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

这时,庆字军也和所有的中国军队一样,纪律松弛。在国內,在家乡的父老面前还能有所节制。但是,进入朝鲜境内后,天高皇帝远,要打仗了,谁知道明天还能不能活着?及时行乐吧!

甚至于抢劫财务,奸.污.妇女这一类地恶行也接连发生,搞得天怒人怨。

本来,对于朝鲜人,和日本人相比,他们还是很欢迎中国人的。

因为,中国很早就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人有正统思想。

而对于日本,则不一样,两个民族本来就有些恩怨。闵氏集团,和中国学习,搞洋务运动。也就是搞对外开放,主要是对日本开放。

但闵氏也和有些中国人一样,崇洋媚外。认为日本什么都好,日本的月亮也比朝鲜的圆。而有些日本人来朝鲜后,趾高气扬,以大和民族自居,看不起朝鲜人,欺负朝鲜人。

这一次士兵为什么闹事,除了欠饷外,还因为闵氏集团请日本人训练一支“别支军”这支部队待遇特别高,无论装备,还是军饷,都比别的部队高很多。

人就是这样,得志便猖狂。不但日本教官看不起朝鲜的其它部队,连别支军里的朝鲜人也欺负人。

于是,这些朝鲜军人终于忍无可忍,而揭竿而起。

而为什么么起义会得到很多市民的响应?也是应和了一部分人的民族情结,迎合了一部分人的仇外、排外的情绪。

说老实话,现在,敌对的两个方面都欢迎中国军人,被推翻的一方不用说了,等着天朝来解救。起事的一方也欢迎,为什么?他们杀了不少日本人,日本人来了,能放过他们吗?

而中国军队来了,日本人就不能为所欲为。

但是,大家想不到自己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一群土匪。

“这样的队伍如何能打仗。”袁世凯对吴长庆抱怨。

“孩子,你说怎么办?”两个人私下时,吴长庆喜欢这样地叫袁世凯。

他也正为此事着急。虽然,这些个士兵跟着他走南闯北,平日里不能管得太严,撇家舍业的出来当兵,拿命出来混容易吗?有些事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但得看什么时候呀?这样的坑害老百姓,这支队伍能在这里立足吗?

“规定几条军纪,违令者斩,公布全军。组织了一支整饬行动队,整肃军纪。”袁世凯早就有了成熟想法。

“好,军纪你来搞,行动队你来组织。”

说着,吴长庆,拿出令箭,交给袁世凯。

袁世凯高兴地接过,他知道这是授予他全权。有大帅的全力支持,他要放手干了。

军纪很快制订,简单明了,擅闯民宅者斩,奸.污.妇女者斩,抢劫财物者斩,有令不行者斩。

吴长庆一字未改,立即叫人抄几份到各营公布。

哪个军队没有军纪?没有人当回事,这结果袁世凯知道,也知道怎么做。

他亲自带队,抓了几个现行。当着全军的面,将抢劫财务、奸.污.妇女的七个士兵就地处决。

这一下子,大家知道了,这回玩真的了。不能没打仗把命丢了,都老实了。很快,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总算不辱使命,中国军队先于日本军队到达汉城近郊。

庆字军经过研究,决定吴长庆、丁汝昌、马建忠主动去拜访李罡应,想法是诱捕大院君李罡应。

擒贼先擒王,但是怎么才能诱捕大院君李罡应呢?。

其实,出发的时候,吴长庆和丁汝昌、马建忠就商量好了。一进入朝鲜,他们就放出话了:我们中国军队,主要是来恢复秩序,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维和;不干涉朝鲜的内政。

朝鲜的內政是朝鲜人自己的事,朝鲜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别人不能包办代替。

如果,两方面水火不容怎么办?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天朝这个宗主国可以进行调解,可以当一当裁判员,谁有理我们就支持谁。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吗!

当时,袁世凯还有些不理解,我们不是来打仗的吗?我们不是来平叛的吗?怎么变成了当裁判员呢?但是,他现在懂了。他很佩服的看了看吴长庆、丁汝昌和马建忠。这些人都不白给?姜还是老的辣呀!

现在,皇宫里的李罡应正七上八下,日本的部队登陆了,自己肯定打不过人家。起事的人杀了那么多日本人,日本人和闵妃那个贱.人关系又那么好?

日本人来了,有他的好吗?但是,中国人能帮自己吗?要知道,自己这次的行动,不管怎么说也是反叛呀?

他已经派人打听过了,中国人是说了,不干涉朝鲜内政。但那可信吗?是不是烟.雾.弹呀?如果是来平叛,怎么办?抵抗吗?自己的这些乌合之众是天朝王师的对手吗?就算能把这几千人打败,能算完吗?不是要挑起中国和朝鲜二国的战争吗?别说现在呀?就是唐朝的时候,高丽也打不过人家呀?

大英雄渊盖苏文厉不厉害?不是也没打赢征东的薛礼薛仁贵父子吗?

是不是赶紧出去躲一躲呀?可是,好容易把失去的权力夺回来,就这么轻易放弃吗?

李罡应又很不甘心。

这些天,他就是在纠结中度过,始终没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刚刚有探子回报,说中国军人已经在城外扎营,没有进城的意思,这到是个好消息。他也听说了,这支军队刚进入自己国家时军纪很差。后来杀了几个做恶的人后,变得纪律严明了。一路上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买东西公买公卖,被老百姓称为仁义之师。

到底是凶还是吉呀?李罡应心里没底,他叫来几个亲信过来一起商量。

这会正商量着呢!

“大院君,我觉得凶多吉少。”说话的是他的智囊。

“为什么这么说?”李罡应问。

“第一、中国的军队肯定是为了维护国王和国体而来。第二、有人看到金允植随军行动,他可是国王的亲信?”

李罡应点了点头,他也听说了,金允植在军中,这对自己真不是个好消息。

“不一定吧?我可是听人说了,中国军队不干涉我国內政,金允植对国王是很忠诚,但他也不满闵妃集团的统治,对外戚专权更是深恶痛决。别人不知道我知道,他私底下和我说过多少次?怎么知道他一定是带着中国人来打咱们?他随军有什么不正常的?他在中国代表的是国家,代表的是朝鲜,而不是闵妃集团。”

说这话的是自己派在皇帝身边的人,对自己也是绝对忠诚。

李罡应不能不说,这人说得也有道理。

“各位爱卿,大家还是说说我们现在怎么办吗?”

李罡应知道,这样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能要争论到明天了。重要的问题是现在怎么办?

听了大院君的话,在场的人你看我,我看看他,谁也不说话了。

李罡应这个生气呀?平日里一个比一个能说,现在怎么都不说话了。

停了好办天,一个人说话了,这个人和大院君关系很一般,但在朝堂威望很高。

“我说四个字,静观其变。”

“先生能说得再详细一些吗?”

李罡应的话音刚落,有人来报告,说中国军队的几个将军来访。

李罡应紧张地问:“几个人?”

“三个人。”报告人回答。

“带队伍了吗?”李罡应急问。

“没有,只有几个卫兵。”

李罡应一阵放松,“快请进,卫士留在宫门外。”来人刚要走,又被李罡应喊住,“不用了,我们去迎接上国使臣。”

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8章 汉口之战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37章 涉外事件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150章 复古第70章 呼声第177章 所谓的民意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112章 兵变第66章 机会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390章 内幕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106章 小德张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20章 心机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19章 一心离开第345章 张毒菌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274章 号召讨逆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274章 号召讨逆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