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

寒露有三候,一曰“鸿雁来宾”,即气候转冷,天空现鸿雁大举南迁之兆。

二曰“雀入大水为蛤”,是说鸟雀销声匿迹,海边蛤蜊上浮,以其条纹颜色与雀鸟相似之故,被认为是雀鸟入海,变为蛤蜊。

三曰“菊有黄花”,意为菊花开放,满园皆黄。

寒露之候,便是进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月份。

这对于农人来说,当然是意味着一整年的忙碌即将画上了句号。

但是对于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来说,却是一记相当严厉的警告——再过一个月便要入冬,不仅攻守难度相应增加,一应补给都与春夏之时全然不同,特别是对于劳师远征的大军来说,如果不能在这个月内结束战争,或者退回原籍的话,那便要面临着最严峻的辎重考验!

或许是因为这个缘由,又或者是南唐出兵八个月,那些淮南、江东之兵早已思乡情切、师老兵疲。

因此姜炎在九月初八这日率领着太原驻军倾巢而出,在泽州城下与陆鸿进行了一场舍生忘死的大决战!

最后结果是陆鸿凭借泽州城坚固的城墙,以及韩清、司马巽的紧急驰援,将南唐兵马逼回了太原。

而陈州王坐镇龙门,从关中道各州调集兵马和物资,已经聚集了近十万新军,加上一个多月来赶到韩城的勤王兵数万、泽州城所属数万人,总计超过二十万,已经完全有能力与南唐正面相抗!

如果再算上刚刚攻破幽州,并且直线南下的扶吐瀚部五万兵马,北都太原府已经完全处于大周的包围之中。

姜炎之所以会倾尽全力攻打泽州,因为泽州扼守住了南唐经过京畿道洛阳,向太原运送辎重的路线……

也就是说,自打陆鸿在泽州站稳脚跟的第一天开始,太原方面就再也没有接到过南唐的一粒粮食。

而且由于朱氏商号在暗中高价收走了太原周边数州的所有余粮、棉料、成衣、皮子,所以等到姜炎派人从占领区收集这些物资的时候,却发现太原以及周边的商户、民户们,已经穷得只剩下钱了……

于是终于引发了那场争夺辎重道路的大战。

不过陆鸿既然派朱胤提早开始收集物资,自然便早早做好了迎接姜

炎的准备,最终也在姜炎兵多,而陆鸿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双方都获得了一个不胜不败的结果……

即便姜炎在这一战当中并没有遭受多大的损失,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南唐大军进退不得,又要进入冬季,战败也是迟早。

没想到,大周举全国之力都没能打败姜炎,而姜炎却轻轻松松地在时间面前显出了颓势。

岁月,果利器也!

九月初十,刚刚过了寒露没两天,陆鸿便着皮休和司马巽等守城,自己带着从共城赶来的萧婉,一道儿去往韩城面见丰庆帝。

契丹向大周称臣,大周册封女王萧婉,这其中的细节双方是早已通过声气的,这次也只是走个过场,等扶吐瀚完全接收河北道之后,滞留在共城的契丹军便将返回塞北,重归松漠草原。

其实说是去韩城听皇帝的封赏,主要还是要带萧婉与陈州王见见……

如今太子虽然病情有缓解甚至康复的迹象,丰庆帝的身体却每况愈下。

韩城虽然还在简陋的临时行宫之中保留着朝会制度,但是丰庆帝不上朝久矣,小事皆由政事堂宰相合计,有大事不决者,转呈龙门,由大郎、三郎听调。

因此萧婉去韩城是真正走个形式,龙门之会才是重中之重!

在萧婉随着陆鸿到达龙门之时,太子与陈州王并列仪仗摆出十里之外,分别由太子独女广平郡主、陈州王长子荥阳郡王代劳迎接。

陆鸿这次没有骑马,他的迟行交给小金子牵着,紧紧随在车驾后方。

他今日乘了一辆大车,因为在与姜炎交战之时,他的左腿受了一些轻伤,用军医的话说,就是需要“静养”,以免触动伤口、延缓愈合。

其实他倒并没有伤到无法骑马的地步,但是他宁愿躲在这车里,好过跟广平、荥阳他们乱七八糟地见礼,或者和韩城赶来的朝廷命官们虚头巴脑地互相吹捧……

其实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他不想去见陈州王。

这次回来之前陈州王便已经知道他腿上负了伤,但是仍然请他勉强坚持,陪着萧婉回龙门一趟。

——这当然是有重要的事情找他商谈,或者说与他通个气。

也不知是泽州

路远,还是本身实力足够的原因,自打陆鸿开始攻略胡人以来,陈州王便不再试试都请教他的意见了。

比如说,前几天王兖便奉了李安的命令,偷偷摸摸率军攻下河西、郃阳以及宝鼎三城。

陆鸿听说这个消息是在前天早晨,还没等他回过味来,晌午便接到了陈州王请他送萧婉来龙门的信。

李安在信中还专门为“不请而战”这件事向陆鸿道了歉,并且嘱咐他不要放在心上……

陆鸿看完信之后,简直哭笑不得。

这陈州王想给自己的亲信捞点功劳很正常,派人给自己打个招呼就行,他不介意放权下去让王兖自决,又何必如此偷偷摸摸地先斩后奏?

此时萧婉穿了一身正式而且华贵的衣袍,也在这宽大的车厢之中,就在陆鸿的对面。

她听着车外山呼海啸一般的依仗,以及婉转铿锵的丝竹乐器,眼中浮起一抹笑意,望着陆鸿说道:“陆帅,马上进了城,我们恐怕没有单独说话的机会了。”

陆鸿半躺在车中,闻言笑道:“哦?你有悄悄话儿对我说?”

萧婉翻了个白眼,随即想到当年在平海军,被陆鸿捉住问讯的情景,只不过当日她是契丹公主,更是陆鸿的阶下囚,今日却已成为契丹女王,与眼前这位大周的兵马统帅平起平坐,也算是造化弄人了。

她脸颊上飞过一抹红晕,轻轻啐了一口,说道:“你很美吗?我只是瞧在当年你放过我的情分上,给你提个醒——你们那位陈州王,可不是甘居人下之辈,特别是居于自己的臣子之下!”

陆鸿当然明白她说的是甚么意思,这一次李安秘密派王兖出兵,替自己的亲信捞功只是一方面,更大的目的,就是要渐渐脱离陆鸿在军事上一言九鼎的控制,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他笑了笑,并没有在意,说道:“眼看着尘埃落定,交权这种事迟早也是要提上日程。我这次回去也打算卸下一部分担子,稍微能够喘口气……不过谢谢你,咱们就算是朋友罢。”

他说着眨了眨眼,向萧婉伸出手来。

萧婉也真诚地笑了起来,伸手与他相握,点头道:“不错,我们是朋友。”

(这章就算补的罢……)

(本章完)

第二百四十九章 辞行第二百七十六章 连环计(二)第六章 大周团练兵第二十五章 㶟水第四十八章 战后的青州城第三百零一章 夙愿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财主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战第三百七十章 说客(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监军巡察使第七十八章 是祸躲不过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伤的温司马第二百三十八章 仁贵坊中恶斗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的宁静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凶险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动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会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写在前面的废话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战(六)第一百五十一章 广边军大寨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气的神武卫第一百三十五章 圣意难猜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书信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一百五十六章 难以捉摸的形势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三百五十二章 进宫去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问题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缴海匪(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雾消散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伤的温司马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诡异气氛(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军官们的心思第二百六十二章 立功还是捅纰漏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凶险第二百六十章 新罗兵败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周的烦恼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决定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诱惑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九章 陆鸿的伤势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锁安东的钥匙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的宁静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萧婉出逃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与政事堂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岂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百七十五章 连环计(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觉悟第二百零二章 安东是个大难题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缴海匪(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军的墙角第三百七十八章 神都的诡异气息第四十一章 请君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兵助阵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二百五十章 不约而同的来访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驿第二百七十五章 连环计(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辞(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机推演论第十九章 神秘的朋友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邺城(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诡异气氛(下)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爷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难做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战第三百七十章 说客(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乔迁酒宴(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厨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将军第三百零四章 所谓“军法”第九十二章 长亭送君别第三百零九章 临泉王之死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当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爷第四章 鲁国公大驾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变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六章 大周团练兵第九十二章 长亭送君别第七十四章 被抓了现行第二百零二章 安东是个大难题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问题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