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第三条路

胡适在《漫游的感想》接着写道:

“有些自命“先知”的人常常说:“美国的物质发展终有到头的一天;到了物质文明破产的时候,社会革命便起来了。

“我可以武断地说:美国是不会有社会革命的,因为美国天天在社会革命之中。这种革命是渐进的,天天有进步,故天天是革命。如所得税的实行,不过是十四年来的事,然而现在所得税已成了国家税收的一大宗,巨富的家私有纳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这种‘社会化’的现象随地都可以看见。从前马克思派的经济学者说资本愈集中则财产所有权也愈集中,必做到资本全归极少数人之手的地步。但美国近年的变化却是资本集中而所有权分散在民众。

“一个公司可以有一万万的资本,而股票可由雇员与工人购买,故一万万元的资本就不妨有一万人的股东。近年移民进口的限制加严,贱工绝迹,故国内工资天天增涨;工人收入既丰,多有积蓄,往往购买股票,逐渐成为小资本家。不但白人如此,黑人的生活也逐渐抬高。纽约城的哈伦区,向为白人居住的,十年之中土地房屋全被发财的黑人买去了,遂成了一片五十万人的黑人区域。人人都可以做有产阶级,故阶级战争的煽动不发生效力。

“我且说一个故事。

“我在纽约时,有一次被邀去参加一个‘两周讨论会’(Fortnightly Forum)。这一次讨论的题目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叫什么时代’?十八世纪是‘理智时代’,十九世纪是‘民治时代’,这个时期应该叫什么?究竟是好是坏?

“依这个讨论会规矩,这一次请了六位客人作辩论员:一个是俄国克伦斯基革命政府的交通总长;一个是印度人;一个是我;一个是有名的‘效率工程师’,是一位老女士;一个是纽约有名的牧师Holmes;一个是工会代表。

“有些人的话是可以预料的。那位印度人一定痛骂这个物质文明时代;那位俄国交通总长一定痛骂鲍尔雪维克(布尔什维克),那位牧师一定是很悲观的;我一定是很乐观的;那位女效率专家一定鼓吹她的效率主义。一言表过不提。

“单说那位劳工代表Frahne先生。他站起来演说了。他穿着晚餐礼服,挺着雪白的硬衬衫,头发苍白了。他站起来,一手向里面衣袋里抽出一卷打字的演说稿,一手向外面袋里摸出眼镜盒,取出眼镜戴上。他高声演说了。

“他一开口便使我诧异。他说: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人类有历史以来最好的伟大的时代,最可惊叹的时代。

“这是他的主文。以下他一条一条地举例来证明这个主旨。他先说科学的进步,尤其注重医学的发明;次说工业的进步;次说美术的新贡献,特别注重近年的新音乐与新建筑。最后他叙述社会的进步,列举资本制裁的成绩,劳工待遇的改善,教育的普及,幸福的增加。他在十二分钟之内描写世界人类各方面的大进步,证明这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

“听了他的演说,忍不住对自己说道:这才是真正的社会革命。社会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向来被压迫的社会分子能站在大庭广众之中歌颂他的时代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

胡适认为这种美国“渐进的”社会革命论,是纯粹的马克思派社会主义与纯粹的资本主义之间的“第三条路”。

他的理由是:“从前马克思派的经济学者说资本愈集中则财产所有权也愈集中,必做到资本全归极少数人之手的地步。但美国近年的变化却是资本集中而所有权分散在民众。一个公司可以有一万万元的资本,而股票可由雇员与工人购买,故一万万元的资本就不妨有一万人的股东。……工人收入既丰,多有积蓄,往往购买股票,逐渐成为小资本家。……人人都可以做有产阶级,故阶级战争的煽动不发生效力。”

资本主义也好,商品经济也好,总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确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这样的时代肯定是要重新或者进一步认识的,这一点是确定不移。

在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的国家发生剧变之前,面对他们的社会主义陷入困境,很多求实思变政治家,也都在努力找寻出路,试图使传统的社会主义从困境中走出。他们不想退回到资本主义,但他们看到他们的社会主义,也难以为继,也想从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中寻找第三条道。原来,胡适先于他们半个多世纪,就喊出了第三条道路。

当然,这里的第三条路是不同的,只是都在努力开拓,努力探索。

东欧的第三条道路没有走通,他们的探索不能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任何一种思想和主义,都必须要与时俱进,都必须要不断回答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的问题。

美国如此进步,而中国何以这般落后呢?这是旅行海外的炎黄子孙都不会不想到的问题。1月25日晚,胡适与友人谈论历史问题,便谈起“何以中国这一二百年的进步远不如西洋之大?”

胡适在日记里写下了他的答案:“我提出几个答案:(1)中国在统一的帝国之下,没有竞争的必要,没有“政治的殖民政策”的必要,故每种进步到可以勉强应用的时期就停止了。欧洲的列强竞争甚烈,有意的增加国际贸易,有意的发展工业,有意的提倡殖民政策,皆是中国缺乏的因子。(2)鸦片之害。中国吃了印度的两种麻醉剂:先吃了一服精神上的鸦片——佛教;后吃了一种物质上的麻醉剂——鸦片。三百多年之中,鸦片把中国变成了一个病夫国。(3)19世纪初年,嘉道的学风还在,到阮元林则徐还不曾表现大弱点。19世纪中叶的洪杨之乱毁了国中最富庶,最有文化的几省。这也是一个大原因。”

有意思的是,胡适在他的《漫游的感想》谈到了麻将。或许他也认为这是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

“前几年,麻将牌忽然行到海外,成为出口货的一宗。欧洲与美洲的社会里,很有许多人学打麻将的;后来日本也传染到了。有一个时期,麻将竟成了西洋社会里最时髦的一种游戏:俱乐部里差不多桌桌都是麻将,书店里出了许多种研究麻将的小册子,中国留学生没有钱的可以靠教麻将吃饭挣钱。欧美人竟发了麻将狂热了。

“谁也梦想不到东方文明征服西洋的先锋队却是那一百三十六个麻将军!

“这回我从西伯利亚到欧洲,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到日本,十个月之中,只有一次在日本京都的一个俱乐部里看见有人打麻将牌。在欧美简直看不见麻将了。我曾问过欧洲和美国的朋友,他们说:“妇女俱乐部里,偶然还可以看见一桌两桌打麻将的,但那是很少的事了。”我在美国人家里,也常看见麻将牌盒子——雕刻装潢很精致的——陈列在室内,有时一家竟有两三副的。但从不见主人主妇谈起麻将;他们从不向我这位麻将国的代表请教此中的玄妙!麻将在西洋已成了架上的古玩了;麻将的狂热已退凉了。

“我问一个美国朋友,为什么麻将的狂热过去的这样快?他说:‘女士太太们喜欢麻将,男子们却很反对,终于是男子们战胜了。’这是我们意想得到的。西洋的勤劳奋斗的民族决不会做麻将的信徒,决不会受麻将的征服。麻将只是我们这种好闲爱荡、不爱惜光阴的‘精神文明’的中华民族的专利品。

“当明朝晚年,民间盛行一种纸牌,名为‘马吊’。马吊中有四十张牌,有一文至九文,一千至九千,一万至九万等,等于麻将牌的筒子,索子,万子。还有一张‘零’,即是‘白板’的祖宗。还有一张‘千万’,即是徽州纸牌的‘千万’。马吊牌上每张上画有《水浒传》的人物。徽州纸牌上的‘王英’即是矮脚虎王英的遗迹。乾隆嘉庆间人汪师韩的全集里收有几种明人的马吊牌(在《丛睦汪氏丛书》内)。

“马吊在当日风行一时,士大夫整日整夜的打马吊,把正事都荒废了。所以明亡之后,吴梅村作《缓寇纪略》说,明之亡是亡于马吊。

“三百年来,四十张的马吊逐渐演变,变成每样五张的纸牌,近七八十年中又变为每样四张的麻将牌。(马吊三人对一人,故名‘马吊脚’,省称‘马吊’;‘麻将’称‘麻雀’的音变,“麻雀”为“马脚”的音变。)越变越繁复巧妙了,所以更能迷惑人心,使国中的男男女女,无论富贵贫贱,不分日夜寒暑,把精力和光阴葬送在这一百三十六张牌上。

“英国的“国戏”是Cricket,美国的国戏是Baseball,日本的国戏是角抵。中国呢?中国的国戏是麻将。

“麻将平均每四圈费时约两点钟。少说一点,全国每日只有一百万桌麻将,每桌只打八圈,就得费四百万点钟,就是损失十六万七千日的光阴,金钱的输赢,精力的消磨,都还在外。

“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见那一个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肯这样荒时废业的吗?

“一个留学日本的朋友对我说:“日本人的勤苦真不可及!到了晚上,登高一望,家家板屋里都是灯光;灯光之下,不是少年人跳着读书,便是老年人跪着翻书,或是老妇人跪着做活计。到了天明,满街上,满电车上都是上学去的儿童。单只这一点勤苦就可以征服我们了。”

“其实何止日本?凡是长进的民族都是这样的。只有咱们这种不长进的民族以‘闲’为幸福,以‘消闲’为急务,男人以打麻将为消闲,女人以打麻将为家常,老太婆以打麻将为下半生的大事业!

“从前的革新家说中国有三害:鸦片,八股,小脚。鸦片虽然没禁绝,总算是犯法的了。虽然还有做‘洋八股’与更时髦的‘党八股’的,但八股的四书文是过去的了。小脚也差不多没有了。只有这第四害,麻将,还是日兴月盛,没有一点衰歇的样子,没有人说它是可以亡国的大害。新近麻将先生居然大摇大摆地跑到西洋去招摇一次,几乎做了鸦片与杨梅疮的还敬礼物。但如今它仍旧缩回来了,仍旧回来做东方精神文明的国家的国粹,国戏!”

第70章 呼声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16章 柳暗花明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379章 直奉之战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队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10章 选择和机遇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第55章 反击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28章 下重药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217章 寻求改变第73章 在家上任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205章 冯国璋的如意盘算第410章 会考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78章 汉口之战第41章 东南互保第123章 孙袁会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28章 下重药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25章 找事做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390章 内幕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157章 禁赌第81章 战汉阳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辞职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162章 国耻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10章 选择和机遇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398章 张疯子第188章 熔岩涌动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588章 过河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