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

在民国的历史上,有一个人无疑是绕不过的存在,就是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的胡适。

胡适籍贯安徽省绩溪县,1891年12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

松江府是自中国元代起设立的地区行政建制区,是上海历史文化之根,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之说。

松江府前身为华亭府。华亭是上海的古名,元至元14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华亭府,次年(至元15年,即1278年),改名松江府,辖华亭县。元至元27年(1290年),华亭县东北部分乡分出,新设上海县,一般以1291年作为上海正式设立行政建制的年份。明嘉靖21年(1542年),华亭县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划出,新设青浦县,属松江府管辖。清顺治13年(1656年),新设娄县;雍正2年(1724年),新设奉贤县、金山县、南汇县和福泉县;雍正8年(1730年),福泉县并入青浦县;嘉庆10年(1805年),新设川沙抚民(县级)。

川沙(上海浦东新区),长江入海口南侧,由吴淞口呈弧形向东南婉蜒展开,枕黄浦,滨东海。属江海冲积平原,长期来在江流和海潮的相互作用下,由积聚的沙洲逐渐连片成陆。境内平畴沃野,阡陌纵横,既具江南水乡特色,又有近郊海滨风光,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门户,上海的东南屏障。北蔡、花木一线以西系老海滨平原,公元8世纪(唐代)时早有聚落。老护塘以西为早海滨平原,北宋时成陆。老护塘以东系中海滨平原,宋、元时一片斥卤直走东南,为华亭“下砂盐场”。钦公塘至人民塘之间的夹塘地区,系新海滨平原。明、清时期,长江主流改由南支入海,北端深泓逼岸,南部加速淤涨,清季延伸至今人民塘一线。

在胡适那个年代,川沙所在的上海,算得上是个开放包容的城市,也是这个国家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他虽出生后不久就很快离开,但在后来的生涯中,包括读书和事业,有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是住在上海的。可以说,这出生地的滋润和养育,对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

胡适的父亲胡传(1841—1895),行名祥蛟,字铁花,号钝夫;原名珊,字守三,人称三先生,安徽绩溪上庄人,出生于一个徽州茶商的家庭。是胡家第一个真正走上读书做官道路的幸运儿。他自幼聪慧懂事,深得其家族中最有学问者,伯父星五先生的赏识,说他“是儿夙慧,必大吾家”。

胡适的爷爷胡奎熙(律均)往来上海做生意,胡传和母亲(程氏)住绩溪老家,并随前边说过的人称星五先生的伯父胡奎照、族叔课读于塾中。胡传自幼身躯修伟,生性刻苦,课读之外,每到茶市繁忙时,还要协助父亲入山收购春茶。

1856年,胡传16岁,随父运茶至上海。次年春,至川沙,受业于庄砥廉门下。 1858年,通过上海县试;次年,通过松江府试。也就是中了秀才。

1860年, 20岁,返乡与元配冯氏结婚。未及半月,太平天国军队攻陷绩溪县城,数度占据其家园,一家人在刀兵、瘟疫、饥饿中度过五年。胡传除了带领家眷逃难,还协助督办团练、与太平军打游击。

1868年,胡传28岁,通过上海龙门书院甄试,入院就读,受业于扬州著名经师刘熙载门下,研习经史。在龙门书院三年(1868-1871),使胡传的兴趣由科举考试转向经世致用之学。他关心时事,深感科考时文浮漤不足学,致力古代军事地理学,尤嗜《读史方舆纪要》一书。

1881年10月,刚过完中秋节,即自京师出发,费时42天,抵达东北吉林的宁古塔(11月27日 )。以其坚忍的毅力,丰富的地理学知识,得到朝廷特派督办吴大澄和宁古塔副都统容山的赏识, 1882年10月,特别向朝廷保荐,获候补知县的任命 。 在东北,做过土地测量、户口调查、国界会勘、边地垦务等工作,担任五常厅抚民同知年馀,有“神君”、“良师”之誉。在东北4年又5个月(1881.10.27 ~ 1886.4),曾几度遇险,几乎丧命。其中一次奉命赴晖春,与俄国廓米萨尔会勘黑顶子边界,中途遇大雪,迷失方向,陷在原始森林中,衣服鞋子都破了,且绝粮三日,冻饿交迫,可谓大难不死。

后因母殁奔丧回故里。在家居丧年馀期间,吴大澄调升广东巡抚,胡传受吴氏之托, 1887年11月,前往海南岛调查黎族互斗案。以一个月的时间,横越海南岛中心地带,染瘴毒几乎病死。

1888年9月,协助吴大澄治理黄河,绩效卓著。 1889年,获得“直隶州知州分发省分补用”的资格。他因此而带家眷在江苏省会苏州等候了两年, 后来被派到上海任“淞沪厘卡总巡”( 税务官)。

全家人随之住到了川沙,不久胡适出生了。

胡传一生曾三次娶妻。初娶冯村冯氏,结婚不久死于太平天国的乱兵。续娶旺川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后不久便死了。曹氏所生的三个儿子,长子名嗣稼,行名洪骏,从小吸鸦片烟,赌博,是个败家子。次子名嗣,行名洪骓,后改名觉,字绍之。三子名嗣,与老二孪生,行名洪,字振之。这便是胡适的三位兄长。

胡传第三次续娶的,是本县中屯冯氏,名顺弟,即是胡适的母亲。

冯顺弟(1873年11月~1918年),17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二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

出上庄,过杨林桥,东北行十里许,即到中屯。冯顺弟的父亲是村里的农民,名叫冯振爽,小名金灶。青年时参加过太平军,随军里的裁缝学得一手好裁缝手艺。

他平日勤耕苦作,农闲时便给人家做衣裳什物,为人勤俭正直,人称金灶官。

金灶的妻子第一胎生下个女儿。那是个重男轻女社会,而且农家更特别希望有劳动力。因此,金灶给女儿取名“顺弟”,即含着顺下来生个弟弟的吉利意思。果然第二胎生了个儿子,以后又接连生了两个女儿。

一家六口,生活虽然艰难,但生活还是过得去。但冯金灶心里总压着一块石头。祖上传下来的老屋,在太平天国那几年的战火里毁坏了。他发誓要重振家业,在那老屋的地基上建造一栋更大更讲究的新屋。然而谈何容易!金灶夫妇苦做省吃,木料砖瓦还是一点也没有着落,没有钱!

冯顺弟年齿渐长,懂事也比一般人家的孩子早。在家里,她上侍父母,下扶弟妹,手脚勤快,为人也贤慧,最得父母钟爱,村里人都说金灶修得了个好女儿。顺弟也很体贴父母。望着父亲梦想新屋而忧愁的面孔,她常恨自己不是个男子,不能帮助父亲劳动,赚钱,建新屋。

冯顺弟16岁的这年春天,上庄的星五嫂来到中屯金灶家,给顺弟说媒,说的便是她家的大侄儿,人称“三先生”的胡传。

这一年,胡传已经48岁了。前妻曹氏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他在外边做官,没有个家眷实在不方便,所以打算续娶个填房。

金灶夫妇听了星五嫂的来意,当下心里为难。一来,怕攀不上做官人家,将来反让旁人笑话;二来,三先生比顺弟大32岁,又是填房,怕女儿不愿意;三来呢,三先生已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顺弟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晚娘不容易做,怕害了女儿一辈子。因此,金灶便对星五嫂说,这件事须同女儿商量,把媒人打发走了。

晚饭后,金灶夫妇把上庄三先生要娶填房,星五嫂来说媒的事,对女儿说知。又说,做父母的也心里为难,要女儿自己拿定主意。顺弟听了,低着头,半晌不肯开口,但心里却在紧张活动。三先生她是见过的,人家都说是好人。她想,做填房,可以多要聘金;前妻儿女多,又是做官人家,聘金财礼应该会更好看些。这是她报答父母的好机会,可以帮助父亲建起他一生梦想的新屋。于是,顺弟暗暗下了决心,应承了。

八字开过去了,与胡传的八字合过了;礼单送过来了;二月订亲,三月迎娶。于是,冯顺弟嫁给了年长她三十二岁的胡传。

得到的财礼确实很丰厚,不久中屯冯家造起了一栋新屋。

胡适出生时父亲胡传已经五十周岁,其母冯顺弟刚满十八周岁。

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35章 多事之秋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28章 下重药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78章 汉口之战第38章 高密事件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39章 全力追剿第162章 国耻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39章 全力追剿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70章 呼声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106章 小德张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71章 您不走吗第72章 六字箴言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274章 号召讨逆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85章 殿前作答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18章 好景难长第97章 中山先生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65章 保路运动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22章 大事不妙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55章 反击第216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34章 自保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479章 新人物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233章 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20章 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