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

早在筹安会以前,袁的干儿子段芝贵已经组织了一个策动帝制的秘密团体,电商各省组织请愿团,且先拟好了请愿书,要求各省将军,巡按使列名,同时罗致地方绅商名流加入,每省以发出一个请愿书为限。

筹安会成立后,孙毓筠等认为段的这个办法太过于草率,因此向各省建议另组 “征求民意”的团体。由各省军民长官在各县绅士中每县指定一人,但在形式上仍用各县推举字样,定期召集“临时公民大会”。

后来这个建议也没有采用,而决定了用“国民代表大会”为表决国体问题的临时机构。关于各省包办选举和表决形式、发出推戴书以及委托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的总代表,都是由内务总长朱启钤和国民会议事务局所主持和决定,从前面许多秘密文电即可看出。

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当然也是不可告人。他们虽然命令各省当局把这些文电销毁,以免在“开国史”上留下污点。

只是纸里包不住火,有心之人不想承担千古骂名,偷着保留下来,后来独立的各省把这些原件制版纷纷发表在报上。

北洋军和北洋附属军,袁世凯本没策动他们参与帝制运动,可一些省的将军却也不甘落人之后,争相劝进。

劝进最早的,是湖南将军汤芗铭。八月二十五日他给袁世凯的电报说: “伏望我大总统俯从民意,速下一尊,申数千年天泽定分之大义,慰亿万苍生一心一德之归诚。”

第七师师长张敬尧,当梁士诒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在同兴馆大宴是人士的时候,很不以为然。

看不出眉眼高低的他,手里拿着一根长旱烟管,一边吸烟一面说:“大总统高升皇帝,只要下一道上谕,谁敢造反就砍下谁的脑袋来!干吗来闹这些讨论、请愿的把戏!”

其实他的这些话倒是真话,可是传到袁世凯的耳中,让其很是难堪,大发脾气地说:“这老粗简直是胡说八道,他懂得个屁,我要重重的办他一办,借此警戒一下那些干涉政治的军人。”

张敬尧并不恐惧袁会惩办他,因为当民国三年十二月白朗军被剿平后,张敬尧曾向赵倜函索“讨狼”赏金十万元,并且威胁说如果不予拨给,他的部队就要哗变。赵倜把张的原函密呈袁,袁批了查办两个字就无下文了。

对帝制出力最多的是段芝贵,他不愧是袁世凯的干儿子。九月间他领衔十四省将军密函呈袁请速正大位,列名的有广东龙济光、湖北王占元、陕西陆建章、河南赵倜、山西阎锡山、云南唐继尧、浙江朱瑞、湖南汤芗铭、江西李纯、安徽倪嗣冲、山东靳云鹏、四川陈宦、吉林孟恩远、黑龙江朱庆澜。

附带列名的是:甘肃巡按使张广建、察哈尔都统何宗莲、绥远都统潘榘楹、贵州护军使刘显世、福建护军使李厚基。

在这张劝进的名单上少了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是袁的嫡系大将冯国璋,一个是辫子军统帅张勋。

都知道张勋是主张复辟的,可是他所拥戴的皇帝不是袁世凯而是退位的宣统。袁世凯不放心张勋,特派阮忠枢到徐州进行疏通。

张信誓旦旦地对阮说:“大总统是我的知己恩师,我怎会对大总统有二心?”

张勋也很乖巧,于是发出一个通电以明心迹。

电云:“仆随侍我大总统廿年,迭受恩培,久同甘苦,分虽仆属,谊等家人。自古谓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仆历溯生平,惟我大总统知我最深、遇我最厚,信我亦最笃。仆亦一心归爷,委命输诚。”

事后不久他又通电说:“中国数千年历史,向无民主、共和字样。辛亥革命骤改共和,勋期期以为不可。惟仰体我大总统因时制宜、息事宁人之至意,亦不得不勉为赞同。”

可是帝制活动已临事实时,张勋却给袁一个电报如是说:

“大总统将为应天顺人之举,勋受数十年知遇之恩,自当效命驰驱。惟处置清室,应预为筹议。昔丹朱谓之虞宾,商均仍奉舜社,皆服其服,如其礼乐,客见天子,以示不臣。我大总统舜禹同符,先后一揆,此后宣统帝及诸太妃如何保全,宗庙如何迁让,陵寝如何守护,皇室财产及经费如何规定,我大总统霄虑所及,无待勋之哓哓,特优待条件载在《约法》……恳将勋所陈提交参政院议决,宣示海内外,使天下万世晓然于大总统之对清室,无异于舜禹之对唐虞。想参政诸老多先朝旧臣,当能仰体大总统圣德之高深,别无异议,则有清列后在天之灵爽,与隆裕逊位之初心,实凭鉴之。”

袁世凯看了这个电报,让政事堂回了他一个电报,极力称赞他“见识远大”,并保证优待清室的条件决不变更。

袁世凯在东南有一爱将,他本不是北洋嫡系,却死心塌地为袁之鹰犬,因此成为了袁的“东南柱石”。和陈宦之为“西南柱石”同等重要,这人就是上海镇守使兼上海制造局督办郑汝成。

他是革命党的眼中钉,民国四年八月十八日郑曾被刺未中,十一月十日郑汝成赴礼查饭店日领事馆茶话会贺昭和天皇加冕,在白渡桥遇刺,被打得满身都是窟窿而死。

袁世凯闻郑遇刺,大为震动,伤心至极。照上将阵亡例议恤,给治丧费二万,拨小站营田三千亩给郑家属,并在上海和郑的原籍建立专祠。

袁的祭文中有:“功臣化碧,图弓矢而痛心。……尔郑汝成才识旷卓,品学优良。……”

杨度有挽联是:“男儿报国争先死。圣主开基第一功!”

后来帝制失败,有人改这挽联以讽刺杨;“男儿误国争先窜,圣主坍台第一功!”

这谓后话。

郑汝成被刺不知为何竟牵连了冯国璋,日本报纸声称传言是冯和革命党人暗通所为。

原来冯国璋自那次到北京谒袁世凯后,袁对冯谈了一大套不会做皇帝的话,冯国璋深信不疑,还和很多人为袁世凯打了包票。

等到冯回到南京后,筹安会和其他帝制把戏一幕一幕地登场,冯大为不满,也很没面子。他到是不介意袁世凯称不称帝,只是认为袁不该玩弄他,不该欺骗他,所以经常因此而在背地里放牢骚。原来一直以为,袁世凯最信任的人是他,现在才知自己不过是袁世凯手里的一个被利用的棋子。

袁、冯分家的谣言甚嚣尘上,特别日本报纸更是大加渲染。

冯国璋为做表面文章,不得不发表一个通电以辟谣:

“国璋自光绪丙午年以一侯选知县投效新建六军,我大总统一见,谬加赏识,即奉派为全军督操营务处,由于追随历廿载。推心置腹,肝胆共见。前清之季,洊擢至副督统。嗣是总师干,建节荣膺爵赏,无一非出自我大总统之提携、训诲……分虽僚属,谊犹家人,饮水知源,戴山知觉。此以私情言之,国璋之对于我大总统,受恩深重,而实为当世所共见者也。至于中国近岁以来,内乱外忧纷乘环逼,当此存亡绝续之交,欲有扶危定倾之才,舍我大总统其谁与归!

“柄璋非但默识于心,即平日与友人谈,为部下诰诫,亦莫不谓……当今之世,惟我大总统为中国一人。此以公谊言之,国璋之对于我大总统,为心悦诚服而堪为举世共信者。夫以心悦诚服受恩深重之人,而至谓其忽萌异志,甚至谓其甘心附乱,抑何太悖于情理而大拂乎人心乎!以后遇有此等谬说,不屑一一置辩,闻者视为梦呓可也。……”

不过辩诬有时越辩越坏,有时且弄假成真,有时竟化小为大,冯的辩诬便是这一类;袁本来就不放心他,又有这次真假参半的谣言,乃于十二月十八日调冯为参谋总长,拟以倪嗣冲或张勋继任苏督。冯岂不知这是调虎离山之计?他的老朋友——段祺瑞在京受了变相的软禁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冯国璋老早与段祺瑞就有“亦趋”之约,那时段称病请假,冯亦称病请假,段一再续假,冯亦一再续。此病似乎传染性极强(有免疫力的帝制派当然除外),梁启超也病了,蔡锷也病了,徐世昌也病了(参政院院长一席汪大燮代理)。此病无以名之,名之曰: “传染性的政治病”。

帝制运动如火如荼之际,遭遇到一个现实问题,便是何处筹款用为帝制活动。当时财政万分困难,主要收支都受制于外国银行,自然不能从国家经费上挪用。正在巧妇难为无米炊时,有人向袁克定献议,动鸦片烟脑筋。这时正是江苏、江西、广东三省私烟猖撅,内务总长朱启钤和税务处督办梁士诒报请袁遴派专人驰赴苏、赣、粤三省办理查禁事宜,袁乃派袁克定推荐的蔡乃煌为三省禁烟特派员。

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336章 张瑞玑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7章 如愿以偿第350章 大战在即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39章 全力追剿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261章 张作霖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37章 涉外事件第44章 肃贪治吏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81章 战汉阳第327章 这不是和平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150章 复古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22章 大事不妙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233章 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441章 美育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371章 紧锣密鼓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22章 大事不妙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辞职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55章 反击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394章 “合法”内阁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81章 战汉阳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62章 垂钓洹上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480章 改名字第82章 一明一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