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随着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开始越来越强力地加强对民众以及社会舆论和思想的管控,以巩固自己的权势。

早在1928年,蒋介石即主导成立“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简称“中统”,这实际上是一个对内监控的秘密特务组织。1932年,又成立著名的“蓝衣社”,用以打击共.产.党及政治异己,监控民众。这些组织搞了很多恐吓、绑架以至于暗杀活动,其臭名在社会上昭著一时。

中统的前身是1928年由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处长。

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蒋介石提议,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正式形成。

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在省以下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广泛建立了“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特务破坏活动。

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而由副局长负实际责任。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先后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顾建中,邹学峻、季源溥等先后担任过副局长。

“蓝衣社”也称中华民族复兴社(复兴社),是“三民主义革命同志力行社”的外围组织。强调“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推行对领袖蒋介石的个人崇拜,加强蒋介石嫡系对军队军官的思想控制。是以黄埔系精英军人为核心所组成的,一个带有情报性质的军事性质团体。

由于复兴社干部模仿意大利黑衫军和纳粹德国褐衫军,均穿蓝衣黄裤,故称“蓝衣社”。

该社分总社、支社、分社和小组四级。总社设南京。

蒋介石任社长。下设干事会和监察委员会。

干事会为社员代表大会闭会后的执行机关,下设人事、组织、训练、宣传、特务、总务等处。特务处后来扩组成为著名的“军统”。

监察委员会下设书记、调查、审核等处。支社是省(市)一级领导机构。支社下设分社,分社由三个以上的小组组成。

1931年1月30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一条规定“以危害民国为目的而有左列行为之一者处死刑。(一)扰乱治安者。(二)私通外国,图谋扰乱治安者。(三)勾结叛徒,图谋扰乱治安者。(四)煽惑军人不守纪律,放弃职务,或与叛徒勾结者”。第六条规定“以危害民国为目的而组织团体或集会,或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者,处五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一法律几近将民众的言论、结社、集会、出版、信仰乃至人身权利剥夺殆尽。

在1933年2月的一次青年会演讲上,蔡元培说了下面的话:“至于说国难时期,不许人民要民权,只要人民尽义务,这更不对。试问:人民生命财产言论等自由都剥夺了,还望他们从何处尽他的义务去呢?譬如我们在此地房屋将倾,还是手同脚自由的人能起来挽救呢?还是手同脚都被绑了起来的能起来挽救呢?”

1932年12月13日凌晨5时,驻北平的国民党宪兵三团秘密逮捕了北大教授许德珩。14日,各报发表消息,当局秘密捕人的真相大白。

蔡元培再也坐不住了。17日,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人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筹备委员会的名义,发表致蒋介石、行政院代理院院长宋子文、平津卫戍司令于学忠的电报。

电云:“报载,北平警探非法逮捕、监禁各学校教授学生许德珩等多人,至今未释,摧残法治,蹂躏民权,莫此为甚!外来国事凌夷,民气消沉,皆因民权不立,人民在家时怀朝不保暮之恐惧,对外何能鼓同仇敌忾之精神?欲求全国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唯有即日由政府明令全国,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信仰诸自由,严禁非法拘禁人民,检查新闻。并望即日释放在平被非法拘禁之学校师生许德珩等,以重民权,而张公道。”

经过近半年的酝酿和筹备,1932年12月18日,蔡元培与宋庆龄、杨杏佛、林语堂等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在上海的《申报》上联名发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宣言》。

12月30日,蔡元培在上海华安大厦主持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告“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正式成立,由宋庆龄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席,杨杏佛任总干事,林语堂任宣传主任。

蔡元培在记者会上说:“我等第一、无党派的成见,……第二、我等无国家的界限……第三、我等对于已定罪或未定罪的人,亦无甚区别。未定罪的人,其人权不应受人蹂躏,是当然的事,已定罪的人,若是冤的,亦救济的必要。至于已定罪的并不冤的人……对于当其罪之罚,不能不认为当然,而不应该再于当然之罚以上再有所加。……希望诸君对于普遍人权保障,能超越国家党派的关系……”

1933年2月,蔡元培在上海的一个青年会活动上,做了以《保障民权之过去与现在》为题目的演讲。

他引述《论语》《孟子》《左传》《国语》等中国传统经典中的观点和典故,说明要想国家统一兴盛,掌权者必须保障民权,允许人民议论国是,乃至于违抗当权者的错误施政。蔡元培引用周厉王禁“腹诽”、秦始皇“焚书坑儒”、汉代“党锢之祸”导致灭亡的历史,告诫南京的国民党当局引以为戒。

“在这国难时期,我们欲图抵抗,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其所以没有的最大原因,就是人才缺乏。培植人才,不是容易的事,原有的就嫌不够,还要求他多起来,哪能再去随便捕杀、随便摧残呢?”

蔡元培并不仅仅是站在道义和人权的立场上,而是从一个思想家的思维来考量。在他看来,只有给人民以自由和权利,他们才会更加自觉的保家守土,为国奉献。反之,收紧人民的自由,不敢让人民有权利当家做主,这样的作法则是短视和愚蠢的,这将使人民对国家的义务感大大削弱,从而从根本上削弱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的动能,与“救亡图存”的旨趣完全违背。

当他游历西方列强时,他感到,正是这些先进国家对民权的重视,使得这些国家的民众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更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换而言之,蔡元培始终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为了国家的强大,他有一种强烈的意愿要振兴中国的民权事业,而不仅仅是基于执政者的利益而维护国家的稳定,他要以保民权来促进民族的凝聚力、振兴国家,而绝不仅仅是从道义的立场。这就是他在思想深层面的逻辑。

从此,积极地为国民党治下的中国民权事业奔走鼓呼,成了他十分重要活动。

1933年1月,江苏镇江《江声日报》编辑刘煜生,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顾祝同以违背《出版法》名下令拘押,后又依据所谓《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将他枪杀。不久又传出《时事新报》驻京记者王慰三被枪杀,新闻界人人自危。

2月1日,蔡元培在华安大厦召开民权保障同盟新闻发布会,发表宣言谴责“此种蹂躏人权、破坏法纪之黑暗暴行,已明白证明顾祝同为实质上与北洋军阀毫无二式、亦即为我全国人民之公敌”。要求国民党政府即将顾祝同免职惩办,并务使以后不再发生同类事件。

这年3、4月间,蔡元培为营救被国民党政权逮捕的罗登贤、廖承志、陈赓等人积极奔走。

5月14日,著名女作家、“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丁玲及哲学家、文委书记潘梓年在上海丁玲寓所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并被押往南京。

23日,由蔡元培领衔,与杨杏佛、邹韬奋、林语堂等38人联名致电国民党政府:“比闻著作家丁玲、潘梓年,突被上海市公安局逮捕。虽真相未明,然丁、潘二人,在著作界素著声望,于我国文化事业,不无微劳。元培等谊切同文,敢为呼吁,尚恳揆法衡情,量予释放,或移交法院,从宽处理,亦国家怀远佑文之德了。”

这年5月,为了抗议德国希特勒的法西斯暴行,蔡元培与鲁迅、杨杏佛等一道在宋庆龄的率领下前往德国驻沪领事馆递交抗议书。

书称:“本同盟认为此种惨无人道之行为,不特蹂躏人权,且压迫无辜学者作家,不啻于摧残德国文化。兹为人道起见,为社会文化之进步起见,特提出严重之抗议。”

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123章 孙袁会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15章 挫折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88章 熔岩涌动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16章 柳暗花明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60章 山雨欲来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439章 进德会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187章 唐继尧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411章 点翰林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50章 过街老鼠第50章 过街老鼠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17章 驻节朝鲜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480章 改名字第25章 找事做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41章 东南互保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588章 过河卒子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112章 兵变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25章 找事做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85章 殿前作答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258章 浙江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