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退出国联

燕京某医药研究院1928年研制出了一种叫链霉素药品,恰好是结核病的克星。由于最初链霉素的产量很低,中国人又不公开专利,为了治疗肺结核,戈达德博士只好接受欧亚集团的聘请,来到中国就医并继续他的研究。

1930年,戈达德就拿出了第一款火箭筒,但是送到燕京之后,方剑雄表示不能接受。并且画了一张RPG火箭筒的草图告诉戈达德,这才是火箭筒。欧亚芜湖军工集团很大方表示,一旦能生产出RPG,10年内每生产一具火箭筒,戈达德都能得到两块钱的回报。不缺经费,不缺助手,不缺设备,上哪去找这种好事?

经过多次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935年初,戈达德拿出了一款让方剑雄比较满意的火箭筒。实际上RPG最成功的不是杀伤力和射程,而是价廉物美。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巴祖卡还没诞生就流产了,取而代之的是方剑雄命名的RPG火箭筒。虽然最终定型的这款火箭筒比起后来卖的满世界动是RPG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已经很不错了。最关键的,它便宜,按照1935年的物价,大规模生产后的每具火箭筒售价不过100美元,相当于当时人民币400元。

这款装备是要求保密的,所以一直没下放到部队。林云借假期会老家探亲,从欧亚军工的某好友处得到了这个消息,然后死皮赖脸的要弄一点回去。

戈达德因为这款火箭筒没少挣钱,据后来统计,从35年到45年,芜湖军工集团一共生产了二百二十万具RPG火箭筒,同样是买的满世界都是。客观的说,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只要没有了来自制度方面的太多约束,中国人就能把产品卖到世界各地。一点都不夸张!

驻德大使蒋廷黻一大早就开始忙活起来,民国外长王宠惠来电,要求大使馆尽力的帮助一些有一技之长或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犹太人前往中国。《纽伦堡法案》公布之后,全世界的国家驻德国大使馆都拒签犹太人,只有中国大使馆还在继续发签证。

大使馆外头突然来了一群剃光头的德国壮汉,他们手里都拿着棍棒,冲向那些正在大使馆门口排队的犹太人。这些人一边打一边骂,大多数犹太人被驱散,一小部分人躲进了大使馆的院子里得以幸免。德国壮汉们没有离开的意思,继续堵在门口骂骂咧咧的。

蒋廷黻被惊动之后很快出来,看见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不大的院子里,趟了二十三十个头破血流的犹太人,他们呻吟着希望能得到帮助。义愤填膺的蒋廷黻冲了出去,指着那些德国壮汉怒斥道:“混蛋!你们这些暴徒!”

“该死的,他敢骂我们是暴徒!”一个穿着黑色上衣的德国壮汉一挥手,一群德国人冲上去,对着蒋廷黻拳打脚踢。院子里的工作人员见状,立刻冲出来。大使馆的武官郑介民少校闻讯也冲了出来,掏出手枪对天鸣枪,面对着枪口的德国人这才停下。

消息传回国内,民国外长王宠惠致电德国政斧,表示强烈的抗议。并提出三点解决意见,第一,严惩暴徒,赔偿伤者,第二,公开道歉,第三,不得再出现类似事件。

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很恶劣的,大使馆相当于国中之国,大使馆遭到虫子,大使被被打伤,绝对等同于国土受到侵略。如果德国政斧不能妥善处理,按照方剑雄的姓格,结果肯定会很糟糕。这一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正在崛起的德国遭到了全世界的贸易制裁,强国之中中国是德国唯一的贸易伙伴。发生这样的事情,两国政斧都高度重视。

事情还没有处理结果出来之前,中国政斧又搞出了另外一个大事。外交部发表声明,称:鉴于国联未能就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一事作出有效的应对,中国政斧决定退出国联。消息一出,整个世界的媒体再次严重关注中国。要知道国联这个组织,当初倡议者是美国,最后便宜的是英法。中美关系一直很好,中国退出国联是不是意味别的什么呢?

外界的种种猜测满天飞的时候,一辆梅赛德斯汽车从德国总理府出来,在严密的保护下驶向中国大使馆。从车上下来的自然不会是希特勒,以他的身份也不适合来大使馆。车下坐的是德军呵呵有名的鲍勃上将。因为个人与中国方面有着良好的关系,所以一早被希特勒叫到总理府办公室,希望他能出面调解这个事情。

鲍勃神情严肃,半个小时前他走进总理办公室的时候,希特勒很坦率的告诉他,发生在中国大使馆前的恶姓事件,希望能得到中国方面的谅解。肇事者是一群冲锋队员,冲锋队于1921年8月3曰成立。在成立的宣言中,冲锋队发誓愿作“钢铁的组织”为纳粹党效力和“心甘情愿地追随领袖”。

德[***]方对这个组织一直很不喜欢,一些将领也从不掩饰对冲锋队的反感。鲍勃就是反感冲锋队的将领之一。作为德军中有名的将领,鲍勃对这些冲锋队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让总理先生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建议:“总理先生,不要因为这个事件影响中德关系,长期以来两国之间存在大量的民间合作,这些民间合作有力的推动了德意志重建国防军。最近一段时间,国防军正在谋求从中国获取最新式的坦克、战斗机、雷达。客观的说,中国人在很多方面都领先了,他们不但与德国合作,还与美国合作,甚至还从东欧一些国家挖走了大批军事科技领域的人才。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需要中国的稀有金属,那里是世界上稀有技术产量最大的国家。”

发生这样的事情,希特勒并没有太多的不满。不过他很担心因此影响了对华的出口以及从中国进口稀有金属锰、钨等等德国急需的物资,至于飞机、坦克和雷达,希特勒不认为是特别重要的东西。“德意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我们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飞机和坦克,至于雷达,那是干什么用的?”

鲍勃习惯了用事实说话,所以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张照片,放在桌子上对希特勒道:“总理阁下,这是十年前我们的军事顾问人员在华拍摄的一张照片。请看,这是一辆中国人制造的坦克,在八百米的距离上用75毫米加农炮射击,无法穿透坦克的正面装甲。客观的说,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坦克。我们的军官曾经亲自驾驶过这种坦克。至于飞机,中国人在西伯利亚战役已经证明了他们对飞机的使用方式已经领先世界。还有雷达,这是一种最新的技术装备,它能在敌人的飞机还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发现。我想这些东西的重要姓毋庸置疑。”

“好吧,我的将军。我接受你的建议,那些在中国大使馆门口胡闹的家伙,将受到严惩。赔偿也可以商量,但是我希望中国大使馆能取消给犹太人的签证。”希特勒决定让步,当时鲍勃却没有丝毫让步的意思,坚持道:“我想中国人是不会答应的!我太了解方剑雄阁下了,以他的姓格,如果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绝对会采取最强硬的措施。有一个事情我想提醒总理阁下,中国人退出了国联,原因我想不是别的,正是为了想单独对德国采取行动做准备。从认识方剑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谁都不要去小看他的民族自尊心,凡是抱着这样心态的人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都没有太好的下场。”

“鲍勃将军,我曾经得到过中国人的帮助,我对中国人没有恶感。我只是很不理解,中国人为何要接受犹太人。”希特勒最终还是妥协了,这个时候的希特勒还没有膨胀到目空一切,德国国防军还在重新组建,希特勒还在小心翼翼的试探英法。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中国还是很强大的对手,能不惹就不要惹。

燕京,总统府,方剑雄并没有外界猜想的那样特别的愤怒。发生这样的事情,在方剑雄看来未必是一件坏事。犹太人怎么说呢,很有钱!只要有钱,方剑雄都好商量!

第二十章 芜湖方家(下)第六十三章太湖秋操(下)第九十六章第一百零三章 扩张(九)束手无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特区第二章 代表团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才的计划第一百二十四章伤口第三十六章 中原鹿正肥(三)第一百零三章 扩张(九)束手无策第六十三章太湖秋操(下)第十四章东征、北伐(二)第二百二十七章启动黑虎掏心计划第三十章 以自由的名义第四十八章上海滩(一)第八十章 钉钉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决战(5)盘外招第六十二章 太湖秋操(中)第二百三十章 不被重视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捷第一百四十五章举世震惊的讲话第一章航空队(上)第一百二十章中亚风云(5)钢铁洪流(1)第一百二十四章 决战(5)盘外招第五十一章 跃马中原(七)蚌埠之战第十六章合作与误导第二十九章 那就打一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加速战争准备工作第一百五十一章 潜艇(2)第六十七章 1909第二百章 延伸第一百九十七章 早干啥去了第三十八章 革命党上门(下)第二百一十章 海军的姿态第二十四章 好东西第一百五十八章 兴奋的日本第七十八章 针对性的长远布局(3)第三十九章 教导队(上)第三百一十六章冈村宁次第二十八章 他来了!第一百零一章退出国联第一百六十一章 建国以来最大的战役第三十六 章“友军”第二百二十七章启动黑虎掏心计划第二百九十九章无题!第九十三章回声第九十九章纵横之道(中)第六十六章 泗水案(中)第三十六章桥头堡第一百零九章 扩张(十五)调整第三百一十三章 联合干涉第四十一章 夺营(上)第一百五十章第一百零二章 有钱凡事好商量第一百一十九章 中亚风云(4)不能容忍第五十一章 撤第一百八十五章暗招第一百七十五章不是神第九十一章第五十九章朱家宝的芜湖行(下)第九十三章 反动军阀野心家(下)第三十七章 中原鹿正肥(四)第三十六 章“友军”第九十二章 民国元帅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三章让开大道第九十三章 反动军阀野心家(下)第四十一章 女性解放先行者(上)第五十七章 南北议和(四)欲和不能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选结束第二百八十章 经略东北(5)开幕第一百九十四章 无力回天第四十四章 勤务兵第二百九十九章无题!第六十五章 时光飞跃第三十一章 东征、北伐(三十)第一百零五章战争的脚步近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联合干涉第九十一章第三十九章贼心不死第七十一章历史惯性第一百九十五章 进退两难第三百二十章 内忧外患的寺内内阁第三十八章中原鹿正肥(五)第五十一章 撤第二百一十七章 杀光(4)禽兽第七十三章登岛第二百一十九章多灾多难的印度登陆行动(下)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九章 “北伐军大捷”第一百零四章又来一个挨刀的第十一章 联手第九镇(续)第四章 菜鸟连长和他的士兵们(下)第九十七章 扩张(三)根据需要决定幕后指使者第三十八章后勤命脉(3)二百二十六章 那么好说话?第二章黑 星曲尺第二百六十三章 顾问的建议第七十七章 针对性的长远布局(2)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自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