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

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

朱祁镇一见冼景,就觉得这个人身上有一种不一般的气质。

冼景身形比起北人人稍稍矮一点,皮肤也微微黑一点,但是五官匀称,称得上相貌堂堂。更是有一种精明强干的气质。

冼景如何行礼就不用说了。

朱祁镇让冼景坐下,却不提佛山铁厂的事情。

朱祁镇问道:“你一路是从乘海船而来的,这一路上情形如何?”

冼景说道:“托陛下洪福,一路上有惊无险。”

朱祁镇说道:“有何惊?”

冼景只好将路上的情形一五一十的说了。

朱祁镇听到海盗横行的时候,微微皱眉。

毕竟海洋政策从来是朱祁镇重视的地方。他万万没有想到,海上乱到这个地步。

当然了,朱祁镇并非不知道,大明海上并不安静。甚至如果没有通海的决策,估计大明南方好要闹几回海盗。

海盗与水师之间有所默契,他也是知道的。

虽然不能放在台面上来说,但是却是大明现状,南北水师虽然船只数量不少,但是完全不到能控制从鲸海,也就是日本海上的佐渡岛,到东海,渤海,南洋,一直到旧港的海面。几百艘船洒在这一片海面上,比不了胡椒面密集。

所以只能控制主要航线,还有沿海地区。

只是在能看见海岸线的地方,就能遇见这样的事情,显然下面人报给他的时候,将现实情况打了一个折扣。

不过,朱祁镇也知道,这事情也是正常情况。

朱祁镇说道:“如此一说,南下的时候,就不准备走海路了。”

冼景说道:“回陛下,还是要走海路的。”

朱祁镇说道:“你来的时候赶时间,回去的时候又不赶时间,为什么还要走海路?难道不知道海上不安全?”

冼景说道:“陛下有所不知道,海盗虽然凶残,但是河盗比海盗更加残忍,海盗大多数时候,只是求财而已,而河盗却是不留活口的。”

“再加上海上宽阔,真是想逃,是有地方逃的,但是在河道之上,却是上天入地无路可逃。只要乘坐大船,多备火器,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朱祁镇听了,心中叹息一声。

河盗比海盗凶残,也是能想象得到的。

无他,前文说过,海边的百姓整村整宗族当海盗的。这样的情况在河盗上也不少见。

海上回旋余地大,船只跑远一点,只要兔子不吃窝边草,很难被发现的。所以未必要杀人,但是河盗就不一样。

他们一定是附近的人。一旦被人看到了身形,是很难逃掉的。

至于黑衣蒙面什么的,其实并不是太管用的,最好的办法,是杀人灭口,不留活口。

朱祁镇说道:“如此一说,行商很困难吧?”

冼景被朱祁镇如此亲切的对待,心中很是激动。毕竟在古代皇帝自然是有其神圣性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见过皇帝的。

更不要说,被皇帝如沐春风的对待。

自然热血冲头,一时间也忘记了该说的不该说的了。其实现代人也是如此,如果一个普通人真有机会被国家领导人,和蔼可亲的询问一些事情。难道不会有意表现一二。

冼景说道:“陛下有所不知道。一路上河盗,土匪虽然多,但是只要大队一起行走,彼此互保,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的。毕竟而今也是清平世界,郎朗乾坤,真正该明刀仗火行凶的,总就是少数的。”

“即便有这些人,也不敢动大队人马,无非是用一些下三烂的伎俩。”

“行商真正难的并不是这个。”

“真要说起来,行商之难,一曰天。”

“如果天气不同寻常,或阴或晴。路上遇见各种事情,人祸能防天灾能防吗?我就听说过,半路遇到山崩,崩断的道路,大队行商堵在路上,很多货物都不能要。还有南京有一户酒家,非常有名,但是前几年大水倒灌,将房子给淹了。窖藏的老酒,全部泡在水中,数代人的产业,也只能关门歇业了,从此不再见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朱祁镇听他说,一挥手让怀恩给冼景续茶。

对于这一点,朱祁镇听得可怜,但是心中并没有一丝波动。倒不是朱祁镇铁石心肠,而是朱祁镇知道,这些事情,他是没有办法介入的。

老天爷的心思,谁能改变?

这种不可抗力,朱祁镇怎么介入?

唯一的是提高大明基础建设水平,这一件事情,朱祁镇早就在办了,不管是修建水利,还是修建驰道。

不过,朱祁镇也准备将整修官道纳入朱祁镇的计划之中。

冼景立即起身谢过怀恩的茶水,微微抿了一口,说道:“再有就是官了。要想行商,非要路引不可。所过之处,都要打点,否则路引可不要到手。”

“这也罢了,寻常打点,也不算什么,就怕有些贪得无厌之徒,我听父辈说过,就在九江关,掌关的米官人,在缴纳了赋税,各种打点之后,就是不许船只离开,结果港口之中,聚集了大小船只千余艘。”

“船只聚集在一起,一个不小心都要撞在一起了,不得已所有商人筹了万两白银,才算让米官人高抬贵手。”

“据说这位米官人一任下来,十万雪花银。”

朱祁镇面上不动,放在膝盖上的手指猛地一曲,轻轻敲击了两下,然后缓缓的放下来。

朱祁镇内心之中,已经饱经历练了,但是此刻内心还是被震撼了。一丝怒火微微燃烧起来了。

十万两白银,多么?

不多。

最少朱祁镇并不是太在乎这个数字的。

如果有人告诉他某一个尚书,不,即便不是尚书,就一个巡抚,哪怕是知府贪了这么多,朱祁镇也会波澜不惊的。

但是九江官的掌管着,是什么官职?

朱祁镇没有关注,但是敢肯定,最高不会高过七品,最低估计九品都有。无非是一个负责收税的。

九江关乃是大明长江运河上十几个钞关之一。

区区一个如此的官员就能一任席卷十万两,这十几个钞关决计不会比九江关好上多少。当初为了治河,于谦整顿运河钞关,顿时有了百万之用。

现在看来,于谦下的手还是轻了。

随即朱祁镇又想深了一层。

他想的是官场贪腐情况,真如他一直所想的吗?

从三杨时代,到而今,朱祁镇对官场的整顿,几乎没有怎么停止过。朱祁镇觉得大明中枢大体上还是比较廉洁的。

当然了,想要让官场一丝不染,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而今这个情况看,官场最底层,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恐怕比他们的上司要大胆多了。

朱祁镇收敛自己的心思,继续听冼景说。

冼景说道:“还有就是牙行了。”

“其实牙行本身是好的,各地的货物到了之后,不能自己发卖,要牙行发卖,毕竟大部分行商都没有心思找自己客人,他们必须尽快将货物卖掉,快速回本才行。”

“只是牙行要官府派发执照,各地牙行无不是势力人家所有。在价格上也有任他们宰割了,毕竟行商拖不起。”

“如果单单吃一点亏也就罢了。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就怕这些牙行用手段,用各种办法将人送进官府之中,到时候人生地不熟,怎么死都不知道。这货物就能被吃下来了。很多人一出门,就再也没有回来,生死不知。”

“都说行商重利,却不知道都是拿性命来搏。不重利根本不划算。”

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烟尘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一章 圣诞将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三十九章 钦州黄氏之战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