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

黎元洪和蔡济民、张廷辅等人反复商量后,决定派胡鄂公为北方革命联络工作负责人。我们知道了,尽管遭到汪精卫的干扰和袁世凯的残酷镇压,但在胡鄂公的领导下,北方革命党的工作,还是开展得有声有色。

虽然湖北的财政也十分困难,但黎元洪还是挤出一万元支持北方革命。黎元洪深知,没有各地的响应,单独的湖北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

当天晚上,黎元洪在军政.府设便宴招待北方的革命同志冷公钊诸人,杨时杰等作陪。

开席不久,有人来报,湖北妇女界代表,来军政.府拜访,要求黎大都督接见。还放出话来,黎元洪大都督不会重男轻女吧!

黎元洪实在是脱不开身,但又不想慢待了女界的代表。看到在自己身旁忙活的姨太太黎本危有了主意。他附在黎本危耳旁耳语了几句,如夫人黎本危点头答应。

如夫人到黎元洪办公室,找到了黎元洪说给她的纸花。这纸花还是黎元洪当协统时,一位荷兰友人送给他的,这在当时还是稀罕物。

按着黎元洪的吩咐,黎本危手捧纸花和女界的代表见面。

她先介绍了自己,然后热情地说:“黎都督正在接待贵客,实在抽不出身来见面,委托我来问候大家。要我把这束花送给你们,权作歉意。此花作为信物,明日你们带花过来,他肯定见大家。”

没见到黎都督见到了如夫人也算不虚此行,何况还有明天的承诺。女界代表拿着花,很高兴的离开了。

黎元洪这一次是不是在中国,开了夫人外交的先河呢?

黎本危原名叫危文绣,父母早亡后,为了生存,危文绣投身到湖北汉口的烟花柳巷,到了书寓里当起了卖唱女。一九零五年的一月,黎元洪因公事陪人到了书寓,与危文绣相识。

危文绣姿容秀丽、歌喉婉转,引起了黎元洪的注意。眼见得这样柔弱的一个女子为生计委身这里,黎元洪起了同情心,之后,他便为危文绣赎身,把她带回家纳为了小妾,并改名为黎本危。

黎本危虽然是个没身份的小妾,但是极为要强,不肯向命运低头。坚持跟着老师学习英语、法语、以及西方礼仪,这就使她能轻松应付各种社交场合。

为此,黎元洪也就时常带她出去,很快,她就成为了黎元洪身边的“外交夫人”,名声远大于黎元洪的原配夫人吴敬君。

也因为时常混迹于政治社交场合,黎本危也成为了一名政治名媛,交际颇广。后来,她还与孙中山的两女孙瑗、孙琬合办了女子师范学校。

第二天,法国领事专程来访,说是收到了军政.府的照会,过来当面致谢。

黎元洪没想到法国领事行动这样快,觉得在这里接待外国领事,怕有损于国家形象。就想以“地方湫隘”为由婉言谢绝。

法国领事听到缘由后,说没有关系。言法国大革命刚胜利时,物资奇缺,连庆祝的旗帜都没有,革命者只好把女人的花裙子拿来代替,后来在法国成为美谈。

把武昌首义同法国大革命相比,还是令人鼓舞的。黎元洪无奈,只好清汤化龙陪同他接见法国领事。

美国领事也同时赶到,索性一起接待。会见时,两国领事首先问及军政.府对外债持何态度?

汤化龙代黎元洪回答:“本年八月十九日,即公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前,清廷所欠外债,本政.府一律承认。但此后任何债务,概不承认。”

这显然是政权更迭国际通行之作法,两国领事很满意。

美领事又问:“贵国此次革命,关系种族问题,自不待言,惟不知将来采取何种政体?”

黎元洪斩钉截铁地回答:“共和体制,封建专制是必须推翻的。”

两国领事也很关心湖北一些地方的救灾问题,汤化龙插话:“本军政.府自有妥善之策。”

由于黎元洪和军政.府很得体的处理涉外关系,十月十七日,驻武汉英、法、德、俄、日五国领事,公推英国领事葛福为代表,递交了一份公函。

葛福盛赞革命军勇武文明,感谢对外侨和外驻机构及教堂的保护。明确表示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五国对民军与清廷的战事,严守中立。

黎元洪表示感谢,说保护外侨、教会、外驻机构,是一个正常的政.府必须作的事情,军政.府这样做是题中应有之意。他提起几年前的庚子事件,指出,虽然从根本上说,是强国对弱国的欺辱,但清廷的无知和不论是非的排外政策,也是酿成此祸的重要原因。这种愚蠢的举动,不但给相关各国带来伤害,也给自己国家带来灾难。所以,本军政.府才起来革这个腐朽的王朝的命。

言道:“这些年来,清廷对人民更加猜疑,湖北自瑞澂到任后,采取高压政策,搞得天怒人怨,湖北的革命是不得已而为之,请贵领事多对各国做解释工作,尽快让大家了解我们,理解我们,进而支持我们。”

接着,黎元洪布置人,备下答谢函五份,交由葛福带回,葛福满意而归。

把民军作为交战团体,就是军政.府和清廷处于同样的地位,这无疑是对军政.府有利的。为了实现这一点,黎元洪功不可灭。

刚刚送走了英国领事葛福,原八省膏捐大臣柯逢时求见。

柯逢时(1845~1912年),也作凤逊,字逊庵,懋修,号巽庵,别号息园,是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袁铺村老鸦泉湾人。光绪九年(1883年)取进士,点翰林,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江西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广西巡抚、兵部侍郎、“督办八省膏捐”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湖北铁路协会名誉总理等职。辛亥革命前,授浙江巡抚,未赴任,居于武昌。

柯因是湖北人,对武昌的革命特别地关注。开始,因对武昌首义不了解,采取观望态度。军政.府成立后,特别是黎元洪被推举为大都督后,看了军政.府和黎元洪发的一系列的布告,改变了态度。他家境富裕,曾捐款三十万支持武昌革命。

这些事黎元洪自然是很清楚的,所以对柯逢时格外地尊敬。

坐定后,黎元洪很客气的问对方的来意?柯逢时说:他感觉到了,目下,最主要是安定民心,虽然革命军的纪律很严,从不扰民,但社会秩序还是叫人放不下心,市面上抢劫之事,还时有发生。革命军方面,如果能把社会秩序进一步管好,搞好保境安民,他愿意追加捐款。

黎元洪明确表态,现在,整顿秩序的布告已发出,具体要求已明确,下一步的关键是抓落实。

“先生已经大力支持了我们,追不追加捐款,这社会秩序也是要花大气力抓的,大家起来革命,归根结底是让老百姓有个安定的生活,是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说完,黎元洪起身,给柯逢时深深鞠了一躬,说是代表军政.府,代表全体革命军,对于柯逢时表达感谢。

像柯逢时这样的有些守旧思想的人,他们对军政.府的态度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努力争取这部分人的支持和理解,关系重大。

黎元洪随后将其聘任为军政.府总文案。

武昌首义后,全国的革命形势一派大好,很快湖南和江西相继光复,极大的声援了武汉的革命,特别是湖南起义的成功。两湖的革命党人,本就一直保持着沟通,现在,湖南可以成为湖北的可靠后方。

南洋侨商,用韵文发来贺电,更是鼓舞人心。

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后,头上还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当时的革命党人,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血气方刚。这条清军入关后,让老百姓拖了二百六十几年的辩子,敢不敢剪掉,在当时是被视做是不是决心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黎元洪头上的这条辫子,对大家的革命热情,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虽然很多人对黎元洪的辩子有看法,有意见,但也只是在背后议论,慑于黎元洪是大都督,不敢当面提出。

不听邪的人总是有的。

这一天,新军中一个叫陈磊的年轻人,大胆的对黎元洪说:“您是我们的大都督,头上拖着个辩子像什么样,您知道吗?很多人不敢剪掉辩子,就是在看着您,您应该为大家做个榜样。”(这个叫陈磊的年轻人,也非寻常之人,是参加中共一大的陈潭秋的哥哥)

蔡济民等见有人带头说了,也围过来劝说。

黎元洪摸着头上的辩子笑了,说:“你们做事情,不要如此激烈,更不要走极端,不就是一条辩子吗?多了不起的事?我早就在军中说过,剪不剪编子,全凭个人自愿。大家既然看我的这条辩子不顺眼,明天找个剃头匠来,剪掉就是了。”

听了黎元洪的话,几个年轻人哪还能等到明天,生怕黎元洪出尔反尔,马上就有人跑出去找来了剃头工具。

第71章 您不走吗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609章 考据癖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429章 辞职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44章 肃贪治吏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3章 科举之路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13章 志得意满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13章 志得意满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82章 一明一暗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69章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第294章 曹锟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313章 如此选举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10章 选择和机遇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37章 涉外事件第614章 转折点第429章 辞职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3章 离开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394章 “合法”内阁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204章 劝退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523章 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