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

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

朱祁镇换了一身衣服回到了乾清宫正殿的时候,内阁首辅刘定之,户部尚书马昂,工部尚书王复三个人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朱祁镇坐在龙椅之上,轻抚衣袖,说道:“坐,卿等此来,所谓何事?”

刘定之说道:“陛下,今日国丈想要建佛山铁厂,臣等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还请陛下明鉴。”

其实这一件事情到了内阁的时候,刘定之第一反应,就是马昂不知道该怎么办事?

这种事情打发了便是了。还要向上提交?

倒不是刘定之懒政,实在是大明朝廷以两三万官僚,管理天下百姓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其中绝妙之处,不是用三言两语可以解释清楚的。

简单的说,决计不能将封建王朝的国家机器与后世的国家机器相比。

如果说后世的国家机器,就是一台精密运转,有无数齿轮组合而成的机器。他存在本身就有动态的一面。

但是封建国家机器,就好像是一个大木头架子。

如果没有大动作,却也能为百姓遮风挡雨,但是动作越大,木头与木头之间契合的地方,空隙就越大。

最后,还不等木头腐朽的一天,木头与木头之间连接的地方,就已经松散的不成样子了。

从这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太皇太后罢一切不急之事,与民休息。刘定之在下面的时候,还有所作为,但是到了大明首辅的位置上,却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实对大明国家机器本质的一种透彻了解。

这也是很多人在心中反对朱祁镇一直折腾的原因。

因为未见其利,先见其害。

如果不是说出这一件事情的人是国丈,而且刘定之更是了解到佛山冼家的人与皇帝谈了一个时辰左右。

这一件事情还是要压压的。

朱祁镇说道:“以刘卿之意,该当如何?”

刘定之沉吟了一会儿。

如果这个事情交给别人来处理,定然是不明就里,因为少府虽然已经是大明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真正将学问从书本上拉出来投入现实之中。真正将目光关注到少府工坊与之前有什么不同的人并不多。

刘定之是其中之一。

毕竟这很多事情都是刘定之一手创办的。

刘定之听朱祁镇的话音,就知道这一件事情已经无可更改了,那么就尽量将这一件事情控制在自己的实力范围之内。

不过片刻,刘定之就有了心思。

刘定之说道:“自太祖以来朝廷都不禁铁业,虽然有官营,但也有私营,毕竟又驰山泽之禁,佛山铁厂一事,从原则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矿山聚众,铁业更是如此,臣听说过,佛山之地,本就铁业兴旺,朝廷还从此地采购过火炮。”

“如果铁业大兴,矿徒十万之数,再加上岭南偏远,一旦有事,臣广东不能制。故而------”

刘定之说道这里,眼睛偷偷瞄了一眼朱祁镇。

希望能打动朱祁镇。

这也是刘定之最大的担忧。

遵化铁厂虽然大,真正说起来,为遵化铁厂服务的人,从煤矿,铁矿到初步加工,冶炼,熔铸,然后再从铁厂运输出来,这一系列行为所用的人力,已经大体有矿徒十余万之数了。

不过,整条生产线都在少府的管控之下。刘定之是可以放心的。但是如果样的一件工厂放在广东,放在佛山。

刘定之自然会担心。

只是见朱祁镇面无表情,似乎对自己充满暗示的话,一点反应都没有,就知道皇帝心意已定,是劝说不过来的。

他话锋一转,说道:“故而必须加强管理,防微杜渐。”

朱祁镇说道:“此乃老成谋国之言,朕年初驰禁以来,各地都有百姓开矿之事,驰矿山以安百姓,朕之愿也,但是不肖之徒,聚集于山野之上,心怀莫测,如叶留宗之辈,也不在少数。这就是朕所担心的。刘卿可有良策?”

朱祁镇自然不仅仅是为还没有影的佛山铁厂,而是对这种大型聚集人员中多的产业进行管控。

首当其冲的不是工业。

大明的大部分都是手工业,真正能与工业沾点边的,就是少府的产业,

首当其冲的是矿业。

矿业是聚集流民最多的地方。

这是朱祁镇驰禁以来变化最大的地方。

这半年以来,在福建,江西,浙江南部,湖北西部,大别山中,太行山中,采矿的人都有很多。

当然了,金银铜矿数量并不是太多,但是除却金银铜矿之外,大明百姓还需要很多矿物,北方最重要的是煤矿。

因为虽然河北百姓稍稍富裕一些,他们就开始算账了。

是花一些钱,囤积一冬天的煤好,还是每年秋天都去打柴,囤积起来,到了冬天还未必够?

整体百姓用燃料的结构,已经从单纯的用柴,变成了用煤与柴结合的。互相补充,这也因为各地人口密度,有没有煤炭产出,而各有不同。

南方特别是福建,浙江,江西这三个人口密度最高的省开矿的人更多。

这样情况,又越演越烈之态。

但是政府管理了吗?

没有。

大明官员们才不会进山去看看矿场是什么样子的,不过是看他们在县城之中报上的牌照而已,交上的赋税,更是他们说多少,就是多少。

当然了,孝敬钱是不能少。

最多派一两个胥吏去看看而已。

至于这矿山到底采了多少,用了多少人,这些人有没有户口,是不是黑户,或者这产业继承,是他们自相残杀的结果,还是彼此之间联系灭口的结果。

这都不知道。

当然了,而今大部分矿产都是刚刚开始。

不能用后世的速度来衡量古代的速度,朱祁镇的命令才下去半年时间,这些事情才刚刚开了一个头而已。

但是防微杜渐。

大明需要一套管理这种大型工厂矿场的制度。

这个问题,让刘定之有些为难。

不是别的,就是很多矿场都在山中。从县城到山中管理太过困难了

所以,刘定之想来想去,说道:“正以臣之见,首先要分县,或者多设巡检司。”

“在矿场聚集的地方,设县,分管各矿场,如果矿场数量太少,接设巡检司,专司这些矿场的一切事务。”

“如果矿场在县城附近,臣以为当多设一县丞,专司此事。”

朱祁镇说道:“朕信得过先生,先生就请列一个章程,呈上来便是了,只是这些事情在中枢总要一个人掌总吧。”

“卿以为谁合适?”

其实这也是管理的需要,朱祁镇频频加强县级管理,比如之前一个县令,而今加了多县丞管理水利,又加副官管理矿场。又增加巡检司。

这都是县以下的管理机构。

而且巡检司还掌握一定的武力,设在要害之处,盘查路人,检查奸邪,打击偷税等等。

听起来,似乎像是警察。

朱祁镇就有意将巡检向这个方向发展。

只是而今却不是动这个的时候。

刘定之沉吟一会儿,说道:“以臣之见,当以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至于选谁,却要陛下圣裁了。”

刘定之之个决定,让朱祁镇有些意外。

怎么说?

朱祁镇本意是将这些事情放在户部的。

无他,谁管理谁都能征税,户部总理天下财政,工商税而今数量不多,但是将来恐怕是要大头的。

朱祁镇提前将这个税种列入户部之中,也是不愿意破坏周忱留下来的天下各税由户部统一支配的结构。

只是如此看来,刘定之似乎有些不愿意。

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九十五章 开海七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报仇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八十章 西宁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七十三章 三道关大捷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二十五章 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