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

第一百四十七章二十万骑

其实这本应该是第一个议题。

出兵总数,就是将领手中有多少张牌。只有确定了有多少张牌之后,才能确定该用什么打法。

只是石亨主动请缨。

打乱秩序。

这一场会议之上李贤的存在感一直很低。

自从朱祁镇上次力斥刘球之后,君臣之间就有了不小的隔阂了。

对于西征这一件事情,李贤内心之中态度一直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只是他更清楚木已成舟,他即便是再抗辩也不能有什么改变。

他第一时间感到了朱祁镇的变化。

但是这个变化,到底是怎样的变化,李贤一直在观察之中,只有将朱祁镇的心思摸清楚之后,才能对症下药。

但是此刻他却不得不站出来了。

他必须对身上的责任负责,他出列朗声说道:“虽然安南有升龙大捷,或有余寇不劳圣心,然范广以区区万余之众征藏地,胜负之数,臣不敢妄求之。故而两位将军之意,也是老臣之意,西北有于公坐镇,西北兵马不可轻动,可动者,京营,宣大,辽东,海西,漠南漠北之精骑,臣已经与刘定之商议过了。”

“朝廷的粮草用度,最多能供应十五万骑兵,不可能再多了。”

“陛下如果不信,臣请陛下令择名臣,担当此任。以释陛下之疑。”

朱祁镇只能说道:“先生此话怎讲,朕如何会不信先生。”

其实,朱祁镇也知道李贤没有说实话。因为他给户部留下了一笔压仓的银子与粮草,如果将这一笔钱拿出来,不要说二十万,就是二十五万,就是三十万骑兵,也未必不能供应的起。

李贤生生的打了一个半折。

而李贤这个态度,让朱祁镇也有一些无可奈何的。

君臣之间从来是彼此进退,朱祁镇之前进了一步,敲定西征之事,并将刘球给拿下来了。可以说大大给了李贤一下。

如果寻常臣子,估计只会更加服软,以求禄位之终。只是李贤却不是,他虽然一面顾全大局,不让西征之事出什么纰漏,更加祸国殃民,另外他也对自己没有劝阻皇帝做出这样的事情,而感到惭愧。

毕竟,甚至群臣之首,李贤深感自己不能匡扶陛下,就是失职。

可以一退,不可再退。

十五骑兵的用度,已经是李贤能给出最大的支持了,不是他不愿意配合,实在是大明这样的帝国,看上去四海升平,今年年景也不算错,一时间有海晏河清之感。

但是李贤太明白其中危险之处。

别的不说,万一黄河不高兴翻一下身,就不知道要用多少用度砸进去。

作为整个帝国的掌舵人,李贤决计不可能空国而出,不留任何储备的,如果朱祁镇硬要增加,李贤还真敢挂官而去。

朱祁镇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虽然他赞同李贤的观念,但是对李贤留下的数目,觉得有一点多。但是也是细节上的一些出入而已。与大局并没有是关隘。

朱祁镇不愿意为了钱再触李贤的霉头,毕竟而今朱祁镇还没有考虑好用谁换掉李贤。即便想清楚了,而今也不是李贤下台的时候,李贤下台最少要在西征之后。

而今朱祁镇避免于李贤冲突,这种四方有事的情况下,中枢还是要有一员得力的大臣。

朱祁镇说道:“除却这十五万骑之外,朕已经问过蒙古各部,蒙古各部都愿意报效朝廷,各部皆出勇士,共有十万骑,自带马匹从征,放心,蒙古人的赏赐,朕皆出内库出,想来不会耽搁朝廷所用。”

朱祁镇心中微微有一些郁闷。

无他,朱祁镇内库之中虽然随着遵化铁厂,已经两江织坊,还有东北与日本的金银矿藏,一直处于净流入之中。

但是赏赐蒙古十万骑的金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估计朱祁镇的小金库就要小了一大半了。

不过,朱祁镇的郁闷仅仅是一会儿的事情。

毕竟,朱祁镇也不是一个贪财的人。

他一直积攒内库钱财,一是备不时之需,二是为了在朝廷上的话语权。

毕竟有时候皇帝没有钱,在朝廷之上说话都硬不起腰杆子。

而今固然大出一笔血,但是也算是示恩于蒙古各部了。不是没有收获的,而且虽然这几年蒙古人休养生息,人丁繁衍,但是十万大军,也是蒙古人相当大一部分壮年劳动力。

抽调了这么多人之后,蒙古人只能更加依附于大明的保护之下了。

石亨反而皱眉了说道:“陛下蒙古人不堪为用,臣以为莫不将蒙古人留下来,将赏赐蒙古人的金银用于军中,再抽调五万兵马,即便骑兵不够,步卒也是可以的,凡是朝廷而今马多。”

石亨不会想太多。他是赤裸裸的鄙视蒙古各部的战斗力。

这也是很多大明将领的固有印象。

毕竟入正统之后,真正的大战恶战,都是瓦刺与大明之间打出来的。

至于蒙古各部不过是在一边当当炮灰,敲敲边鼓而已。

更不要说,明军骑兵的战斗力在与瓦刺的交锋之中,一点点的磨砺出锋芒出来。再加上武器装备的进步,比当初强了不知道多少。对之前的手下败将,就更看不起了。

只是,这里有朱祁镇复杂的政治目的,哪里有石亨不用就不用了。

朱祁镇说道:“我意已决,勿需在意,只需规划进军路线吧。”

杨洪与石亨立即行礼说道:“是。”

两人商议过后,最后决定两路进发,石亨带精骑十万其中,有三万蒙古附从骑兵。从漠北直入天山以北。

而南路正是一路从草原上过去,从亦集乃直入哈密。这一路却是方瑾为主将,杨信石彪为副将,已经各部精兵强将都在。

八万明骑,七万蒙古骑兵,一共十五万骑,似乎是全军主力。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利益交换。

那就是杨洪等郭登回来之后,就退出内阁,执掌枢密院,而将军中第一人的位置,让给郭登。

虽然朱祁镇编练的枢密院,与兵部分掌天下军政大权。但是杨洪分明是想半退下来了。

毕竟石亨,杨洪可是太识时务了。

朱祁镇对此,也是无可无不可的。

有一点朱祁镇不得不承认,这些老将本事是有的,但是资格也老,比如杨洪在永乐末就镇守独石口了。

对皇帝虽然毕恭毕敬,但是朱祁镇对他们的掌控力,还是有些不足。

而这些老将退下来之后,出头的将领都是三四十岁当打之年不说,大部队都是从武学出来的,算得是天子门生。朱祁镇对他们的影响力,是全方位的。

掌控力更加强大。

不得不承认,自从朱祁镇登基之后,军方已经从英国公时代,过度到滕国公时代,而今正统勋贵时代,接下来就是武学的时代了。

时光就是如此匆匆且无情,一代新人换旧人了。

又是一场过度的开始。

这一场会议敲定之后,各部都开始向正式准备起来了。

石亨也带着部分骑兵匆匆回到了龙城,带着他的龙城旧部,准备西征之事,另外,就是朱祁镇有意无意之间,朱祁镇安排给石亨的副将,是朱仪。

怎么说,朱仪这个人在军事上死板之极,当一个守城将领还算合格,但是在政治上却是可靠的。有他在石亨身边,石亨就是恨的牙痒痒,也必须有所收敛。

毕竟朱仪身份背景,还有他本身的期望,都是注定不会背叛大明的,也万万不可能容忍石亨背叛的。

人各有所长,只看如何用了。

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六十七章 风雨将至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贮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十四章 遗诏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十章 鲁苏之争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宁之会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九十三章 当今日本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九章 蹇公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三章 会昌伯孙家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