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君主死社稷

“朕即定计,有旨约封。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定什么计?是答应册封还是不答应呢?什么时候定计?约封什么?封王还是封侯还是封官?

崇祯的话含糊其辞,这样的答案李自成当然不会满意,为了进一步给城内施加压力,李自成立即下令继续攻城。

崇祯的犹豫不决和死要面子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天夜里,约摸三更时分,十余万大顺军攻破京师外城,犹如潮水般涌入了京城,无数的火把和刀枪让整个京城一夜之间像翻了个底朝天一般。

到处是奔走呼号的百姓和溃兵、宦官以及朝廷大员们,在大顺军明晃晃的刀枪之下,噤若寒蝉,簌簌发抖。

得知城破之后,忧心如焚的崇祯怔了良久,一言不发。

最后,崇祯长叹一声道:“罢了!苦我民耳!”

随即命人将太子、永王、定王送往外戚大臣周奎、田弘遇家中。然后让周皇后与田贵妃自尽。

天将微明之时,崇祯鸣钟召集百官,他想看看,大明养士三百年,在此国破家亡之际,可有一人愿为大明殉节。

可是没有。一个也没有。

据说当年南宋沦亡之际,二十万军民投海殉国,而如今大明沦亡之际,却没有一人前来陪伴左右。

事已至此,夫复奈何?

崇祯于是在王承恩的搀扶下,登上煤山。

此时天已破晓,东方露出了鱼肚色,山穷水尽、万念俱灰的崇祯跌坐在亭子里,望着远处满城的火光和震天般的喊杀声,欲哭无泪。

大明三百年的江山就这么断送在自己的手里了!祖宗留下的百世基业毁在了我朱由检手里了!苍天!尔待我何薄!

绝望的崇祯哭了一会,最后他咬破手指,书衣襟为遗诏,然后以帛自缢于山亭。

崇祯最后留下的遗诏,是用鲜血写就的: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想想也是有够凄凉的,崇祯作为一国之君,在这国破山河碎的最后时刻,只有太监王承恩一直陪伴在身边,与他一同缢死山亭。

崇祯最后的遗诏历史上一直有不小的争议,有人说他至死还在推卸责任,说百官误他。也有人说,从这遗诏可以看出崇祯此人性子本善,到死仍在体恤百姓,让李自成不要伤百姓一人。

不管怎么说,崇祯的确是一个勤勉的君主。历史上像他那样兢兢业业,夙兴夜寐,为国事操劳从未松懈过的君主,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从本质上讲,大明的覆灭,他崇祯的确难辞其咎,但他的过错在于他的能力问题,而无关人品。他在最后的遗诏中说的皆诸臣误朕,倒也不算完全推脱之辞。大明的覆灭,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朝廷诸大臣党争不断所造成的。

满朝大臣皆结党营私,内斗不休,能力本来就不怎样的崇祯又徒唤奈何?

崇祯还有一样也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君主被敌人俘虏或杀死的数不胜数,但临危自杀的却只有崇祯一人。

他以自己的生命,给大明‘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风骨画上了一个句号。

。。。。。。

通往襄阳的官道上,一条红色的长龙逶迤其间,在萧索的冬日里显得相当耀眼。

这正是墨离亲自率领的北上勤王大军,九万人马奔驰在山间的官道上,兵戈如林,旌旗蔽日,人喧马嘶,一眼望去不见尽头,绵延数里,声威甚是鼎盛。

离着襄阳还要大约二十来里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墨离下令大军就地驻扎,结寨宿营。

前锋的萧阳正在吩咐下去扎营歇息的时候,忽然远远听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不由得抬头看去。

只见前面迎面飞速奔来一骑,马上的骑士神情焦急,不住的打着马,拼命催动马速。

从他身上的装扮不难看出,这是信使,打马如此之急,可见一定有大事急报,到底出了什么状况?

萧阳连忙让人迎接那个信使,将他带到跟前。

那信使所骑的坐骑已经口吐白沫,体力不支倒下,那信使也是精疲力尽,喘着气艰难的说道:“将、将军,快带我去见大人,京城出大事了!”

中军大帐里,墨离、关锋、何镇北、萧阳以及东方瑾、李信等人均是凝神而坐。

信使称,崇祯五年十二月初四,李自成率部攻破京城,帝后俱陨,陈尸街头,满朝文武百官竟无一人收殓帝后遗体,只顾跪迎大顺军。

李自成原亦不许收殓,后顾君恩进劝,方才命人草草收葬。

李自成随后接见投降的朝廷百官,四品以下的官员任用了一批对大顺献媚的臣子,其余勋戚、文武官员俱都送到刘宗敏军营之内,拷掠索取金银,大抵家资万金者,则索要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刑,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

文武官员如是,民间百姓亦不能幸免。由于大顺军发展极其迅速,军中难免良莠不齐,许多士兵军纪极坏,加上李自成等人初入京城,喜不自禁,就像一个穷了一辈子的老乞丐一下子得到了无数的金山银山,心中的得意何止是忘形,简直就是忘本,要不然也不会让刘宗敏大肆索掠旧朝官员了......

所谓上行下效,李自成尚且如此,底下的兵将就更是变本加厉了。一时间,整个京城是鸡飞狗跳,家家倾竭,怨声载道,满城百姓却是敢怒而不敢言,好好的一个京城几乎成了人间炼狱......

墨离默默听完,神色凝重,良久不发一言。

王朝兴替,是天下大势,谁也没办法。但作为新朝,所作所为尚不如旧朝,让天下如何归心?难怪乎李自成进京不足一月便匆匆败退,这个人根本就没有一点眼光,真不知道宋献策、顾君恩等人是怎么会将他当作明主的。

关锋、李信等人俱是沉寂不语。可以说,除了墨离,这天下所有的人,尤其是老百姓都是把皇帝当作是自己头顶的那片天的,现在天却塌了,他们一时谁都没有回过神来。

震惊过后,东方瑾沉默了许久,缓缓开口说道:“大人,皇上不幸驾崩,眼下的时局,大人还须定个计策出来,尽快应对才是啊。”

是啊!现在怎么办?还要继续朝京师进发吗?

第162章 陵园遇刺第236章 老回回马守应第260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132章 星火燎原第35章 果儿表心迹第218章 大屠杀第100章 梁佩君秋后算账第37章 程青竹倒戈第230章 把你第三条腿打骨折第230章 把你第三条腿打骨折第42章 夫人,他要自己做大王第94章 红夷大炮第205章 三桂复仇,毛大献计第192章 李九成跑了第248章 另辟溪径破长沙第188章 援军来了第94章 红夷大炮第102章 双喜还是三喜第75章 曹变蛟的抉择第13章 阿济格第159章 丘禾嘉的兵报第245章 招兵买马第102章 双喜还是三喜第48章 有人虎口夺食第87章 曹文诏与林建岳第19章 离间计?第218章 大屠杀第282章 多尔衮之死第157章 传国玉玺第16章 小姨子千里送煎饼第201章 论功行赏第200章 毛承禄兵围莱阳城第103章 成亲进行时第109章 你可是要为袁贼翻案吗?第11章 战车第156章 柿子要挑软的捏第81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第145章 老子不要俘虏!第28章 商议第232章 大战前夕第37章 程青竹倒戈第140章 哭泣的大凌河城第274章 大凌河之殇第54章 巴老刀来寻仇第278章 史可法自杀第272章 辽东剧变第282章 多尔衮之死第188章 援军来了第20章 一怒冲天第47章 生产训练两不误第176章 粮草危机第135章 关锋出援第5章 墨大人你好坏哟第113章 伏击第43章 墨离的野望第173章 十一抽杀律第277章 南京的危局第163章 曹变蛟的态度第251章 拯救张献忠妻妾第174章 飞来横财第175章 阴谋隐现第96章 招安?第262章 洞庭湖水师第97章 曹文诏的感触第28章 商议第160章 封赏,分化第161章 出人意表第64章 加盟第179章 过此剑者死!第2章 变故鹊起第175章 阴谋隐现第82章 分歧第115章 水克火第76章 凯旋而归第105章 廷议第183章 颠倒黑白第264章 陈婉儿的尖叫第72章 曹变蛟来了第285章 前世今生第286章 不是结局的结局第216章 鏖战棋峰山第151章 重围,困局第131章 苏家姐妹第255章 长沙商议第94章 红夷大炮第14章 战后第45章 第一次第216章 鏖战棋峰山第255章 长沙商议第115章 水克火第135章 关锋出援第282章 多尔衮之死第100章 梁佩君秋后算账第280章 四省总督第190章 借题发挥?一路向西第127章 周遇吉阵前请命第245章 招兵买马第250章 湘云郡主第113章 伏击第247章 长沙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