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刀下留人

袁世凯新华门的总统府和瀛台隔南海相望。

新华门这边,从早到晚,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可谓热热闹闹,而瀛台这边则冷清得很。

两处虽近在咫尺,但之间有陆路加水路相隔,交通本就不便,不坐船到不了。不是专门,想顺路造访实无条件。

黎元洪倒是个耐得了寂寞之人,也不愿为自己给别人招惹是非,正求之不得而乐得清闲。一生忙忙碌碌,今日得宽余,陪伴家人和孩子,自有独到之乐。

但人是矛盾的。紧张忙碌中,总是渴求闲暇和休息。但终日无所事事,又会怀念那些充实的时光。闲下来的时光越长,黎元洪也就越是不耐,甚至有些度日如年。

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便会更强烈的思念故土,想念家乡,特别想听到乡音。

幸好常有湖北的乡亲们来找黎元洪帮忙。乡亲们可不知黎元洪是近乎被软禁在这里,认为他是堂堂的副大总统,位高权重。碰到了实在解决不了的事,便来找黎元洪相帮。

黎元洪知道,但凡有办法,乡亲们不会轻易来找他。因此,只要能说上话,只要能想出办法,黎元洪都是有求必应。

袁世凯为显示他和副总统亲密无间,以及维护副总统的权威,曾不止一次的嘱托下属:黎副总统有什么事,特别是个人的私事,诸如安排个人之类的事,一定要尽全力去办,一定要给足副总统的面子。

有袁大总统的“旨意”,只要黎元洪出面,乡亲们所托之事,一般都能顺利解决。

这一天,有个白发苍苍的婆婆,急切地找到黎元洪。一见面就给黎元洪跪下,高喊副总统救命。

黎元洪慌忙扶起,细问缘由。原来这婆婆是大名鼎鼎的《大汉报》创始人黄石庵之老母。

一九一一年的十月十二日,也就是武昌首义的第二天,汉口出现了宣传武昌起义的传单,传单名为《大汉报》。

当时汉口尚未光复,在张贴《大汉报》传单的地方,贴有江汉关道齐耀姗的“告白”。双方都在争夺舆论阵地,行动也都特别迅速。

正值人心浮动之时,寻常市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更想搞明白怎么回事。对来自官方的消息,人们已经习惯于不信任不关心。《大汉报》传单每天至少一期,很快成了大家最想看的东西。贴《大汉报》传单的前边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围着很多人。

十月十五日,《大汉报》传单升级为报纸。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第一份宣传革命党主张的报纸,公开进入大众的视野,立即引起各界的关注,第一天就销售了三万多份。

报馆门前门庭若市,来买报的,抢购批发报纸的,来祝贺的络绎不绝。

外国人也来湊热闹,带着翻译,一进门就喊“革命万岁”。

国外媒体纷纷来电祝贺,美国《纽约报》称《大汉报》为“革命之先锋”,英国《秦晤士报》称《大汉报》为“湖北首领报”,法国巴黎《日日新闻》则用《大汉报》证实,拿破仑的一句话——“一报纸贤于十万毛瑟枪之言”。

《大汉报》在国内的影响尤其大。鄂军政.府的决议、任命、布告、檄文、消息等一经其登载,马上不胫而走,很快会家喻户晓。九江、上海、湖南的销量最多,有力的支持了那几个地方的起义,而事实上这三地也是最早响应首义之地。

武昌起义初期,清廷封锁消息,京津地区,有人不惜五十金买一张《大汉报》。广东、陕西、山东、四川等地,《大汉报》售价也常在一二元之多。

“洛阳纸贵,不如《大汉报》贵。”“一张《大汉报》,十万毛瑟枪。”是一段时间里,挂在人们嘴上的话,足见《大汉报》在当时影响之大。而这《大汉报》的创始人和办报人,就是胡石庵。

胡石庵,亦名人杰、金门,号天石、忏憨室主,天门竟陵镇人。

父乔年,字鲁生,清翰林侍读,历任乡试副考官、江汉书院长。

胡石庵十七岁以案首入学,博闻强识,被誉为“鄂中奇才”。十九岁赴北京,与谭嗣同交好,是戊戌变法积极参加者。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回武昌,肄业于经心书院,结识唐才常。一九零零年辅助唐才常组织“自立军”起义,胡任参谋。事败躲到上海,被捕入狱。

获释后投保定徐锦帆军,胡任教练,曾与八国联军作战。兵败后,徒步回鄂,再入经心书院。因公开鼓吹革命,被开除。

在武昌卖画为生,结识刘静庵等,曾跻身“汉营”,秘密运动新军。

一九零四年襄助刘静庵、吕大森等组织武昌科学补习所。同年冬与马天汉、王禹田等设伏汉口火车站,谋炸清兵部侍郎铁良,事泄被捕。

审讯时,武昌巡警道冯启钧以刀一柄、银一锭置胡面前道:“听若所欲也,但一言”。

胡愤然作色,抉银持刀,昂然回答:“皆欲也!公必欲如何也?五步流血矣!”

最后终因证据不足获释。

随赴上海,为报馆撰文,参与爱国学社活动;次年回武昌。

《大汉报》不仅宣传武昌首义,也指导人的行为。

起义初期,有很多过火行为,城内捕杀满人成风,甚至见满人就杀。

满清贵族宝英、铁忠的公馆都被抄没。

宝英的一个妹妹,被杀前哭着说:“我们有什么罪?先人犯下的罪孽,为什么拿我们来抵命?”其状甚哀,令人同情。

《大汉报》马上对这种搞民族仇杀的极端行为,进行口诛笔伐。倡导五族共和,制止滥杀无辜的歪风。

在阳夏战争期间,汉口被清军占领,《大汉报》迁到武昌。报社设在斗级营一家宾馆,坚持每天出报,日发行量每天还在三万份以上。

汉口租界的外国人,每天派人过江来买报纸。占领汉口的北洋军,也有人偷着传看《大汉报》。

胡石庵得知此情况后,专门在报纸上开辟一个专拦,用白话文,规劝北洋士兵。

汉阳失陷后,黎元洪撤离武昌去洪山,鄂政.府机关报《中华民国公报》停刊。《大汉报》在及其困难的情况下,不但坚持办报,还经常发号外,用以安定民心。

那一年的十一月,黎元洪为表彰《大汉报》对革命做出的特殊贡献,曾奖励胡石庵数千元。

去年,民国二周年纪念日,袁世凯政.府还颁发给胡石庵一枚“一等嘉禾勋章”,高度评价《大汉报》对建立民国所做的贡献。

胡石庵的老母为什么急匆匆的来找黎元洪?要救谁的命?

原来,胡石庵被现任的湖北军政.府都督段芝贵抓起来了,传出的消息是很快要被处死。

黎元洪问老人家什么情况?很快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袁世凯政.府不是奖给胡石庵一枚“一等禾嘉勋章”吗?胡石庵做为一个正直的办报人,看到袁世凯近年来倒行逆施,实在无法坐视不理。就把袁政.府奖的勋章寄还袁世凯,还附了一首诗。

云:“三户亡秦愿以空,战场荒草泣残红。郑蛇内外成虚斗,冀马奔腾起大风。一夜横飞秋色里,万花齐落鼓声中。乾坤正气消磨尽,狗尾羊头变巨公。”

这还不算,胡石庵还把这件事和这首诗登在了《大汉报》上。

这时候,反对党国民党已被取缔,袁世凯整天听到的是一片赞扬之声,已经听不得批评了。更何况是胡石庵的讽刺、攻击和挖苦呢?

恼羞成怒的他,指使亲信段芝贵,要找机会收拾《大汉报》和胡石庵,段芝贵也一直在寻找机会。

不久前,袁大公子袁克定去武昌,段芝贵陪着他吃喝玩乐。

一天,段芝贵陪袁克定在怡园戏院看戏,袁克定见女演员王克琴长得漂亮,眼睛放光,不住嘴的夸赞。

段芝贵知道这位花花公子的心愿,想用重金把王克琴买下,献给袁克定。

都知道,当年在天津,段芝贵为取悦奕劻的儿子,曾干过这种事,酿成了搅动晚清政坛的“杨翠喜事件”,现在又故伎重演。

社会毕竟是前进了一点,毕竟已经是民国了,不是官员可以随意胡作非为的时候了。事情传出后,影响很大,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

胡石庵得知此事,到剧院核实情况后,借题发挥,联系起杨翠喜之事,就此写了一篇尖锐的评论。

此文发表后,段芝贵和袁克定立时被搞得臭不可闻。段芝贵气得发疯,一刻也容不得胡石庵。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段芝贵组织一班人,在胡石庵写过的文章中的字缝里找毛病,终于找到了借口,硬说《大汉报》是白朗的报纸。

于是报纸被封,胡石庵被抓。

看到事情紧急,黎元洪马上给段芝贵写了封信,让胡石庵的母亲即刻带回。

等老人走后,黎元洪又担心路上耽误,或者信送不上去,随后又给段芝贵发了封电报,要他刀下留人。

电报大意是:胡石庵是对民国有重大贡献之人,“有功于民国,务在贷其一死”

段芝贵接电后开始没当回事,他本就没把黎元洪看在眼里。后来想到,他来湖北时,大总统曾嘱咐过他,副总统有什么事,只要不关大局,一定要想办法办好。

本要杀胡石庵而后快,最后改判为三年有期徒刑。

这样,中外有名的《大汉报》从此停刊,一直到一九一七年才复刊。

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67章 迫不及待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72章 六字箴言第166章 实情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345章 张毒菌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354章 李纯突然暴死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57章 管见十条第371章 紧锣密鼓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66章 机会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196章 陆荣廷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23章 离开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30章 朋友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45章 积重难返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88章 大通起义第16章 柳暗花明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486章 学写诗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157章 禁赌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22章 大事不妙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