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

慈禧太后览奏大怒,又听到苓春煊密奏外边物议沸腾,立即撤去了段芝贵的职衔,命程德全暂时署理黒龙江巡抚。

看起来对赵启霖的上奏很为重视,命醇亲王载沣、大学士孙家鼎确切查明,言明“务期水落石出,据实复奏”。

声色俱厉地怒斥奕劻:“如是欺蔽朝廷,不如用麻绳縊死我母子为佳。”

奕劻惶恐万分,混身发抖。载振吓得不知所措,急走天津,找袁世凯讨主意。

由于参奏本身就连带着自己,段芝贵的督抚是他推荐的,而他已经被别人牢牢绑在奕劻的马车上,袁世凯自然要全力以赴。

他冷静地思考了一番,觉得当前的关键点在杨翠喜身上。

于是给载振出主意,让他马上把杨翠喜送回天津。先消灭直接证据,而后再设法周全堵漏。

载振依言而行,袁世凯进行一番策划和安排,天津一些报纸报道了杨翠喜一事的更正。

五月十一日,也是三霖公司之一的御史江春霖,感到报馆更正大有蹊跷,上折要求调查各报。名为调查更正的原因,实为追究奕劻父子和袁世凯利用权势,胁迫报馆掩饰纳贿渔色之事,但奏折被留中。

在袁世凯的精心策划下,奉载沣和孙家鼎之命,前往天津调查的印务参领恩志、内阁待读润昌到达时,杨翠喜已经变为天津富商王益孙,在农历二月上旬用三千五百元买下的使女;并有字据为证。

天津商会会长王竹林则坚决否认,有借给段芝贵银票之事 。

把这些人押到京城面讯,口供无任何变化。

载沣年少不更事,很容易轻信。老奸巨猾的孙家鼎重视的不是事实真相,而是揣摩圣意。江春霖上折要求调查各报的奏折被留中,已经表明了慈禧的态度。所谓“务期水落石出,据实复奏”,不过是说与外人听的。

于是,五月十六日将调查结果复奏。

当日,慈禧太后以赵启霖随意污蔑亲贵重臣,将其革职。轰动一时的杨翠喜案,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落下帷幕。

杨翠喜案,当时轰动晚清的贿赂案,是一件令人难忘的案件。这次案件的主角除了青楼女子杨翠喜,有朝廷的蛀虫,有敢于讲出事实,说真话的忠良。实际上案情十分简单明了,也很容易搞清楚。但却被人为搞得扑朔迷离,以不了了之和让人百思不解而收场。是正义得不到伸张,正气得不到褒扬。深刻揭示晚清官.场的黑暗,昭示了满清的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

杨翠喜案,也描述了一个晚清青楼女子悲戚的人生。杨翠喜是一个有着悲惨命运的女人,她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入乐户家学习乐器,14岁之后就在青楼做乐技。因其初衷的相貌和绯闻的传播,在当时的名流圈里也是轰动一时。她年少时也曾有过知心的人,只是二人的身份和地位都没能抵过世事无常。

杨翠喜确是魅力超群,就连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大才子李叔同,也甘愿拜在其石榴裙下。

有李叔同写给杨翠喜写下两首诗词《菩萨蛮》表达了爱意的诗为证:

其一: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

其二:晚风无力垂杨嫩,目光忘却游丝绿;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荫,朝朝香梦沾。

这件事是慢慢地被平息下去,却无人再同情这位历史事件中漂浮的可怜的女子杨翠喜。她一生孤苦无依,命运完全是由他人掌控,幸福也是别人花钱就能买来买去,从来无人顾虑她的感受。最终她的结局到底如何?也是被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她孤独终老,有人说她做了商人的小妾后安顿下来,还为商人生了孩子。她的行迹匆匆,照片也就只是这么几张,人们只能在上面看到一点点她年轻时的美貌。

尽管在袁世凯大力庇护下,奕劻父子有惊无险,事情的疑点重重,但大家的议论无法平息。

在赵启霖被免职的第二天,载振自请开去所有职务,立刻获批。

事情的结果让大家迷惑不解,赵启霖被免职,载振辞职照准,段芝贵的职务不恢复,这本就自相矛盾,谁也猜不透慈禧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御史的责任是发现问题就应上奏,不能保证问题的真实性,问题是否属实可根据调查去得出结论。所谓言者无罪,御史因上奏问题而获罪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而赵启霖在督察院极有威信,人缘又很好,御史们各个不平,准备联名上奏。

都御史陆宝忠见大动公愤,遂出来调停,上奏为赵启霖辩护。

三霖公司的另一个,御史赵炳麟则以挂冠去职为赵启霖力争,朝廷则闭上眼睛一律不准。

三霖公司的江春霖不甘心,五月二十三日再次上疏。指出载沣和孙家鼎复奏的案情有六个疑点:

其一、买献歌妓之说起源于天津报纸,假如真是王益孙买杨翠喜为使女,怎么可能搞错?

其二,天津买一使女,明码标价百多元,而杨翠喜身价高达三千五百元,王益孙是傻子吗?

其三、杨翠喜声色艺倾动天津,年少红颜,岂能甘愿为使女。

其四、证人供词明显不同,有明显的捏造掩饰的迹象。

其五、杨翠喜身为名妓,生活在脂粉绮罗之中,怎会干使女的活计?

其六、杨翠喜色艺双颜,王益孙必会动情,买使女一说肯定是为了遮人耳目。

由此可见,即使王益孙冒名顶替载振,把杨翠喜领走不实,但王益孙“买妓为妾之事更无疑义”,按照大清律例的规定,职官纳妓应受处罚。

因为,王益孙不仅仅是个富商,也是个有官职之人,是兵部候补郎中。至于他的这个官职是不是花钱买的,就不得而知了。只是,花钱买的官也是官,享受官员的待遇,也要受官员行为准则的约束。

江春霖的想法是,王益孙为自保也只能说实话。最终使这个案子真像大白,扳倒奕劻,为赵启霖平反昭雪。

他的想法很不错,只是朝廷同样不予理会。

“好险呀,袁兄弟,这一次亏得你运筹帷幄。”奕劻话里充满对袁世凯的感激和钦佩。

在奕劻家的客厅里,奕劻、载振、袁世凯三人正在商量着事。

这段时间里袁世凯已经成了奕劻家的常客,就连奕劻家院子里那条很吓人的狗,见了袁世凯也不咬不叫了。

“是呀,袁叔,这一次亏了你。”载振附和着奕劻。

见这父子一身轻松,袁世凯摇了摇头。

“怎么,袁兄弟,这事还没完吗?”吓破胆的奕劻又紧张起来。

他是个没主意的人,很长时间了,什么事都指望袁世凯给拿主意。

“是呀,袁叔。”载振更什么也不是。

“杨翠喜这件事应该是过去了。”袁世凯说。

“那袁兄弟,你还有什么不放心呢?”奕劻问道。

“王爷,载振贤侄,您们以为这次我们能过关,是因为我的那些小伎俩吗?不是的。”袁世凯细眯着双眼。

“袁兄弟,你的意思是?”奕劻不解。

袁世凯继续地摇着头,“我的那点小聪明,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想弄清楚真像,不费吹灰之力。”

“那你是说载沣和孙家鼎帮了我们?”奕劻问。

“载沣不会帮我们,只是他太好糊弄了。孙家鼎能看出这里边的名堂,他所以不揭破,不是帮我们,而是因为他揣摩出了上意。他和翟鸿穖关系一般,苓春煊得罪过他,他没有必要为了这两个人而得罪我们。”

“袁兄弟,你是说太后在保我们吗?”奕劻问。

“不可能,这老太婆不可能保我们,她是巴不得我们出事。她要是保我们,为什么我一递辞呈,马上就准?”载振气得满脸涨红。

“畜牲,怎么说话呢?太后对我们恩重如山。”奕劻呵斥着载振。

“可是,赵启霖也没复职呀!”袁世凯说。

“袁兄弟,你确信太后是支持我们吗?”奕劻问。

袁世凯想了一下,“我原来也是这样以为,所以,建议载振贤侄自己主动递辞呈去试探,现在看来,是我们错了。”

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56章 祸从口出第530章 白话诗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31章 戊戌变法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479章 新人物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530章 白话诗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87章 吴禄贞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33章 告密第158章 欧战第562章 改组“中基会”的风波第14章 平定政变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88章 大通起义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441章 美育第18章 好景难长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65章 保路运动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410章 会考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40章 系矫旨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405章 八股文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177章 所谓的民意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15章 挫折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57章 管见十条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27章 如愿以偿第70章 呼声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