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

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

很快细川胜元就知道,他想用外交手段,解决大明对日本的插手,却是不可能的。

王英根本没有见他。

而他派往长崎的人,也没有见到坐镇长崎的郕王殿下。

原因很简单。

朱祁镇对日本划出的几个条件,割让长崎,并且夺取日本金银矿藏,虽然有些困难,但是大体上足利义政能够接受,细川胜元也能接受。

但是废除日本天皇,这一件事情,双方都未必愿意答应。

王英与足利义政也是一个字都没有说。

虽然天皇已经没有权力了,但是足利家统治天下的法统,还是来自于天皇,即便是京都大战,打得一团浆糊,细川胜元与山名宗全都不约而动的约束麾下士卒,不得骚扰天皇,就可见一斑。

日本民间反明情绪本来就有不少。

不管是谁,答应了废除天皇,就是自绝法统,失去了统治日本大义。

且不说足利家虽然一分为二。势力被臣下侵夺,幕府的大义名分已经是成为足利家最大的资产。即便是细川家之强盛,占据日本十国,但是依旧不能对日本有绝对优势,一旦废除天皇,细川家族更是成为了孤家寡人。

这种政治冒险,双方都不敢答应。

王英索性没有说,他权衡过,其实只有足利义政可以做到这一点,等大明破了西军,送足利义政回京都,足利义政的直属人马也不多。

无力抗衡大明。

到时候天皇该怎么做?就由不得足利家了。

只是王英却没有想到。

细川胜元做事非常之果决,一旦和谈不成,就大军东进。

动员细川家族全部兵力,再加上附从的各部人马,号称二十万之众,虽然多有虚指。但也有十几万之多。

并竖立起讨伐明贼之言。

将与足利义政的内战,扩大成为明日之间的战争

如此一来,足利义视就有了更有利的支持者。

细川胜元的果决,让东军内部发生了动摇了。

足利义政一切都交付给了王英,甚至足利义政通过伊势贞亲暗示,一旦大事不成,他想去中国避难。

至于山名家,斯波家,畠山家更是人心惶惶。

王英刚刚取得的胜利,根本没有一点用处。让王英恼怒非常。

他已经通过郕王向朝廷请兵了。

只是调兵遣将哪里是一时半会能到的,即便从京营调兵,在天津上船,然后从清州城上岸,也要一两月的时间。

此刻,西军大举而来,王英哪里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等。

王英在用兵之上,有些平庸,但是到底是参加过海西之战,与安南之战,平日也参与过平定海盗什么的。

绝对不是不知兵的人。

他此刻衡量进退之间,他却是万万不能退的,他可以想象而今大明一退,这三家估计立即降服细川家。

到时候,且不说王英损失大明天威。陛下人给的任务完不成。单单是王英未战先怯之事传出去,王英。不仅仅是王英,王英那一系人马,都要被打入冷宫之中,今后不要想什么晋升了,能让他们冷板凳坐到死就不错了。

毕竟,大明在北逐瓦刺,南灭安南之后,已经有一种骄傲的士气,决计不允许这样做的。

王英通过与日本的斥候接触,也知道日本并非没有骑兵,但是日本的骑兵,从马匹战术,在王英眼中都是渣渣。

有五千精骑在,大明就有战略主动权,胜则能战,败则能走。

就算是败战之后,回去被处罚,也要比不战而走强多了。最少西军数倍于东军,这也是实情。

于是,在西军大举来袭的时候。

王英力主道:“西军虽众,并非不可破,而今不战而走,诸位要逃到什么地方,逃到关东去吗?”

“就算去了关东,就能逃避细川胜元的追杀吗?”

“即便能逃过细川胜元的追杀,你们的家族领地,还要不要了?”

“我是外人,尚且有一战之心,尔等却没有死战之心吗?”

山名宗全出列说道:“山名家愿意与细川胜元决一死战。”

山名宗全一表态,其他各家大名纷纷表态。

王英说道:“既然细川胜元敢来,我们在这里等他们。”王英手指一点点在地图之上的一处。不是别的地方,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关原。

就是德川家与丰臣家决战之地。

乃是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一战。

德川家与丰臣家之所以选在这里决战,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里乃是日本关东与关西的分界线,是日本陆地上的交通要道。而关原也是一片大不大的小平原。

是最适合野战的地方。

王英之所以选在这里,就是他不相信任何日本人。

不仅仅是因为东军各部已经是败军之将。军中士气颓废。战斗力堪忧。更是因为日本人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

谁知道,打到一半,某部倒戈了。那就尴尬多了。

如此一来,这一战在王英看来,根本是明军三万对日本西军二十万。以少胜多,必须发挥地理的优势。

所以,王英选择的决战之地,自然不能是一片宽阔的平原。而关原这块小平原,自然能约束双方的兵力展开。

不管是出了关原之东的美浓地区,还是在关原之西的京畿地区,都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地方了。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而此刻,细川胜元也在给足利义视说明。他也将决战之地,定在关原。

一来是关原乃是东进的必经之路,二来却是细川胜元忌惮明军的骑兵。

明军骑兵小试牛刀,就席卷数城,甚至有一两队骑兵,出没在京畿地区。容得京都附近一日三惊,人心惶惶。

细川胜元不是没有派人对付,但是日本骑兵比明军骑兵根本不是一个次元的生物。

明军骑兵经过与瓦刺的鏖战,而今即便放眼全球,也是第一流的轻骑兵。,日本步卒追不上,日本骑兵,被他们反手就能杀了。

细川胜元也拿明军骑兵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也是细川胜元选择在关原一带决战的原因。关原这里地势破碎,乃是群山环抱之中一处小平原,在这样的地方作战,骑兵骚扰迂回等战术,就会受到了限制。

而且日本军队多。

日本战国时期最多的足轻,也是在应仁之乱中登上历史舞台的。

这一次,细川胜元虽然没有组织二十万军队,但也相差不大,他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人海堆死明军。

细川胜元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明军威名赫赫,他岂能不知道。所以才有如此大的声势。

而且细川胜元暗中也少不了走动,不知道多少忍者悄悄的出没于东军各大名的军帐之中,细川胜元大方的表示,只有他们放弃足利义政,很多地方都可以让步的。

甚至这流言传的很广。

一时间,东军之中人心惶惶。

王英虽然知道,山名家,斯波家,畠山家都与细川家有这巨大的矛盾,不可能轻易倒戈,但也不得不提防一二。

王英只能请足利义政入明军作为中军,并将各家家主征召入中军。各家的军队都有家主信任的子弟控制。

如此才保证了双方的一丝互信。

就在这种西军气势汹汹,浩浩荡荡而来,东军内部暗潮涌动,勾心斗角不停的情况之下,两方军队,一支支在关原附近汇集起来。

日本百姓见这个情况,都已经逃窜一空。

双方大军旗帜鲜明,剑拔弩张的充斥在这一块小小的山间平原之中。

大战一触及发。

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五十二章 给他们死亡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四十四章 孔弘绪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七十六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制度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四十六章 海关银第二十五章 会试序章 我, 朱祁镇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六章 困境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烟尘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七十三章 三道关大捷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二十章 出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