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

唐继尧此次回滇,曾发出两道通电,第一道通电是在广西所发,电云:“继尧息影海滨,久甘肥遁,乃承同志诸公一再以大义相敦勉,并据在桂滇军将领以统驭无人,吁请出而主持,自维闲退之身,谬承推许之雅,国家多难,敢暇逸以自安,风雨同舟,愿艰难之共济。兹经溯江来柳,暂于该处设置总司令部,并赴各地慰问诸军,力加整顿,期随诸公之鞭弭,共策国事之进行。”

第二道通电是回滇时所发,电云:“吾滇父老苦兵役久矣,频年征戍,杼轴告空,远道旋师,露惊斑白,兴言疾苦,已饥溺之萦怀,往事追维,弥抚衷而内愧。忆自援黔返旆,服务乡梓,以德薄能鲜之身,受三迤人民之托,惧滋陨越,夙夜兢兢。不幸遭时多故,屡岁兴戎,转饷征师,烝人劳止。虽国家存亡所关,势非得已,而念及斯民憔悴,情何以堪,驯至情势壅隔,内政濅流,庶事纷繁,措施多误,事或失察,而重为烦扰,任或非当,而横肆侵蟊。凡兹种种,罪实在尧,以是怀惭,时思引退,去岁顾前军长率师返里,兵逼省垣,并布方针,与民休养。

“继尧深惧地方之糜烂,且喜继任之有人,虽遁世以终身,实平生之素愿,遂乃金碧让贤,玄黄销劫,拂衣渡海,借遂初心。去滇以来,闭门独处,永言思咎,愧悼益深,方冀该前军长惩前毖后,除旧布新,既畀职权,当臻上理。乃迭据内外各军将领暨滇省各界人民沥陈滇乱日亟,祸迫燃眉,火热水深,岌岌不可终日,泣请设法救援。并以大义频相敦勉。蜡丸书至,父老之血泪皆枯,噩耗迭传,六诏之人民何罪?继尧恸念滇事至此,殊非所期,既为执政者惜,尤为蚩蚩者哀。

“揆诸让政之初,心诚滋痛,律以春秋之义,咎益难辞,傥洁身以避嫌,将一误而再误。苟亡群而独善,益负疚以无穹。用是裂荷焚芰,剑寝屡皇,啼泣陈师,救民水火。夫上智消祸于未萌,其次救失于初兆。念不能弭祸于机先,复不能慎终以图始,尧实不德,人则何尤?乃匐匍而救凡民之丧,即弥缝而补从前之过,缨冠急难,义惟迫于救乡,定倾扶危,谨当竭其棉力,特布悃诚,即维公鉴。”

唐继尧回昆明后立即恢复政权,并任命胡若愚为滇军第一军军长,田钟谷为第二军军长,龙云为第三军军长,张汝骥为第四军军长,李选廷为第五军军长。胡若愚兼迤东镇守使驻昭通,龙云兼滇中镇守使驻省城,张汝骥兼迤西镇守使驻大理,李选廷兼迤南镇守使驻蒙自。张汝骥是从胡若愚的第三军中提升出来的。

顾品珍所部溃败后,其残部的杨希闵、蒋光亮、范石生等公推张开儒继任北伐滇军总司令,由贵州盘县开往广西庆远,与李烈钧部的滇军会合。

唐继尧率师回滇,兵行迅速而顺利。他的成功固然和他督滇近十年,其故旧袍泽遍布云南有关,但更重要还应该是和他的督滇的政绩相关。在位时间长了,人们恐怕看他的毛病多些。换了个人,相比较之下,人们可能又想起他主政时的诸多好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说陆荣廷的桂系。

桂系退出广东时,赵恒惕曾出面调节两广的关系,一方面劝陆荣廷宣布广西自治,一方面劝陈炯明勿攻广西,主张两广因“志同道合”而息争端。

一九二一年三月十三日,陈炯明通电赞成赵的意见,并保证“两广一家,不生兵戎”。

三月十九日陈炯明又以督军名义(这时西南各省都改督军为总司令)致电广西督军谭浩明,表示愿与桂军“各守边防,毋相侵犯”。

陈炯明向桂系示好时,正是孙中山极力主张讨伐“桂贼”之时。当孙看到陈炯明那些“友好”电报时,大为光火,气得摔了一个茶杯。他打算不理会陈炯明,派遣唐继尧为“援桂军总司令”,以滇军为骨干,由滇黔进攻广西,自己则亲率一部分效忠的粤军进攻梧州,和滇军会师桂林。

当时的桂系日子也不好过,最大问题是内部的矛盾。

先前桂系占有广东时,桂系的能干人物都向外发展。外边的世界很不错,出去的人混得也都很好,留下的人也能得重用,所谓各得其所。现在大家都退回广西,一个贫瘠而落后的家乡,怎容纳得下这么多大人物。

陆荣廷是老大,没人敢与他争,可窥视第二把交椅的人就多了。陈炳焜、莫荣新、谭浩明都做过督军,沈鸿英也不甘示弱。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现在一山藏了这么多只大老虎,如何能相容呢?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军饷,过去这一块主要是靠广东,现在,财路断了。

此时的桂系已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武鸣派,以陆荣廷为首;一派是柳州派,以陈炳焜为首。

这两派人还很明智,最主要的是同患难容易共富贵难,刚被粤军打败,都能清醒认识到:合则存,分则亡。合的途径是武鸣派愿意帮助柳州派向外发展。陆荣廷一方面向北京政.府保荐陈炳焜为广西护军使;一方面集中一万五千人在梧州,准备反攻广东,打下广东后即将广东地盘让给柳州派。

反攻广东光靠桂系肯定不行,如果有这个力量,当初就不会退出广东了。陆荣廷是想依赖北京方面的援助,指望北洋派三路出兵“援粤”。这三路是:陈光远从江西出兵,李厚基从福建出兵,另派海军南下。

桂系除了催促北京三路援粤而外,还要求接济军饷。在北京政.府方面,这时正内外交困,哪有力量三路出兵?但是,桂系能取消独立,总要有所表示,就想尽办法凑了一批军火,让桂军补充械弹以重整旗鼓。

倒霉的是,当这批军火由日本货轮小山丸装运出海时,船还没有开出上海的吴淞港,就被卢永祥、何丰林等予以扣留。

原来皖系这时是暗中和广州军政.府有联系的,这便是一次合作的具体行动。

陈炳焜得到陆荣廷的支持后,便积极筹备反攻广东,这样一来反而帮了孙中山的大忙。陈炯明本希望粤桂和平共存,相安无事,现在则是被逼上“梁山”。

不过陈炯明依然对桂系存有幻想,希望陆荣廷会支持他的“粤桂和平共存”主张。

可是,急于向外扩张的陆荣廷却宣称:“陈竞存(陈炯明)哪一天把孙文驱逐出粤,我就哪一天和他弃怨修好。”

和平的幻想已经破灭,就只有准备打仗了。

这时,桂系中最有实力的是沈鸿英,他有四十二营兵力。和莫荣新是亲家,属于柳州派。

沈鸿英(1870—1938),字冠南,原名沈亚英。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生于广东恩平。因土客械斗,其祖先迁居广西雒容县城,经营小商贩为生。沈鸿英幼年家贫,读私塾二年,父母早死,沈鸿英随兄鸿辉以肩挑小贩为生,来往于东泉、洛埠、柳城等处,因此而长了不少见识。

那个时候,广西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秩序很乱,土匪蜂起。沈鸿英二十刚出头,就参加了一伙土匪,在柳城、洛埠、罗城—带作案抢劫。沈鸿英身体强壮,性狡黠,行动剽悍,识得几个字,人又见多识广,很快被推为匪帮头目。

一九零六年,沈鸿英侦知钟山县署派员解送一批饷银赴平乐,便纠集匪帮数人及其长子沈荣光在平钟交界处劫得这批饷银,逃去姑婆山,购买.枪支,扩大匪帮近百人。钟山、富川、贺县、平乐等县署虽都悬赏缉拿沈匪,但无奈沈鸿英异常机警,自从做土匪以来,没有—晚仅在一处睡眠,流窜不定。

一九零九年,沈鸿英匪帮流串柳城县活动,柳城县长塘区团总何正文将住在沙塘的沈鸿英兄沈鸿辉抓去县署关押,县官为逼沈鸿辉就范,将其酷刑拷打至死。沈匪闻讯,对何正文恨如刺骨。有一天长塘圩日,沈率匪帮数十人冲入长塘团局,抓住何正文毒打至死,又分派帮众将何正文全家老小十余口全部杀死。沈匪向赶圩群众宣布:“我这次来长塘是报兄仇,不是来打生意。”宣布后,即向四十八崋窜去。在雒容沙塘等处沈匪之弟兄叔侄,凡有气力的,全部参加匪帮,随沈匪窜去。

武昌起义后。同盟会柳州支部王冠三、刘震寰等准备武装进攻柳州,派员联络柳州附近各县会党绿林,组成民军,并派许仲仙、莫显成等去四十八崋联络沈匪帮。人能当一辈子土匪吗,当土匪能有出头之日吗?现在有机会替国家出力,何不出来干一番事业。沈鸿英在许仲仙等劝告下,为了混出些名堂,决定受同盟会招安。

同年冬,刘古香应国民军总机关之请,从广州到达柳州,任右江军政分府总长兼统领,以刘震寰为帮统,王冠三为新兵营营长。刘震寰整编民军,编为八个队,沈部编为两个队。适冯五的一个队密谋逃去为匪,沈鸿英为邀功,密报刘古香,刘即派沈捕杀冯五,并将冯部的一个队拨给沈鸿英统率,升他为督带。

沈鸿英,能说会道,办事勤快,善迎合刘古香意,与刘古香又同是操客家话,因此,得刘赏识,倚为心腹。

一九一二年初,刘古香出巡右江所属各县,均以沈鸿英率部跟随。刘到各县招安土匪,均拨给沈部,由此,沈部逐渐兵强马壮。

一九一三年,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广东陈炯明都督派人来柳州与刘古香联系反袁。刘顾虑自己兵力仅千余人,而拥袁的广西都督陆荣廷有兵力一二万人,恐非其敌手,犹豫不决。九月十一日深夜,刘的卫队长刘麻六发动所部鸣枪示威,欲借以胁迫刘古香决心起义。但事起仓促,刘古香闻枪声以为兵变,越后墙逃出,失足堕伤。刘震寰派人找到伤势较重刘古香救至帮统部。

十二日,刘震寰便宣布成立讨袁军自任总司令。

沈鸿英当日早晨到帮统部,先见刘震寰,表示跟随刘震寰反袁。再见刘古香,向刘下跪说“我受统领栽培,不能保护统领,对不起统领。”沈鸿英又向刘震寰说,“帮统部人多事繁,统领住在这里不易养伤,我处比较清静,请统领到我处去住吧。”

以甜言蜜语诱刘古香至沈的督带部居住养伤。

十四日,刘震寰率近千人枪向南宁进攻,留沈鸿英率数百人守柳州。这时,拥袁的贲克昭团已从雒容开来占据天马山,沈鸿英便公开表示拥袁。刘震寰见沈鸿英背叛起义,十五日仓促率卫队数十人逃离柳州。

沈鸿英叛变后,即派人将将柳州水师统领刘月卿部缴械,并扣押刘月卿,随后发电陆荣廷报功。陆接沈电,即从南宁到达柳州。沈鸿英将刘古香、刘月卿作为礼物献给陆,从此便投靠陆荣廷步步高升。

一九一六年广西参加护国讨袁,沈鸿英任第二支队司令,率兵入湘,进据长沙。后随陆荣廷下广东,任护国军第三军司令,钦廉镇守使。

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310章 战与和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87章 唐继尧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433章 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第35章 多事之秋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394章 “合法”内阁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69章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第441章 美育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294章 曹锟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67章 迫不及待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486章 学写诗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158章 欧战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18章 好景难长第82章 一明一暗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62章 垂钓洹上第15章 挫折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19章 一心离开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614章 转折点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63章 请愿大潮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106章 小德张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99章 六路北伐第398章 张疯子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224章 赴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