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鏖战綦江

关于贵州举义情况,作为王文华之胞妹王文湘丈夫的何应钦,在他曾撰写的《滇黔首义五十周年》一文中叙及。从而提供了另一视角,现摘抄如下:

“当民国二年十二月之际,袁世凯召集政.治.会.议,王伯群先生任贵州代表赴京,知袁氏将谋帝制,遂滞留京津,侦其内幕,尽得其情。帝制议起,伯群与蔡锷密谋起义讨袁,锷虑黔作壁上观。

“伯群曰:‘贵州意向,余弟王文华能左右之。且所部皆劲旅,可一战也。余兄弟早知民国必危于袁氏,磨厉以须者久矣。’

“锷曰:‘今始知君昆季非常人也。黔能共举,滇势不孤,尚何犹豫。吾当冒险入滇。’

“因此书请伯群先赴云南,密谋部署。民国四年十月,伯群间道至昆明,会国父命吕志伊、李烈钧、方声涛、熊克武诸先进相继入滇。吕志伊先至滇垣,适巡按使署接北京陆军统率办事处电令,拘之警察厅,吕函邓泰中、杨蓁求救,邓、杨至警厅引吕出,谒唐继尧,告以来意,唐命泰中款之于其家。

“伯群与李、吕等密划,并以蔡锷函交唐,唐曰:‘俟松坡至,则有此举也’

“十二月十八日,锷由海防至滇。翌日,蔡锷、王伯群、李烈钧、任可澄、罗佩金、刘祖武、张子贞、方声涛、熊克武、黄毓成、顾品珍、殷承献、杨蓁、龚振鹏、戢翼翘、戴戡、李雁宾等集于唐继尧寓中,议定,先电袁氏,促其取消帝制,并诛杨度等十三人以谢国人,限廿四小时答复。复于是月二十一日共同宣誓。任可澄为黔人,时官云南巡按使。上电由唐继尧与可澄具名,唐尚冠以开武将军督理云南军务衔,任犹冠其云南巡按使衔也。

“方王伯群之至滇也,即密饬其弟王文华秣马厉兵,与滇省同时举义。文华请于贵州都督刘显世,即设模范营,更番调各级干部,施以政治训练,告以护国大义,勖其僇力讨贼。众皆感奋。及接云南所订起义日期电,文华请于显世,与滇同日宣布讨袁。

“显世左右以保境为言,阴泥其事,文华词而辟之,曰:‘吾与民国,誓共死生,事在必行。今日头可断,志不可夺,请都督以第一团告变,杀身灭族,文华自当之。倘天相中华,事而有成,其功尽归都督也。’军皆左袒,显世听之。

“职是迟至翌年一月廿七日始宣布独立,推显世为都督,戴戡为第一军右翼总司令援川,王文华为东路军总司令,率兵向湘进发。袁世凯乃伪令免刘显世都督职。以唐尔锟督理贵州军务,刘显潜为贵州巡按使,冀其自相内讧,坐收渔之利,然民心所向,离间无成,惟徒费心计而已。

“初,文华接乃兄伯群先生密函,预于云南未宣布独立之前,集中兵力于黔东镇远、铜仁一带,准备作战。时袁世凯已令马继贞率近畿第六师,益以卢金山之第十八混成旅步马兵三万,号十万众,进逼辰州,将循沅江西上犯黔东。一月廿五日晨,晃州袁军来犯,击溃之。二月二日,文华击退由晃州来犯之袁军一混成团,激战三小时,遂克晃州。

“有告第二团长彭文治将携二者,文华曰:“其部众皆深明讨袁之义,决不为动,二何能为?”遣卢焘匹马往代之,文治宵遁。大义不张,盖模范营实施政治训练之功效也。袁军退据距晃三十里之吴公关,恃险抗拒。经一昼夜之激战,卒克之。而黎古支队吴团长传声亦于沪平矿山等处与袁军遇,殊死应战,兵皆以一当十,夺勇直前,袁军溃退,乘胜追之,势若破竹,进克黔阳,占领洪江,约期会攻沅州。

“十三日,文华督军攻沅州,黎古支队自右夹击,袁军焚民屋多栋而退,溃不成军,吴团长传声亦因剧战阵亡。十六日,袁军被击退于麻阳,纷向凤凰厅遁走。黔军虏获枪枝及军用品无算。文华复饬游击统带王华裔与湘步兵统带周则范会克靖县,占领武岗。自晃州开战以来,迭克险要,破袁军三混成团,歼卢金山全旅,马继贞屡蹶不振,愧而自杀。湘西底定,已无袁之势力矣。

“是役也,黔人之攻湘,不亚于滇军之攻川。而促成袁之羞愤死者,实川湘两役有以致之也。滇黔本唇齿相依,在明清同辖一总督,且同一语系,亲若兄弟,故能团结一致,克竟护国之功,而考其始末,黔人之参与其事者,王伯群先生实主动人之一也。”

贵州的成功起义,稳定了云南的外围,并使北洋军在湖南和四川两省感受威胁。

二月八日,袁政.府下令查办刘显世,派黔军的团长唐尔锟继任贵州护军使,这个命令正和云南情形一样,不过是废纸一张。

贵州出征的黔军编为护国第一军右翼军,列入护国第一军战斗序列。蔡锷、唐继尧、刘显世即委戴戡为护国第一军右翼总司令。

护国第一军右翼军由北路、东路两支部队组成。

北路军由入黔滇军和黔军第五、六团编组为一个梯团,二千余人,由熊其勋任梯团长。北出松坎,攻綦江,威逼重庆,以配合川南护国军第一军中路军主力进攻。

东路军由黔军第一、二、三团组成,三千余人,由原黔军第一团团长王文华为司令,东出铜仁、镇远攻湘西,阻挡袁军由湖南进攻贵州和云南。

二月四日,戴戡率北路军出发,八日进入松坎,在沙湾驿站衙署设立司令部。

为了对付云、贵两省向川、湘出兵,袁世凯于护国战争爆发之初就命川军第一师周骏部刘虎臣、阎相文、张鹏午等团进驻綦江一带。

一九一六年三月初,又将入川的北洋军齐燮元旅、李炳之旅等部调往綦江,阻击黔军入川。由此,綦江战场成为护国战争川境内,仅次于泸纳和叙府的第三个主要战场。

二月十一日,戴戡命所属各部队从松坎分东、中、西三路向集结在川黔边上的北洋军发起进攻。

东路由第六团代理团长胡忠相率领,由松坎出发向青羊寺的北洋军攻击。西路由卢汉臣任支队长,从松坎出发,攻东溪。中路由梯团长熊其勋率领,从酒店垭、崇溪河向九盘子攻击前进。

二月十四日拂晓,熊其勋率领中路军向九盘子发起进攻。

九盘子是川黔边界上的一座大山,川黔古道穿越其间,山上的九盘关地势十分险要,是贵州入川必经门户,兵家必争之地。

护国军赶到九盘子时,北洋军早在九盘关上构筑工事,居高临下,凭险扼守,恰好此时气温骤降,天空中下起了冻雨,为护国军的进攻增加了难度。

但在困难面前,护国健儿并不退缩,他们在前敌指挥李雁宾的带领下,有的战士打着赤脚,踩着冰渣而上,有的战士从岩石上攀藤附葛而上,迎着敌人的猛烈火网,向九盘子冲锋前进,战斗十分激烈。

在步兵节节仰攻时,炮兵紧密配合,无数炮弹准确落入敌军阵地爆炸,顿时敌军阵地硝烟弥漫,工事里燃烧起熊熊大火,风助火势顺着敌军工事燃烧,敌军阵地一片混乱。护国军乘势发起猛烈进攻,终于攻入九盘关。

经过一小时白刃格斗,守敌溃逃,护国军占领九盘关,撕开了进入川境的通道。

中路首战告捷,东、西两路乘势勇猛,连战皆捷,青羊寺、东溪相继被攻克,并乘胜下赶水,过分水岭、柑子坪。

十五日,三路护国军一齐攻击前进,午前攻占马口垭,前锋迅速进抵距綦江县城仅十余里的桥坝河。

护国军兵临城下,綦江城震动,城内守敌极为恐慌,派出大量部队阻击护国军。

在进攻桥坝河时,由于河谷平坦,北洋军早已在对岸凿有战壕,地形对护国军极为不利,加之时降大雨。经四昼夜血战,虽八战八捷,但守敌增援增多,凭借战壕顽强抵抗,綦江县城一时难以被攻下。

二月十七日,护国第三军参谋长殷承瓛率华封歌支队抵达松坎,稍事休整后即加入进攻綦江的战斗。

此时,蔡锷正指挥护国军与北洋军军在纳溪、棉花坡一带激战。为了防止重庆袁军西援泸州,蔡锷电令戴戡北路黔军速下綦江,并西攻江津,截击增援泸州之敌。

这时北洋军千余人已先自江津向龙台寺防守,黔军第六团一个排开往龙台寺,另一个排开往高庙子,敌我两军遂在綦江、江津之间的龙台寺一带展开激战。黔军两个排一进入阵地均陷入重围,往高庙的一排全军覆没,仅一中士逃回。

面对军情突变,护国右翼军司令部立即调集重兵,组织反击。二十三日,熊其勋指挥护国军向敌人发动猛攻,经激战,于次日占领龙台寺、狮子山。当日,北洋军由江津调步兵一团并携机关枪两挺、炮六尊,经三角塘进攻龙台寺、高庙,意在夺回东溪,抄袭护国军的后路。

护国军及时看穿敌人的企图,熊其勋即命两个营,从四面围攻北军,激战一昼夜,敌败逃,护国军追至三角塘。随后,护国军与北军在綦江、江津之间及其以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三月十六日,蔡锷致电护国军右翼军司令部:“近日敌军纷纷向重庆进发,恐其泸州取守势,綦江取攻势,我军既是单弱,应竭力将范围缩小,以免将来腹背受敌。”

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蔡锷的指示,戴戡决定右翼军军事上由主动进攻改为积极防御,并逐步退回松坎,以防御和牵制北军。

护国第一军右翼北路军在綦江战场与十倍于己的北洋军鏖战一个多月,虽然由于战线长、兵力严重不足,未能突破北军的綦江防线,但经过浴血奋战,给北洋军以沉重的打击,也有效地牵制了北洋军,对护国军叙府、泸纳之役给予了有力的支援。

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73章 在家上任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46章 办实业第533章 提携后进第81章 战汉阳第71章 您不走吗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55章 反击第345章 张毒菌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428章 大学令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346章 驱张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84章 海军起义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511章 完婚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465章 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22章 大事不妙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439章 进德会第82章 一明一暗第13章 志得意满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404章 钟灵毓秀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96章 风云突变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439章 进德会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15章 挫折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268章 张勋第95章 打破僵局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44章 肃贪治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