,必须做下来。

如果刚刚开始朱祁镇有试探的意思,而今这一件事情,似乎成为朱祁镇的权威的试金石。

政治上所有人都追求强者。

如果今日区区刘球就能阻止朱祁镇的施政,或许在历史上能得道一个美名,但是朱祁镇今后想做什么,就会有无数个刘球来效仿前贤。

他要做事情的政治阻力,就高出无数辈。

朱祁镇冷笑一声说道:“我岂会使此獠独得直名,既然他连君前都会胡言乱语,想来是年事已高,神志不清了,令太医院诊治,先回府修养吧。”

朱祁镇这一句话,刘球就被神志不清了。

刘球对这局面早就有所预料,淡然的将头上的乌纱帽放下来,说道:“臣谢主隆恩,只是西征的确不合时宜。”

朱祁镇只是冷哼一声。

怀恩会意,立即带了两个小太监上前,说道:“刘大人,不要让小的难做。”

刘球面无表情,行礼如仪,恭恭敬敬的退了下去,只是在迈出武英殿的门槛上的时候,重重被拌了一下,差点被绊倒了。

朱祁镇问道:“你们谁愿意与刘球一起?”

场上自然是雅雀无声。

没有敢在这个时候触怒皇帝。

朱祁镇目光扫过所有人,说道:“既然如此,这一件事情就定下了,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做准备,明年大军征西域。”

杨洪与罗通并列出列说道:“臣等遵旨。”

他们也暗暗松了一口气,朱祁镇虽然生气也没有意气用事,而今已经是秋天,冬日用兵不便,故而将西征的日子定在明年。

这还有一段时间可以供准备,也不算是仓促。

随即朱祁镇拂袖而去。

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三章 都掌蛮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七十章 诸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九十章 贝琳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三章 灾年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兰忽失温之战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