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郑家

“报告!”门口一个身穿白色制服的年轻军官“啪”的一下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道:“海军上士郑森前来报道。”

“进来吧,上士。”做在办公桌后的孙露指了指面前的椅子和蔼的说道。

“是,司令。”郑森摘下黑色军帽忐忑不安的坐了下来。自己两个叔叔郑芝魁和郑鸿逵密谋反叛畏罪自杀的事情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了。福建水师在长江口的两支舰队目前均已被义勇军扣留。郑森本人并不知道这件事。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否参加了这件事。按常理来说自己现在早该被抓起来了。最少也得从军队开除接受检查才是。可部队到目前为止都没对自己采取过任何的措施。这让郑森很是不解。不过他并没有趁此机会逃走。因为在郑森看来自己的家人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自己理所当然的要接受惩罚。如果司令现在就宣布要逮捕自己,自己也会坦然面对的。想到这里郑森心中一片释然。他正襟危坐镇定的注视着孙露。

看着眼前郑森坦然的眼神孙露能感受到此刻他心中的问心无愧。确实,从内部调查的结果来看郑森并没有参加这次的叛乱。甚至都没证据证明他的父亲郑芝龙也参与了此事。也正因为如此孙露今天才会特意找郑森来谈话。只见孙露翻了翻面前的文件说道:“郑森上士,从这上面的记录来看。这次两淮战役你的表现很不错。根据记录显示当时是你第一个带队冲上敌舰并亲手格杀对方的提督的。第一次参战能得到这样的战果实属不易。而在扬州之战。当时也是你及时发现了袭击旗舰的水鬼。使得旗舰幸免遇难。”

原本做好最坏打算的郑森眼见孙露一上来就说自己的战功不由的脸红起来。正当他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时却听孙露继续说道:“因此,部队决定将你调离第三舰队。”

郑森听自己被调离舰队的命令后心中不禁苦笑了一下。该来的终究会来的啊。虽然自己很舍不得离开舰队。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或许是最轻的处罚了吧。于是郑森无奈的立正道:“遵命,司令。”

郑森无精打采的样子让孙露暗暗一笑。她摆了摆手示意郑森坐下后继续说道:“上士,我还没说完呢。从即日起水兵长郑森升任第二舰队战舰飞虎号二副。所以从现在起你就是少尉了。”

“二…二副?少…少尉?”郑森张大着嘴巴惊讶的看着孙露。这个变化对他来说实在太突然了。以至于他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这是调令。你自己看吧,少尉。”孙露一边将文件递给郑森一边饶有兴趣的看着郑森惊讶的表情。这表情不亚于当初跑来给郑森求情的陈奇策看到调令时的夸张表情。

郑森双手颤抖着将调令连看了两遍才敢相信这是真的。升任二副调入第二舰队。这哪儿是惩罚简直是嘉奖。激动万分的郑森此刻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他甚至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简直是再世为人嘛。可是,可是为什么要嘉奖自己呢?自己现在可是牵涉了反叛大案啊。就算自己不知情没有参加。可是自己的叔叔是主谋。这种事应该是要诛九族的啊。百思不得其解的郑森结结巴巴的问道:“可,可。司令,我的两个叔叔策划了这次的叛乱。况且密谋反叛这是,这是要诛九族的罪行啊。”说到最后一句郑森不禁握紧了拳头。他仿佛已经看见义勇军的舰队同郑家舰队在海上开战了。一边是自己的家人,一边是自己的战友郑森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血将东海染红。郑芝魁和郑鸿逵这次愚蠢的行动无疑是将郑家陷入了不忠不义的境地。

“对于这次的叛乱事件。只有证据表示你的两个叔叔是主谋。但没证据显示你知道并参与了这件事。但你的表现和能力足以接受这样的嘉奖。一人做事一人当。你的两个叔叔已经为他们的罪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朝廷以后不会再搞株连了。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父亲也没参与此事的话。那他依然是大明的总兵。”孙露郑重其实的宣布道。对于株连这种做法她一向很是痛恨。统治者搞株连一是为了威吓百姓;二是源于他们自己内心的恐惧。将株连推向及至的是明和清两代。可统治者并不知道他们株连残杀掉的不止是反对者。更是一个民族的骨气和脊梁。说实话,孙露也害怕。可是她依然强烈的反对搞株连。若真有人要找她报复的话。她孙露就站在这里随时奉陪!

孙露话音刚落,郑森就啪的一下跪了下来向她磕头道:“大人对郑家的大恩大德。郑森永生难忘。”

孙露连忙一个箭步上去扶起了郑森说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大明的军人上跪天地下跪父母。你这是干什么。”可无奈郑森的力气确实大,硬是磕完了三个响头才肯起身。看着郑森倔强的样子孙露不由的感慨万分。以前听说郑家惟一的忠臣,只有一个郑成功。看来所言非虚啊。想到这儿孙露话锋一转严厉的说道:“不过,话又说过来。若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的父亲参与了这次的阴谋。甚至他就是主谋之一。你又当如何呢?”

郑森听罢不由的一楞低着头拽紧着拳头久久没有发话。时间就象是在一刻凝结了一般。过了半晌郑森象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终于抬起坚定的说道:“若父不能为忠臣,那子不以为孝子!”

孙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郑森的这种反应让她很满意。这才是一个忠臣孝子所应有的反应。在国家与亲情间做选择不是件轻松的事情。郑森说出这句话是需要有足够勇气的。看来自己这次没选错人。只见孙露拍了拍郑森宽厚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道:“有个方法能让你父亲向天下证明他的清白。就看你怎么做了。”

泉州、郑府

烛光不住的跳动着映着大厅里的人影也随之扭动起来。此刻坐在太师椅上的郑芝龙正紧锁眉头看着手上的书信。这是自己儿子郑森的亲笔信。是来劝他去南京向朝廷澄清这次叛乱的。这是儿子两年来第一次给家里写信。竟然是为了这事。郑芝龙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苦笑。郑森是他几个儿子中最聪慧的一个。他不但进入了南京国子监读书。更是拜江南大儒钱谦益为师。这让没读过多少书的郑芝龙很是自豪。他希望的郑森能好好读书将来博取个功名可以入朝为官。不再走自己的老路。真正意义上的为郑家光宗耀祖。可是大木最后还是上了船。连书都没读完就跑去当水手。还投到了那个女人的麾下。可也就是他的这个擅自决定使得郑家同朝廷现在的关系变得异常的微妙。

郑芝龙将手中的信折好塞回了信封。顺手拿起了桌子上摆着的另一封信。这是现任兵部尚书孙露的亲笔信。兵部尚书?记得第一次在海上见面时那丫头不过是个游击。待到他们第二次在福州见面时对方已同自己平起平坐同为总兵了。而如今一幌一年多过去这丫头竟然成了堂堂的兵部尚书。已然把持朝政成了内阁的首辅。她大概是大明有史以来唯一一个海贼尚书吧。真是后生可畏啊。对于孙露的实力郑芝龙自己心里很清楚。所以在经过台湾之战后他就一直采取合作的态度。但这次郑芝魁和郑鸿逵的举动却将郑家完全推到了香江商业协会的对立面。由于他们同吴三桂的关系更是让郑家为人所不齿。可是这女人在信上的口气却很是诚恳。难道是想把自己引到南京再下手吗。额头上的皱纹映着烛光使得郑芝龙顿时苍老了许多。只听他长长的叹了口气扫视了一遍郑影等人道:“你们看这事该怎么办?”

面对郑芝龙的提问下面的几人虽然一直在窃窃私语却没有一人肯回答。这些个人各各都是海贼出身见识过大风大浪。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清楚这次面对的对手的实力。这次的对手不是朝廷的酒囊饭袋。而是同他们一样驰骋于东亚海域的“海盗”。他们有些什么勾当,会些什么勾当对方都清楚。更何况对方是消灭了几十万辫子兵的义勇军呢。

“大哥,我看那女人没按好心。老三他们这次可是摆明了要反那女人。而且还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虽然老三他们现在都死了。可是那女人会就此善罢甘休吗?依我看就一句话横竖都是死。我们也不能让她有好日子过。”沉默了半晌郑芝豹终于首先发话道。

“有勇无谋的家伙。照你的意思是想和义勇军舰队干一场?别忘了我们还有一半的舰队被扣在长江口呢!”郑影白了一眼驳斥道。

“你小子就很行吗?是谁被人三吓两哄的就撤出了仙霞关。那女人一抬手你小子的腿都发软了吧!”郑芝豹不甘示弱的回应道。还挑衅着做了几个下流动作。

“你有种,我现在给你百十条船你敢出海吗。”郑影见状忍不住要上前教训郑芝豹。却被郑芝龙给阻止了:“好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别人都到家门口了。还有心思起内讧!”被郑芝龙这么一吼。郑影和郑芝豹都安静了下来。其他几人更是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就此触怒了郑芝龙。郑芝龙当然知道孙露不会按好心。现在的郑家对她来说是尾大不掉。她不借此机会灭了郑家才怪呢。可是知道又能怎样呢?义勇军的舰队已经在泉州港外徘徊了。仙霞关等重要关隘现在均在义勇军的控制之下。对方看样子是早有准备的。而自己事先连个准备都没有。这都要怪郑芝魁的肆意妄为。是他和郑鸿逵的愚蠢将郑家数百口人陷入了生死存亡之地。是要背水一搏还是就此投降换取朝廷的赦免。郑芝龙自己都有些犹豫不绝。

这时却听一旁的郑蜒福拱手说道:“老爷,依我看这次的事情均是三老爷他们听信谗言擅自行事的结果。朝廷和孙尚书恼的是他们勾结满人。但是从目前江南传来的消息来看这次朝廷虽然杀了不少叛乱者。却没有株连他们的家人。看来朝廷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毕竟皇上快登基了。再说少爷和水师的其他将领都没事。这说明孙尚书还是相信老爷的。老爷这次若是去了南京一来可以澄清这次的叛乱同郑家无关。二来也可以表示郑家是绝对忠于朝廷的。”

郑蜒福的一席话说得其他几人连连点头称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郑家也算是家大业大。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再也不用想当年那样在刀口上混饭吃了。有了家产;有了田地;有了家人他们再也不能想以前那样毫无顾及了。或许投降示弱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呢。不少人都在自己的心中这么盘算着。

“放你**狗屁!要去南京的是我大哥。又不是你们几个龟孙子。万一那女人翻脸不认人把大哥给扣下来怎么办!万一那女人学曹操把大哥象马腾那样杀了怎么办!”郑芝豹马上跳起来拔出刀反对道:“你们难道忘了当年是谁在刀口上舔血为你们打出了如今的局面。又是谁让你们保护你们的船队横行四海。谁要是在这里再说这样没良心的话。我让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住口!芝豹你给我把刀子收起来!”郑芝龙厉声呵斥道。他顺势扫了一眼大厅里其他的人。发现他们的脸色都有了些异样。郑芝豹话无疑是触到了这些人的神经。他们中恐怕已经有不少人同香江商业协会勾搭上了。弄不好自己前脚同义勇军开战,他们后脚就将泉州献于孙露了吧。这仗如何能打呢?一瞬间无数个念头在他的脑中闪过。终于郑芝龙沉吟了一下无奈的说道:“准备行装,芝豹你随我即日起程去京城向朝廷谢罪。”

【……】@!!

()

65 朝鲜自称小中华莫卧儿吸引众列强第23节 赐名185 苏伊士公爵会公爵欧罗巴君主助君主第29节 隆武皇帝(上)第47节 开封之战(一)116 乔议员感叹新预算王公子探听新内阁第360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黑色柳丁第5节 湿牛皮第5节 帝都风云(五)第23节 休整第3节 帝都风云(三)第258节 闻死讯弘武帝神伤 论国策皇长子出彩第31节 百家争鸣第275节 围汉城黄首相得意 收战报弘武皇惊喜第二节第8节 银圆第279节 哥萨克奇袭中华营 夏完淳暗自愁补给第240节 中华使会场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报136 为社稷孙露挽能臣经商会家明论殖民第13节 设女官女皇肃宫廷解小脚名媛迎圣意第250节 诠宪政子壮引黄老 结本土新学终脱胎第300节 袭亚丁海军惹众怒 议政厅弹劾遭否决第13节 盛宴(五)第264节 镇海公书房图运河 杨夫人府邸宴贵客第274节 临大敌朝鲜忙党争 中华军月夜登仁川第7节 铜钱第348节 闻捷报百姓忧物价 姚钦差乔装探消息103 输官司县衙门道歉鸣不平懵书生抗议139 世泽忧叹商人战争存古坚持军人职责第18节 红月168 弘武帝北访收番王两重臣为国起争执第222节 排外运动杀戮四起 伊藤仁斋巧柬藩主第38节 洛阳之战(三)第15节 潜在规则56 贤亲王赞慕牛津圈玻意耳执意赴中华第220节 王夫之归京遇故友 冒辟疆升职待入阁第32节 除夕笛声第5节 帝都风云(五)160 准葛尔汗兵临满寨睿亲王亲赴鸿门宴35 汤神甫承接育婴堂弘武帝修编教材书第1节 明朝的绿野仙踪第30节 隆武皇帝(下)137 吸教训君臣论治财议金融中华谋霸主第3节 新加坡总督第329节 弄玄虚摩根得先机 为歼敌施琅纵英舰第377节 报父仇英王算旧帐 抗王权议会争贷款 黑色柳丁第268节 闻征朝欧洲使忧心 献书信倭使挑民愤153 证身份完淳细盘问投朝廷汗王献粮仓第268节 闻征朝欧洲使忧心 献书信倭使挑民愤第5节 奇货可居98 聘讲师夫之访老友收行装炎武回故里第219节 析局势众儒论国会 生歧异好友两分道第215节 查资料讼师遇刁难 整风气晓秦训下属第282节 鞑靼众部连手结盟 苏赫巴鲁算盘落空158 退冬营三桂造防线碰钉子藩酋笼罗刹90 睹龙舰倭朝怀鬼胎入绝境荷兰议投降第9节 川藏道朝廷设茶行 滇藏道流寇课重税第327节 下决心施琅意决战第222节 排外运动杀戮四起 伊藤仁斋巧柬藩主第332节 追友军郑森赴战场 卡奇湾旗舰对旗舰35 汤神甫承接育婴堂弘武帝修编教材书35 汤神甫承接育婴堂弘武帝修编教材书70 俄使献宝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测第8节 盛宴(三)第30节 欧洲之行第286节 孙特使古寺劝李淏 金判书夜访说施琅194 大殿外群臣起猜忌暖阁内尚书柬忠言第272节 朝鲜王改革频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敌第29节 隆武皇帝(上)第17节 国会(一)185 苏伊士公爵会公爵欧罗巴君主助君主第二十二节112 官府议会相持如宾各省议员暗自较劲第37节 决战牧野(三)113 易新主准葛尔崛起擒西疆孙女皇故纵第24节 东路第4节 公试第10节 江左诸府199 征倭国两军拟计划请出战皇子闯大殿184 为峰会罗威细进言债台筑英伦局势乱第二十四节61 齐联手王罡筹农校释新政众儒探渊源45 东印度公司自谋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价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临覆灭倭舰殊死搏第40节 对马基地第二十一节第215节 查资料讼师遇刁难 整风气晓秦训下属第二十一节第343节 呈计划张家玉面圣 调部署李定国回京第33节 芝兰第八节第217节 纳新术中西学互补 科学院女皇解众疑第32节 除夕笛声71 五世达赖应邀入京中华女皇赐赏屏风第229节 更内阁中华起风云 会重臣跛书生明志第32节 谍影重重第286节 孙特使古寺劝李淏 金判书夜访说施琅第十九节第298节 驾龙舰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华侨受封赏第39节 杨府夜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