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回到北平

1944年秋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夜,中、美、英、苏四大国在华盛顿郊区乔治城敦巴顿橡树园召开会议,为发起建立联合国做准备工作。

1945年2月,雅尔塔苏、美、英首脑会议决定,于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由美、英、苏、中四发起国,于3月5日向已加入《联合国家宣言》的反法西斯国家,发出了参加旧金山会议的邀请。

3月2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了中国出席旧金山会议的代表团成员名单,包括顾问共11名,其中有中共的董必武,胡适也是代表团成员之一。代表团的其他成员是:宋子文(团长)、顾维钧(副团长)、王宠惠、魏道明、吴贻芳、李璜、张君劢、胡霖,顾问施肇基。

4月25日,胡适出席在旧金山开幕的创建联合国的会议。会议开了整整两个月,于6月25日在旧金山歌剧院召开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第二天又在退伍军人纪念堂会议厅举行了签字仪式。胡适因为不同意《宪章》中五个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的规定,而没有在《宪章》上签字。

1945年8月30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电告胡适,拟请他出席将在伦敦召开的世界教育会议(即后来的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

9月6日,国民政府任命胡适为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在胡适回国前由傅斯年暂时代理。9月13日,蒋介石致电胡适,希望他“早日回国主持校务,并图良晤”。10月10日,国民政府明令颁给胡适胜利勋章一枚。

胡适在美期间也一直牵挂着北大。1944年6月21日,胡适曾给杨联陞去信,希望他拿到博士学位后能去北大教书。1945年9月26日,胡适又给邓嗣禹写信,希望他到北大教历史。胡适还约请钱学森到北大创办工学院,后因钱学森一时无法脱身而作罢。

此外,胡适还帮助在英国治疗眼疾的陈寅恪,请哥伦比亚眼科研究所的专家会诊陈寅恪的诊断书。

当知道已经无法医治时,胡适感到非常遗憾和悲伤,他在日记中说:“寅恪遗传甚厚,读书甚细心,工力甚精,为我国史学界一大重镇。今两目都废,真是学术界一大损失。”胡适还托人给陈寅恪带去1000美元汇票。

1945年11月1日至16日,胡适作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在伦敦出席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中国代表团成员共五人,其他四人是赵元任、罗家伦、程天放、李书华。胡适参与制定了该组织的宪章。会议期间,他曾提议于1949年纪念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周年。在此期间,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46年4月,胡适开始收拾书籍、手稿和行李,做归国的准备。5月2日,胡适突然心脏病复发,幸好不甚严重,但归期不得不稍作推迟。

6月5日,胡适乘船离开纽约,结束八年零八个月的在美生活,开始归国旅程。

7月4日船到吴淞口外,“海上晚霞奇艳,为生平所少见”,胡适感慨:“九年不见祖国的落日明霞了!”

7月5日晚,胡适到达上海,其子胡祖望等人来接。23时,胡适终于见到分别九年的妻子江冬秀。

他在南京、上海逗留20余日,会见了许多朋友、政客和名流,京沪两地住所都积有两寸厚的名片。

7月29日晨七时三十分,胡适由上海乘机飞往北平。当天下午一时左右,胡适携其长子胡祖望飞抵北平。

当天的《胡适日记》中写道:“来机场欢迎者众多,李德邻主任、萧一山、吴铸人、成之弟,北大同人有毅生、孟真、锡予、召亭、华炽、素莹诸君。”他为之感叹道:“九年前今晨,二十九军退出北平。九年前昨日,我从庐山飞到南京,次早始知平津皆失陷了。”

此刻,九年海外公务生涯暂歇,重新回归国内文教事业之中的胡适,感慨万千。

无论是作为身兼著名学者与曾任驻美大使的胡适,还是作为将就任北大校长的胡适,都注定要成为1946年北平文教界的焦点人物。

从他走下飞机,踏上北平地面的那一刻开始,各种新闻报道就接踵而至。

下午五点钟,胡适在东昌胡同一号中央研究院,接见记者。

此时,他已经换上了一件蓝灰色的长衫,轻轻地摇着折扇,完全恢复了九年前的恬静姿态。

他首先向记者们说起这几年来的经过:“二十六年‘七七’后一日,我乘车到牯岭去开会。七月二十八日,北平沦陷了。九月二十八日,我由香港飞往美国……”他首先追述起九年前的行程。

“离开祖国九年,今日回到北平。虽然文物如故,一切没有重大损失。但是,也不免感慨万分。”

“此次主持北大,是去年九月三日发表,并且决定由傅斯年先生代理。十个月以来,接收复校,办理学生教职员从西南北上,以及解决教授生活等问题,都是傅先生办理的。返国以后,曾和傅先生见面两次,但并未详谈。所以关于北大的情形,不大清楚。以后,还希望傅先生帮助,使我明了。

“这次来平,见到了多年老友,兴奋得很。但是,老友钱玄同、马裕藻、孟森诸位,都已作古,实在不胜叹惋……”

胡适说着,为这些老友,轻轻地摇了摇头,话风又转到北大上去:

“北大今后的作风,仍要本着蔡元培先生的‘容忍’两字去做。我一向主张信仰自由,思想自由,发表言论自由。并且对反对方面,见解不同的意见,竭力容忍,予他人以自由。譬如:我是无神论者。但是,我仍然协助各种宗教信仰者。”

谈到李公朴、闻一多的事件,他说:“对李公朴不太熟识。但是,闻一多对新诗上的成就,和旧文学的造诣很深。无论如何,总是文学界的损失。”

对于目前政局,他拒绝表示意见。他说:“究竟三方会谈的是些什么,我都不清楚,也许傅先生比较详细一些……”胡适说着,指了一下坐在旁边的傅斯年。傅斯年赶忙摇头说:“我和胡先生一样不清楚!”

胡适又补充说:“返国后二十几天里所见到的中国,确已较前进步很多了。比如共.党报纸,在京沪可以随便买到。共产党在去年联合国大会中,曾有代表出席。以及在南京时,王世杰、朱家骅请吃饭,都曾邀共产党代表董必武等出席。这些,都是目前新作风的开端。”

另外,胡适又说:“因为返国不到二十天,在北平不到十几个钟头。对于国内详情,一切隔膜,所以很想找一份九年来的报纸,从头到尾,阅读一次。”

谈到周作人(周作人因“汉奸罪”被捕),胡适说:“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现在我们依然是老朋友。不过,我对于这事,个人不便发表任何谈话。因为在欧美,一个案件,正在进行审讯的时期,任何人不便以私人意见影响到法庭的审理。……不过,周先生从前曾向我写信表示,并且曾自己向外发表:他在北平走不开。但将来绝不会对不起大家。……究竟,这是一件伤心的事。”胡适表情上,显然露出惋惜的意思。

这时,有人提出二十年来的女子教育问题,还有人问胡适,美国是不是有很多女记者?

胡适表示:“这问题太大了。”

傅斯年在一旁,指了记者彭子冈女士说:“这不是足以表现女子教育的进展吗?中国女子,不是已经站在新闻线上么?”胡适补充说:“美国的女记者,是比较多一点。不过,还是男记者更多。”

关于新文学问题,他说:“目前已稍觉满意。不过还有两个障碍。第一,是各政府机关往来的文书,以及法律条文,依然是古文词句,其次,是报纸上的新闻,十分之六七,仍然利用文言。但是这一点,现在已然有了相当进步。”胡先生特别引证:最近,上海大公报上星期论文,“在那篇论文里,居然发现了起码四五十句是白话文。这是我胡适之返国以后,认为第一件满意的事。”

谈到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和印象,胡适认为廿年来,无大变化。他说:“美国仍然采取着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主义。总之是希望中国强大。所以,美国为了中国的问题,不惜以马歇尔这样头等人物,来进行调处。”

“胡先生准备作公开演讲吗?”有人这样问。

胡适说:“因为我在二十七年到二十八年间,曾患严重的心脏病。所以医生嘱咐,不宜作长时间的演讲。尤其是在扩音等设备不健全的原则下,更是不便。”说着,他又谈起十八年十一月,在北平协和礼堂,以及后来在上海青年会的两次公开演讲,因为听众拥挤,而出的乱子。所以,结果还是“不讲为妙”。

记者的问题太多了,胡适有些难于应付。连说:“傅先生是我的保护人。”

傅斯年正打算设法解围,记者群中又发出声浪说:“不希望傅先生帮腔。”于是胡适很谦逊地说:“为了我,耽误你们很多的时间。其实,我在这几年内,打算长期留在北平,我们谈的机会很多。还是留下许多问题,慢慢的谈吧。尤其,现在有好些问题,我只好交白卷。”

终于还是“保护人” 傅斯年到后面搬来了胡适的儿子“祖望”,才解了记者之围。这时,还有不少人,围了胡先生请他题字。胡先生笑着向青年的记者说:“只写个名字吧。你们成了小学生!”

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33章 告密第66章 机会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67章 迫不及待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511章 完婚第14章 平定政变第327章 这不是和平第24章 幸运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55章 反击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72章 六字箴言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7章 如愿以偿第158章 欧战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439章 进德会第439章 进德会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68章 武昌起义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492章 关于选专业第409章 怪八股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398章 张疯子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112章 兵变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44章 肃贪治吏第65章 保路运动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22章 大事不妙第16章 柳暗花明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274章 号召讨逆第249章 就职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162章 国耻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93章 南北议和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523章 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第13章 志得意满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2章 小人精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22章 大事不妙第443章 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