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

黎元洪刚住进瀛台时,袁世凯几乎每晚都到黎这里走一走,陪黎元洪说说话。这一段时间,来得明显少了,特别是最近,已经有十多天没见他的人影了。也难怪,这一阵子,他也确是很忙。

其实,他不来黎元洪正求之不得,因为黎元洪明显感到,两个人能在一起说的话是越来越少了。

这一天,黎元洪刚吃过晚饭,正想出去散散步,袁世凯来了。比每次来得都要早,黎元洪本能的觉得他应该有什么事。

看不出有事的样子,袁世凯先解释了一番,自己这段时间因为忙,没过来看望亲家,今天,总算得闲,赶紧过来。

黎元洪则说,大总统是个大忙人,每天为国事起早贪晚,日理万机,还这么挂念他,真的是特别感动。只是,官身不由己,还是要以国事为重。下边的话,黎元洪没说,但意思已经表达。大总统没有必要把时间用到来这里。

家里人把茶水端上,袁世凯端起茶杯品了几口。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闲话,袁世凯注视了一下黎元洪,“亲家,您最近一定听到一些说法吧?”

黎元洪愣了一下,知道袁世凯这是进入了正题,但他实在搞不清袁世凯这里指的是什么事。

“总统,您这里指的是什么?”

自从双方的子女订亲后,袁世凯就一直亲热的称黎元洪为亲家。而黎元洪则始终称袁世凯为“总统”,袁世凯已经习惯。

瀛台这里虽然有些封闭,但每天通过各种渠道还是能听到不少的事,黎元洪真的想不出,袁世凯在这里指得是哪方面的事。

“亲家,您肯定是听说了。”看黎元洪一脸茫然的样子,袁世凯接着说:“上上下下,各行各界,都拼命的劝我当皇帝,说咱这个国家,没皇帝不行,亲家,您对这事怎么看?”

黎元洪终于知道了袁的来意,无非是想窥探自己对他称帝的态度。

平日里,黎元洪虽然看似不问政事,但他对这个国家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很为注意。

他看了一下袁世凯,一段时间以来,袁世凯一直在紧锣密鼓为着称帝做着准备。从恢复旧时的官制,到大力提倡尊孔复礼;从取消《临时约法》,到搞垮国会,……这一步步,一桩桩、一件件,黎元洪当然都看到眼里。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一切都是袁世凯在幕后主导?

黎元洪当然知道袁世凯想听什么。很长时间里,或许是为了明哲保身,黎元洪也确是什么事都顺着袁世凯说,什么事都维护袁世凯,但是,这一次没有。

人是有底线的,而底线是不能突破的。

“总统,您曾多次对外保证过,一定会忠于共和。那么多人前扑后继,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推翻帝制,实现共和吗?我们可以辜负他们吗?”

黎元洪很激动。

“那是,那是,这些人当然是胡闹了。这不是讲民主吗?讲言论自由吗?要不,我非治他们罪不可,不能什么话都说的。”

袁世凯虽然没从黎元洪的嘴里,听到自己想听的话,但他已经摸清黎元洪的想法,连忙把话题岔开。

话不投机半句多,袁世凯好像突然想起,自己还要见什么人,很快告辞。走的时候,表情极其不悦。

过了几天,袁世凯又过来一趟,对黎元洪说:“杨度和几个人搞了个“筹安会”,专门研究国体,研究来研究去,说是当下中国,只能搞君主立宪。这些人犟得很,我再三申斥,他们就是不听。”

说到这里,袁世凯停了一下,无奈地摇摇头,“没办法,只好让他们先研究着,等他们研究定了,再想办法对付他们。我老了,当这个总统都勉为其难,当什么皇帝呀?不行,他们要是一定强迫我干,我就回彰德养老,什么都不管了。”

黎元洪看袁世凯虚伪的样子,很恶心,想了一下说:“这事还不简单,总统只要把他们抓起几个杀掉,我看谁还敢。”

袁世凯反而笑了,回答:“亲家,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能动不动就杀人,杀得过来吗?您放心,我有办法对付他们。”

说完,匆忙离去。

黎元洪搞不清袁世凯来讲这番话的用意,猜想多半是为了稳住他。因为就在当天,黎元洪在参议院,以院长身份,针对这股鼓动袁世凯称帝的闹剧,发表了讲话。

在讲到参议院的责任与性质时。他说:“第一层,参议院备政.府咨询,就是政.府自身机关,对于政.府要尽力辅助,使之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第二层,参议院既行使立法职权,就是代表人民,……应严守共和真谛,一方面拥护政.府,一方面督促政策之实行,才算尽我们的天职。”

又一日,黎元洪的湖北老乡张国涂来瀛台拜访,他提醒黎元洪说:“国人多谓项城(袁世凯)野心极大,将来必帝制为之。”

他告诉黎元洪,现在很多人已看清楚袁世凯的真实面貌,正在筹划反袁,希望黎元洪也能参加。

黎元洪说:“目前国情,人心思安定,应以统一和安定民心为要。若全国统一,国会告成,项城如有野心,变更国体,即为违反约法,为国民公敌,不啻自掘坟墓。予当追随国人,誓死反对,即便予毁家灭身,继起者亦大有人在,中华民国断不会亡。”

袁世凯家的人,黎元洪有一位忘年交,就是袁二公子袁克文。黎元洪和他合得来,也谈得来。

这一天,袁克文来到了黎元洪这里,焦急地对黎元洪说:“黎叔,杨度找了几个人搞了个筹安会,您知道吗?”

“我知道。”黎元洪点了点头。

“我和我父说了,一定要制止他们,但父亲他还把我训斥了一顿,说我一个小孩子懂什么。”袁克文心急如焚。

黎元洪想了下说:“我也和你父说了,他表面说不准他们胡来,但我能看出他很愿意这些人这样做。我有时猜想,这些人是你父指使的。”

“是的黎叔,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我父是老糊涂了吗?怎么能干这样的事,是要留下千古骂名的。黎叔,他很看重您,您一定要好好劝劝他。”袁克文点着头。

“我会的,可你应该知道你父亲,他恐怕不是别人能劝得了的。然兹事非可以口舌争也,即争,也无益。我今抱定宗旨,对于帝制问题,虽然不是我反对就能制止的,但只要帝制果成事实,我则披发入山,不再与人相见”黎元洪态度坚决。

“谢谢黎叔,我哥哥好像更积极。”

“他可能是在做当皇太子的梦吧!”黎元洪哼了一声,“不过,他不起主要作用,关键还在你父。”

继杨度的“筹安会”后,梁士诒又搞起了一个“全国请愿联合会”。用意很明显,就是要給袁世凯的称帝,制造“民意”。

眼看着袁世凯的称帝复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黎元洪觉得自己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一九一五年八月三十日,黎元洪正式提出,辞去参议院议长职务,并表示,不再参与参议院除“立法职权范围之外事”。

十月底,袁世凯导演的决定国体的投票结束,见国体变更已成定局,黎元洪再次咨文参议院,提出辞去副总统、参议院议长和总参谋长的职务。公开宣布,不再领取薪水和补贴。同时请袁世凯下令,裁撤副总统办公处,遣散卫兵连。

与此同时,黎元洪还和袁世凯提出,远离政界,回湖北黄陂原籍修养。

щшш◆ttκá n◆¢Ο

当这所有的要求都被袁世凯婉拒后,黎元洪又提出,瀛台阴冷,不适合夫人养病,请求搬出。

这一次袁世凯到是痛快的答应了。他私人花十万元购买了北京东厂胡同一座宅院,送给了黎元洪。

此宅最早为明太监魏忠贤的房产,后为前清军机大臣荣禄的住地,民国后改为将校俱乐部。

从此,黎元洪就宅在了这东厂胡同的院内,很少出们。

因为见不着黎元洪的人影,外界有传言,说黎元洪已入空门,潜心研究佛法。内松外紧,黎元洪看得出,他的这个宅院四周,守备森严,也很少有人来看他。

这一天,首义三武中的孙武来看他,两个人私人关系一直很好。在一起回忆起首义之初的一些事,两个人都很伤感,分别时竟抱头痛哭。

黎元洪所以离开瀛台,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想逃出去,想为保卫共和尽一份力。自从搬到东厂胡同后,黎元洪一直在寻找出逃的机会。

没多久,机会找到了。黎元洪有一秘书叫郭泰祺,经人介绍,认识了正要回国述职的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酋吉。待他两个人关系很近后,郭泰祺向小幡酋吉提出助黎元洪出逃请求。

小幡酋吉对黎元洪很有好感,同情黎元洪的处境,一口答应帮忙。为了使事情把握更大些,小幡酋吉和美国驻华公使联系,请美国方面配合这个行动,也同样获得了美国的支持。

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384章 治国策电第379章 直奉之战第134章 较量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35章 多事之秋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3章 科举之路第166章 实情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354章 李纯突然暴死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57章 管见十条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411章 点翰林第491章 求博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12章 平叛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85章 殿前作答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4章 当官真好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63章 请愿大潮第188章 熔岩涌动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429章 辞职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354章 李纯突然暴死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68章 武昌起义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15章 挫折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56章 祸从口出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27章 如愿以偿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523章 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194章 叙、泸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