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南雄之战

一九一八年三月十六日,刘志陆所指挥的第三军克复恩平,为其它各路军的跟进展开扫除了障碍。

李烈钧当即调整部署,命令第三军进行佯攻,从正面牵制敌人,吸引敌之注意力。而将李根源的靖国军作为主攻部队,秘密急行军,于二十四日前插到陽江北部,从翼侧攻击敌人。

同时令第二、三、四军均按原计划分别于二十三日前向陽江推进,掩护李根源部的进攻行动。

讨龙军四路进攻,海军舰队也协力堵剿。

李嘉品见难于抵抗,遂于三月二十五日放弃陽江,逃向电白(今电白东)。

讨龙军乘胜追击,于四月十二日占领电白。

这时,龙济光主力麇集在高州、化州、石城一带,准备顽抗。

讨龙军攻克电白后,立即分兵两路:以左翼部队配合沈鸿英部扼制化州东北部,并向化州、石城之正面攻击;

以步兵一营、工兵一连组成别动支队,在海军掩护下,在雷州半岛南部登陆,攻击龙军侧背;另以军舰载步兵一部,在琼州登陆,袭击龙军老巢。

龙济光部四面被围,已无斗志。

讨龙军步步推进,势如破竹,于四月二十五日收复化州,二十七日攻克石城,二十八日下遂溪。

与此同时,琼东县(今琼海东北)警卫营长杨锦龙,联络本部及当地黎族人民宣布独立,反对龙济光在琼州的统治。

龙济光见所部弹尽粮绝,进退失据,只好弃军逃走,赴北京投靠段祺瑞,其部下多缴械投降。

讨龙之战遂告收官。

一九一八年四月,江西督军陈光远遵照段祺瑞三路攻粤的命令,派兵攻入广东南雄。

南雄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粤赣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

唐光宅元年(684年)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在浈昌县置雄州。宋开宝四年,改为南雄州。明洪武元年,置府。清嘉庆十二年,改为南雄州。民国后,改为南雄县,隶属广东。

四月十八日,陈光远派赣南镇守使吴鸿昌为攻粤总司令,混成旅长丁效兰为副司令,率兵两旅向南雄进攻。

广州护法军政.府陆军总长、靖国军第五军军长张开儒,鉴于南雄只有守兵四营,难于抵敌,急调驻韶关、仁化等地的第五旅、第六旅及炮兵一团,向南雄增援。

但援军立足未稳,即被赣军击溃,南雄陷落。

莫荣新得报,急任李根源为粤赣湘边防军务督办,令率所部滇军由讨龙战场疾速北上。

李根源率靖国军赶到韶关,将所部布置在韶关以北,接替第五军防务。

五月初,李烈钧又奉命率讨龙部队增援北线。由于张开儒南雄之败,莫荣新乘机排除异己,撤掉了张的军长职务,将第五军交给李根源统率。

李烈钧、李根源整顿部队后,决定分兵三路反攻赣军。

命滇军朱培德旅出仁化、扶溪,杨益谦旅出都坑、罗坝,威胁赣军两翼;第五军为中路,从正面进攻南雄。

为加强攻击能力,李烈钧从广州调运数门重炮配属部队。

六月三日,靖国军发动全面反攻。激战四昼夜,赣军向赣境败退,靖国军克复南雄。

靖国军反攻获胜后,李烈钧联络在衡、宝以南屯集的湘、桂军,拟相互策应,大举北进。由湘桂军负责攻取衡、宝,滇军负责攻取坝州;另调驻守潮梅的方声涛部由梅县出武夷山,直捣宁都。

但此时粤、桂军意见分歧,俱无战意。

陆荣廷则主张“湘边现状,宜取守势,虽有生力军到,亦不必汲汲进攻,但以保守桂边,静待为上”。

不久,李烈钧奉调为广州军政.府参谋长,其三路反攻计划遂成泡影。

此后,滇、赣军相持于大庾岭及信丰、崇义之间,再无大的战事

徐树铮在当时是一个忙人,既要一手包办新国会的选举,又要主持对南军事,因此经常往来于北京、汉口之间。

由于主战派两个大将忽然变卦不听调度,他打算单独依靠奉军。便停止了援川计划,在汉口设立一个奉军前敌总指挥部,拟把张作霖奉军的六个混成旅全部调到湖南战场上。

五月九日他命奉军第二十七师师长孙烈臣、第二十八师师长汲金纯、第二十九师师长吴俊升到长沙,布置奉军入湘作战。

五月二十四日,他又从北京赶回汉口来督促进行。

但是,这个计划引起了直(曹锟)、鲁(张怀芝)两军的极大反感,致使他们厌战的情绪更加高涨。与此同时,这个计划又出乎徐树铮意料地引起了张作霖的反感。

张作霖出兵是另有目的的,把入关奉军全部摆在战场上,显然与他的目的不符;他更不能容忍徐树铮对他所部任意加以调度。随即急令召回了三个奉军师长,并且借口边防吃紧要调回已经开到湘东的奉军。

奉军不行,小徐只好又来打吴佩孚的主意。

五月二十六日他由汉口到长沙,二十七日亲自到衡阳见吴佩孚。他眼光很准,认定吴佩孚是一个真正干将,曹锟不过坐享其成。如果把吴佩孚拉过来,曹锟便成为无足轻重的角色了。

六月一日,徐匆匆由前方赶回北京来,在段祺瑞面前大大称赞吴佩孚一番,建议笼络吴佩孚拆曹锟的台。

等级观念极强的段祺瑞,本没把吴看在眼里,听了小段的想法,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与吴直接通电话加以褒扬。六月三日,北京政.府任命吴佩孚为“孚威将军”。

将军虽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头衔,但在官制上是“特任”级,与督军同级。一个手握实权的军人加上这个头衔,就是候补督军了。

身居高位的段祺瑞,直接给一个师长打电话,是多大的荣幸呀!但这样的恩宠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吴佩孚到了衡阳之后(4月25日),就无论如何不再向前进兵了。

六月十五日,他和湘军(谭延闿、赵恒惕)订立了停战协定。

八月七日发表了致李纯的电报,大肆攻击段内阁的亲日政策。

二十一日,又发表致冯国璋的通电,竟公然喊出“息战御侮”的口号来了。

吴佩孚态度的转变,应该与以下原因有关:

一、士兵久战疲惫,事实上,不能再向南深入;

二、湖南之战本是他的首功,督军却被张敬尧抢去,嘉奖虽然有他的份,但等级最低,这不能不使他这个自认出力最多的人心生怨恨。

三、国内反对内战、反对亲日的氛围日益浓厚,将士厌战情绪不断升高。

四、左路军在湘西几乎被湘粤联军全歼,这一战给吴的心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车不落险地”,他很清楚,他的这支部队再往前打,势必孤军深入而前途未卜。

五、最重要的是,吴在征湘之战中开始所以那么积极,是想为自己赚取政治资本,现在目的已达成。手里这支武装是吴安身立命之根本,他必须加以珍惜。

六、养敌自重,就算是能扫平西南,自己也就失去了价值。

徐树铮虽然很会耍手腕,也会笼络人,可这次却是很失败。

他在衡阳和吴谈得非常投机,答应补助吴若干军费,以及发表吴的孚威将军名义,以交换吴佩孚的完全听命。

却不料衡阳密谈这一幕竟被曹锟知道了,大为光火,徐树铮竟收买他的部下,立刻提出严重的质问。

而吴佩孚则以为是徐树铮故意泄漏,以挑拨离间他和曹锟的关系,使他自己无法做人,从而对徐恨之入骨。

张怀芝和曹锟本来都是激烈的主战派,忽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曹锟一再请求回直隶养病,五月二十九日没有等待段祺瑞同意,就离开汉口,还把第一路司令部全部带走。

三十日张怀芝也率领亲信径返山东。这两位大将在离开汉口之前,曾与王占元、赵倜、陈光远、李纯交换意见,打算发出一个电报,假口“民生凋敝,不堪再战”,命令前方“停战待命”。

段祺瑞听说前线将帅公然主和,大为震动。赶紧活动疏通,花了很大气力才说服他们没有发出这个电报。

三个原来的主和派和三个原来的主战派,现在他们竟结成一体,最严重的是这个新的主和派领袖竟是曹锟。这对段的打击极大。他越来越感到他的武统大业,已经深陷危机。

祸不单行,直军前线全体将士也联名发表通电,力言湘省“水患滔天,瘟疫流行,兵疲将惫,不堪再战”。与此同时,前线直军的五位旅长也联名发表请假的电报。这五位旅长是王承斌、阎相文、萧耀南、张学颜、张福来。

我们已经知道,所谓请假就是怠工示威,五位旅长联名请假就是集体怠工。

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东厂胡同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212章 袁世凯发表《宣布帝制案始末》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150章 复古第46章 办实业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13章 志得意满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84章 海军起义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23章 离开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439章 进德会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511章 完婚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30章 朋友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235章 立法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46章 办实业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177章 所谓的民意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491章 求博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212章 袁世凯发表《宣布帝制案始末》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4章 当官真好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40章 系矫旨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95章 打破僵局第193章 鏖战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