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积重难返

袁世凯的这些整饬吏治的措施,最后的收效如何呢?

腐.败其实是历史的产物。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财产私有以后也就有了腐.败。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腐.败的内容和定义或许有不同,但只要存在财产私有,任何社会就不可能没有腐.败。

腐.败与所在社会的秩序是不相容的。没有哪一个社会会公然提倡。相反,治理腐.败,是所有社会管理者的共同责任。

而判定一个社会的社会风气如何,不能看这个社会有没有腐.败,甚至不能仅看腐.败问题发生的数率的大与小,最主要是看管理者能不能对腐.败有效管控。

如果一个社会腐.败成风,管理者失去了对腐.败的控制,那这个政权是不会久长的。

公道的说,采取这么多措施,下如此大功夫去抓去管,成果肯定是有的,而且不会小。

特别是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直隶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气象一新;管与不管自然是大不一样。

但是,在晚清那样的大环境下,想彻底改变腐.败的状况,其实是不可能的;所谓积重难返。

官员的腐.败,归根结底是因为官员手里的权力,可以为别人谋取特殊的利益,人们才会去送礼送钱,去获得想得到的特殊照顾。

在官员腐.败上,人们的目光习惯放在官员身上。

人们有理由这么做,因为官员掌握着稀缺资源,不是什么人通过努力就能得到的资源——权力。

但如果想搞清问题,如果想解决问题,就应该搞清楚,官员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全部。

有送礼才有收礼,没人送礼哪个官员能收到礼。

前面我们肯定了,破除“陋规”很重要,也很必要。但从根上说,官员的腐.败根本的问题,不仅仅是袁世凯认为的“陋规”,而在于权力本身。如果权力不能为别人谋取特殊的利益,谁还会去巴结权力?

问题是不能让权力任性妄为,更不能为所欲为。

问题在于办事公开和透明,不能有暗箱操做。

问题在于干什么都要有规矩和章法,让个人随意性无所作为。

问题在于把权力装在笼子里。在权力范围之内,在笼子之内,可以纵横驰骋,出了笼子,再想用权力搞事,就寸步难行。

问题在于把权力置于各方面的有效地监督之下,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没有监督的权力差不多必然导致腐.败。……

但是,在袁世凯那个年代,在封建特权制度下,以上的这些是不可能实现的。

封建统治本质上人治而不是法制,归根结底是长官意志决定一切。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就算袁世凯的肃。贪能取得很大的成效,他离开了也未必能继续,这也是人治体制必然的局限性。

袁世凯手下的一个即用知县叫周子荫,他这样的评价袁世凯的整饬吏治:

在外省未做官时,“常闻北洋用人行政之善”。

及分发直隶后,“默察官界之芜杂,吏治之苟且,人员之壅塞,风气之颓衰,迴非意计之所及。设官为民,至此可为寒心。……

“近年举行新政,直隶负全国模范之名,不意外州县腐败敷衍或较他省为甚者。……(官吏)流品之庞杂日甚,亦运动之术日工。查直隶自道、府以至未秩,数逾虎贲(意为三千),盖候补而外,后补者数百,投效咨调者数百,并无官职而冒充职衔及未经分发者又为数百,故有谓北洋为当时官界逋逃薮者。……

“他省兼差一、二为罕,直隶兼差四五以为常。他省有兼差而不兼薪,直隶有兼薪而不到差。往往一局之中办事而不负责任者不是官长,而是司事,书记。复有专门安置私人之冗差,结果造成'五羊十牧'还有无以名之者曰候差,无所事事。……

“此北洋之特色,为各省所罕见。”

什么意思,至少在人浮于事方面,直隶比别处要差得多。

这也难怪,袁世凯总督直隶,资格又不老。我们常说宰相家人七品官,朝中的那些官袁世凯哪个能惹得起,谁找他安排个人他不都得接一条腿去办。

他有事求人家也少不了,人家有求于他,他可能求之不得。

位置就那么多,没地方安排,只好“五羊十牧”了。

有的人安排了职务,但什么也干不来,就只能是办事者非官长。

有人安排了,又不能到位,只能是只发薪不见人。

袁世凯那么知下情的人,这种情况他能不知道吗?知道了他又能怎么样?反正都是吃皇粮,不用袁世凯从自己口袋里拿一个子儿。

或许,有那句在外省未做官时,常闻北洋用人之善就够了,因为,袁世凯要的就是政.绩。

有人问道,袁世凯这么努力的反腐.败,他自己怎么样?他贪不贪呢?

袁世凯最后九个老婆,哪儿一个生活能差得了?

每个月每个人都有份子钱,更不说他的几十个子女。

还有他在任内置办那些的房产和土地,还要不断的给亦劻,荣禄等人送钱。

清政.府薪俸那么低,他直隶总督的薪俸能有多少?

如果,没有别的来钱道,老婆孩子恐怕要靠喝西北风活着了。

贪恐怕肯定是要贪的,只是贪多贪少,贪得无耻程度如何而已。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言外之意,如果袁世凯自己本身就是个贪.官,还反什么贪?

然而,袁世凯反.贪是真实的,他自己的贪也应当是真实的。

其实贪官未必就不能反.贪。

或许,在一定意义上说,贪.官更有能力更有条件反贪,因为至少贪的业务能熟一些。

别以为贪.官能容得了贪.官呀?很有可能,贪.官更容不得别人贪,都让别人贪没了,他贪什么去?

很贪很贪的人都是很自私自利的人,都是喜好吃独食的人,这样的人可能更容不得别人贪。

很多人都指出,袁世凯的这四项整饬吏治的措施,收效最大的是第四项。

通过开“官智”,确实开阔了官员的眼界,使他们长了见识,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特别是对于这些学八股文出身的人。

袁世凯的培训官员也确实为国家培养了一些人才。

比如,周学熙从日本考查归来,按照日本模式,开办了直隶工艺局。为天津日后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本人也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实业家。

天津知府凌福彭考察归来,在袁世凯的全力支持下,主持了天津的政法改.革。建立审判庭,成立罪.犯习艺所,开中国司法改.革之先河。

黄璟考察归来,推广新式农业技术,利国利民,功德无量。

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57章 管见十条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428章 大学令第60章 山雨欲来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63章 请愿大潮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327章 这不是和平第429章 辞职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345章 张毒菌第8章 约定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480章 改名字第16章 柳暗花明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182章 开张第25章 找事做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134章 较量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95章 打破僵局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88章 大通起义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14章 平定政变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8章 约定第106章 小德张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268章 张勋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134章 较量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34章 自保第5章 去买官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82章 一明一暗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34章 自保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33章 告密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530章 白话诗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