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

19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是由在任总统民主党人威尔逊对阵共和党人休斯。这次大选无疑处在一个“非常时刻”,第一次大战的战火在欧洲正愈演愈烈。战争的漩涡随时有可能将准备不足的美国和美国人民卷入其中。

1916年11月7日投票当日,最初的结果传来,休斯似乎占优。

休斯的传记作者Merlo J. Pusey描述了当晚的情景:“当休斯一家吃晚饭时,朋友们多次冲进他的饭厅,喜讯雪片一样落到了他们饭桌上。《世界报》和纽约其他几家报纸都承认了休斯的当选。记者们纷纷求证……时代广场上闪烁着休斯大获全胜的消息,现场估计有十万之众。支持者和一些顾问纷纷要求休斯宣布胜选。”

面对支持者的这一要求,一向谨慎的休斯回答道:“如果我当选总统,那是因为我国人民认为我在危急之时仍能镇定自若。为了不辜负这种期待,我要从现在就开始做起,在我没有把握当选之时,我不会屈服于这种要求。”

休斯的话不能仅仅视为资深政客的审慎。几天之后的周五,加州农村地区传来了足够的统计数字,显示威尔逊赢得了该州。当选票全部统计完毕时,威尔逊在加州确实如胡适所言只赢了三千多票。一些共和党人嗅到了不对劲的味道,开始指控可能存在舞弊,要求打选举诉讼。但休斯不同意,他把这些谣言压了下去。

周六的《纽约时报》头版头条登了“Hughes Silences Hasty Fraud Cry”,这自然出于休斯授意,报道中说:“休斯宣布,在没有绝对的舞弊证据的情况下,不应该提出这样的控诉,让下一任美国总统的头衔蒙上阴霾。”

到11月22日,终于完成了足够的计票和复核,休斯当即给威尔逊发了一封电报,接受败选。

看完了这边品德高洁的休斯的表现,那一边的威尔逊同样让人充满敬意。

那时美国总统的就任典礼比现今更晚,安排在次年的三月。在欧战战火纷飞、局势瞬息万变的时刻,漫长的过渡期肯定蕴含着相当大的风险。

当此之时,威尔逊提出了一项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的计划。

在大选前两天,他给自己的国务卿兰辛(Robert Lansing)写了一封美国政治史上著名的信件,主旨是商量万一在两天后的大选中连任失败,如何尽快让位给休斯,减少过渡期给内政外交的影响。

他的方案是:在休斯当选和就职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威尔逊将任命休斯接替兰辛担任他的国务卿;一旦休斯就任,威尔逊和副总统就会辞职,于是,根据当时的继任规则,休斯将提前成为总统。

兰辛在20年后的回忆录中透露了威尔逊的这个计划(War Memoirs of Robert Lansing, Bobbs-Merrill, 1935),此时威尔逊已于1924年作古,兰辛提供了该信的全文。

威尔逊的“高风亮节”,休斯那时当然无从得知。但他们各自都以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的态度和“公心”,完成了政治人物的历史职责,力图不让选举的纷争和制度的缺陷危及国家的根本利益。

其实,像特没谱那样的小丑,在M国是不多见的,至少比在专制制度下死抓住权力不放的权力欲者,要少得多。只不过,这权力欲者都喜好给自己穿上一件好看的外衣,恬不知耻地宣称,他所以要留在位置上,是这个位置需要他,他是为了对民众负责。岂不知,他在应该离开的时候离开,才是真正对国家和对民众负责。因为,这个世界没有谁,地球都照样转。

经过这两次美国大选的实地观察和研究,胡适对美国的政治生活发生了极大兴趣。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他对美国的政治组织、政党、选举、宪法及法律制度等等,都有了相当深刻的了解。

在美国生活和政治的熏陶下,胡适开阔了眼界,对西方的民主、自由和法治的思想心领神会。毫无疑问,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思想和生活道路,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914年6月,胡适在康奈尔大学毕业,随即入研究院学习。次年9月,离伊萨卡赴纽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研究部,主攻哲学,受业于杜威门下。

胡适觉得自己太过活跃,交友太广,应酬太多,以至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做学问。所以他想搬到一个大城市,纽约有几百万的居民,他便可以藏身于此。这应该也是他从康奈尔大学转到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原因。

哥伦比亚大学,正式名称为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简称哥大,校址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晨边高地,濒临哈德逊河。是一所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所创始院校之一,也是常春藤盟校之一, 在多个榜单上排名美国前五,世界前十。

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也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之一,截止2020年10月哥大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员中共产生了96位诺贝尔奖得主。 哥大校园里还走出5位美国开国元勋、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罗斯福等四位美国总统、34位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0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哥伦比亚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工程学院等。哥大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哥伦比亚法学院教育出了三位美国首席大法官,包括首任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 1767年哥大授予了第一个医学博士学位,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博士学位。哥大是美国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发明了脑机接口 、激光、微波激射器 、核磁共振 。完成果蝇实验成为现代遗传学的起源。证明地球板块构造学说。二战时,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就诞生在哥大。

哥伦比亚大学名列2020U.S. 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 第2名 、2020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6名 、2021U.S. 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第3名 、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8名 、2021CWUR世界大学排名第7位。

哥伦比亚大学,尤以招收外国留学生,为第三世界国家制造官僚和学阀而著名。中国在哥大留学的经常有三百人之多;当时的留学生,除胡适之外,还有宋子文、张奚若、孙科、蒋梦麟等。学成归国之后,他们都成了中国政界和学界的知名人物。

哥大的哲学系,有许多名教授,内中对胡适影响很大的不乏其人。例如一位讲授伦理学的厄德诺(Felix Adler)教授,是美国“伦理文化学会”的发起人。他所主张的以道德为基础的无神宗教,曾使胡适十分折服,因为胡适也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在《藏晖室札记》中,曾译记了厄德诺的一些语录,例如:

“道德的责任并不是那外来的命令;只是必须要怎样做才可以引出别人——例如所爱之人——的最好部分。”

“要这样影响别人:要使他们不再菲薄自己。”

与胡适关系很深很熟的,还有一位夏德(F.Hirth)教授。他是德籍汉学家,任哥伦比亚大学的第一位“丁龙讲座教授”。

这“丁龙讲座”,是美洲大陆用特别基金设立的第一个汉学讲座,其来由是一个相当感人的故事。

早期旅美的一位华工,名字叫丁龙,在美国卡本迪(Horace W. Carpentier)将军家里当佣人多年,深得主人的信任。退休时,卡氏迪赠送一大笔钱给他作退休金。丁龙再三辞让后才接受,随即全数转赠哥大,作为研究中国文化的资金。卡氏迪得知丁龙的高尚举动,深受感动,便加捐巨款,凑成十万美金,为哥大特设一“丁龙讲座”,以纪念这位平凡而高尚的旅美华工。

但是,那时西方的汉学还未达到启蒙阶段,美国社会正刮排华之风,青年学生对汉学有兴趣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夏德担任丁龙讲座教授之后,没有一个学生,主修、副修都没有。他非常苦闷。胡适来到哥大,夏氏便提议邀请胡适以汉学为副修。他领着胡适去参观哥大的小型中文图书馆,介绍了清政府赠送的《古今图书集成》那部大书,又把自己丰富的中文藏书供胡适使用,有时还邀请胡适到他的公寓里去会见他的朋友。因此,胡适同这位老先生混得很熟。

这一点对于胡适的中西兼学,并以“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作他的哲学博士学位论文,无疑是有相当影响的。

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106章 小德张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588章 过河卒子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5章 去买官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482章 离开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95章 打破僵局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48章 开滦矿权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123章 孙袁会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441章 美育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辞职第492章 关于选专业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289章 内斗第205章 冯国璋的如意盘算第17章 驻节朝鲜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31章 戊戌变法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150章 复古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15章 挫折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62章 国耻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90章 汪袁配合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66章 机会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164章 芥蒂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530章 白话诗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22章 大事不妙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410章 会考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137章 名流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