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街头一景

汉口和汉阳光复后,整个武汉乃至湖北形势更加向好,各方面工作也逐渐步入轨道。为了做好日常的军政工作,经黎元洪和蔡济民等人商量,决定成立谋略处,处理军政.府日常事务。

谋略处是辛亥革命期间湖北革命党人建立的军政机构。设谋略十五人,由蔡济民、张廷辅、吴醒汉、高尚志、蔡大辅、徐达明、王文锦、陈宏诰、谢石钦、邓玉麟、王宪章、牟鸿勋等组成。下设秘书、参谋二厅,统筹一切军政事务,为当时最高的革命政权机关。后改组为参谋部,隶属于湖北军政.府。

谋略处的主要负责人为蔡济民,张廷辅。

张廷辅(1883--1912),字清澄,河北省邯郸县裴家堡村人。少年时入广平府(今永年县)莲亭书院读书。

一九零三年,考入北洋姚村陆军小学,因具有反清思想,和革命党人有联系,被开除学籍。

一九零七年,考入保定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学习期间,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在鄂军任见习士官、排长。

一九零九年,与蔡济民等人组织将校研究团,附设下士班。他以研究学术为名宣传革命,组织下级军官及士兵、团员达数万人,成为新军中影响较大的一个革命团体。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以起义部队为基干就近招募新兵,预编八协,暂成四协,张廷辅任第四协统领。

张廷辅与清军几次激战中,相继担任要职,是武昌城防部队的主要将领。

他在与清军两次激烈战斗中曾负伤指挥,直到重伤被抬回武昌治疗。不等伤口愈合,又赴前线,曾率第七标防守江汉关、四官殿一带,击退清军数次进攻。

张廷辅被称为“黎之三杰”,是黎元洪的得力助手。

十月十二日,黎元洪在咨议局召开军官会议。

沟通了武昌、汉口,汉阳的情况后,黎元洪发表了如下的讲话:“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翻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承党人及军、学各界多数同志,推戴兄弟为都督,我无德无学,何能担此大任,但众意难辞,自应受命。我等为军人,从此须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扫除一切顾虑,坚决去干。

“但革命必须有充分的武力,同事中多不明宗旨,临时走避,各位赶快通知他们,急速前来,以便扩充军队,准备战争。尤其老兵不得有逃走思想。品行端正或操课兼优者,概以军佐委任,开会后拟即派员往说张彪回来,我让都督席位,使他们为我等之长官。张如执迷不悟,就是我们的敌人。

“我认为革命成功,有十万分的把握,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我省出差驻防各部队,闻义旗飘杨汉口,必立时相应,陆续前来受命。二、各省党人联络已有成效,响应成约自无问题。三、长江下游及云、贵各省之军队中的军官多是由我军发迹去的;北洋军队中,吴禄贞统制带去的军官不在少数;东三省军队中的上中级军官,由湖北调升去的约五十员主多,下级军官就更不待说了。以上军官都是素报革命大志的,把握着这些事实,我们的事业一定成功。时间匆促,不多说了。各位回去,各尽职责,速召集旧同学前来,鼓励士兵,不使士兵有逃脱思想,这是目前紧要的任务。”

从黎元洪的讲话中,不难看出,黎元洪首先表明了自己对革命的态度,这是很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此前他不是革命党人,或者是被大家牵着鼻子走上革命道路的。他对革命究竟是什么态度,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其次,很有说服力的概括了当前革命的大好形势,指出革命必胜,以此来建立大家的信心,鼓舞大家的斗志。也指出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一方面是发动各地响应武昌起义,另一方面扩军备战,准备打仗。

从这一番话里,很容易发现,从对革命的态度上看,他已经基本完成从被动到主动的过渡。最后,从这番讲话里,可以很清楚看到他的工作状态。

请记住,黎元洪讲这些话是十月十二日,黎元洪上任的第二天。为什么要强调这些,如前边所说,因为很多史书,资料,在记述这段时间的黎元洪,都是他一言不发,张嘴说话也一定是“别害他,放他走,这是杀头的罪”,等等。有些资料竟无中生有的说,为了防止黎元洪逃跑,这个时候的黎元洪是被软禁的,是有专人看着他的。如果是这样,怎么会有十月十二日的这一番讲话呢?

散会后,黎元洪马上写信给张彪,力劝张彪顺应时代潮流,投向革命。使他自己能够成为,“黄帝之肖子,复汉之伟人”,否则将“生为鼠子,死为妖魔”。

张彪见信后,当着送信人的面,把黎元洪臭骂一顿。张彪到也是个性情中人,在清廷退位后,始终忠于清廷,一直到死,痴心不改。

十月十三日,黎元洪又以个人名义,发出“鄂军都督黎布告”:“一夕之间,兵不血刃而光复全鄂,邻省响应,同志欢迎,此千载一时之盛举也。元洪德薄浅,谬承都督之选。登坛厉士,厥有四端。曰热心,曰坚韧,曰勇果,曰沈毅。自来立大功,树大业,端赖此四种观念,以竞厥成功,披肝沥胆,愿与多士共勉之。”

自从军政.府发出第一份安民告示后,告示成了军政.府与市民沟通的重要管道。凡有布告,总会有很多人围上前看,大家想通过布告了解军政.府,军政.府也想通过布告,把自己想让市民知道的事传播出去。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街头告示,和围观告示的人,也便成了武汉街头一景。告示,也成了黎元洪与军政.府的舆论工具。比如现在,黎元洪在用布告明志述怀,和市民交流思想,看来黎元洪已经把布告这种形式,用到了极致。

社会剧变,总要搅动起各种社会沉渣,这肯定是他们干坏事千载难逢之机。

为了进一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黎元洪在十三日,又发布了整顿社会治安的布告:“藏匿坏人者斩,买卖不公者斩,伤害外人者斩,扰乱商务者斩,奸虏烧杀斩,违抗义师者斩。乐输粮饷者赏,校济军人者赏,保护租界赏,守卫教堂者赏,率众投降者赏,劝导乡民者赏,报告敌情者赏,维持商务者赏。”

在维护社会治安的同时,黎元洪和军政.府,也对革命军制定了严格的纪律。被当时的军人和民众称之为军队八条:“一、军队中,上至都督,下至兵夫,一律守纪律,违者斩。二、无论原有及新募兵士人等,有三五成群不归编制者,以及至编制内擅离所在易装私逃者斩。三、擅入民家苛索财物及私行放火者斩。四、军队中,各干部如有不遵约束者斩。五、官兵不受调遣及违背命令者斩。六、擅自放枪恐骇行人者斩。七、兵士中,如有挟私仇杀同胞者斩。八、如有强在当铺当军装者斩。”

特别时期,需要特殊的政策。病重需要重药,乱世得重典,这些整顿秩序的布告,对恢复稳定社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自从立宪请愿和保路运动沉寂之后,咨议局已经冷落了很多,军政.府在这里办公后,马上热闹起来。

政商人士,社会名流,女界领袖,各界代表,纷至沓来。邻省的革命者派人来取经,外国驻汉领事也派人来祝贺。华侨团体、国际友人,各革命团体的贺电,如雪片一样飞来。

只要能够,黎元洪尽可能亲自接见,访客也往往点着名要见黎元洪,想亲眼一睹这个国家的首位革命大都督的风采。

这一天,黎元洪正在接见北方革命代表冷公钊。黎元洪对北方,清廷大后方的革命运动极其重视。他知道,如果北方能行动起来,清廷就无暇顾及武昌了。所以,详细了解了北方革命运动的情况,表示一定给予全力支持。

冷公钊说,北方的革命党人,力量也不算小,干劲也很足,只是团体林立,大家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提出,很希望湖北能派人去指导和组织。

黎元洪当即表示赞成,想到派过去的这个人,对其要求还是很高的,人品和能力都要很好才可。因此,一时间他想不出合适的人选,需要和蔡济民等人商量。

第二天杨时杰自京回鄂,也向黎元洪反映:京、津,保定等地的革命党,都急切盼望湖北派人过去指导革命。

杨时杰,湖北沔阳(今仙桃)人。字舒武,原名志铭,民主革命斗士。

一九零五年留学日本,先后加入同盟会和共进会,一九一零年回武昌秘密准备武装起义。一九一一年任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湖北代表,次年任湖北军政.府内务部部长。

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一九一四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一九一五年在汉口参与创办《大中华日报》,一九一七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召开的非常国会,后回湖北运动军队独立,一九二五年在上海创办《江南晚报》。

抗日战争时期曾组织抗日武装,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湖北特邀委员。

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344章 北归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345章 张毒菌第235章 立法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523章 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123章 孙袁会第30章 朋友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165章 模范团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63章 请愿大潮第139章 庆典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18章 好景难长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82章 一明一暗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96章 风云突变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44章 肃贪治吏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13章 志得意满第87章 吴禄贞第404章 钟灵毓秀第441章 美育第188章 熔岩涌动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112章 兵变第87章 吴禄贞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46章 办实业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441章 美育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67章 迫不及待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139章 庆典第157章 禁赌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