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狼烟起马踏南国

太平二十六年初,李隆基召集大军一百万,以李嗣业为先锋,以高仙芝为统帅,全力攻宋。

在王维的暗示下,朱逢春放开镇江关,任由大唐军队进入宋国。

唐宋两军在金州相遇,惊天动地的大战爆发了。

唐国处心积虑,准备充足,瞬间攻破了宋国的长江防线,不到一年时间便占领了宋国十二个大州,胜利空前。

大唐内举国欢腾。

以前宋强唐弱,宋国屡屡进犯大唐南岸,唐国只能勉力支持,委曲求全,现在唐国强大了,可以压着宋国打。

看着一车车从宋国运回来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以及无数美女、奴隶,大唐百姓自信心爆棚。

洛阳城中,长街之上,时时可以听到山呼万岁的声音。

李隆基站在望岳楼上,这座楼是皇宫里最高的阁楼,可以清晰地看清洛阳的全貌。

听着宫外传来一阵阵山呼万岁的响动,李隆基异常满足,脸色忽白忽红,有些癫狂。

这些愚蠢的百姓啊,果然够短视,只要让他看到一点点好处,他们忘记以前的不满、怨愤,因此解决国内矛盾重要的手段就是对外战争,把矛盾转向国外,或者说把主要矛盾变成次要矛盾。

知道了这个办法,当皇帝很简单,即使国内民怨沸腾,只要取得一场了不起的胜利,所有的怨气都会瞬间消失。

这就是李隆基当了一百多年皇帝得出的经验。

哼,谁还敢说朕是昏君?

李隆基看着远处的长街,嘎嘎嘎地大笑起来,皇宫上飞起了一群乌鸦,向着南边飞去。

“来人,把郭子仪带进来!”

“遵旨!”

不一会儿,须发皆白的郭子仪就被带到了望月楼上。

李隆基看也不看郭子仪一眼,微微眯着眼睛,自得地道:“郭子仪,听到了吗?他们在喊万岁呢!”

郭子仪不在乎皇帝的神情,捋着胡须看着洛阳,半晌,他出声道:“陛下,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胜利,军队该撤回来了!”

“撤回来?”

李隆基古怪地看着老头子,“哈哈哈,我大唐挥军百万,无往不利,此次大唐的目标是直捣龙穴,一统天下,怎么能后撤呢?”

“哼!年龄越老,胆子越小,郭太尉你已经老了,这天下再也没有了你的战场,你回家去吧!”

李隆基不屑地说道,他记得先贤说过,无论多大的年纪一定要保持着年轻时候的激情与野心,才能勇往直前,取得非凡的成就,而现在自己依然还有激情,可郭子仪这个老头子真的老了,在如此大好形势面前,他居然说出撤军的昏话,可悲可笑!

“陛下,宋国底蕴深厚,国力强过大唐多矣,如今大唐不宣而战,孤军深入,一旦宋军反应过来,大唐必败,望陛下莫要被眼前的小胜蒙蔽,早早撤军是为上策。”

“哈哈哈,我大唐攻势气势如虎,宋国能有什么办法抵挡,你说宋国底蕴深厚我相信,但宋国的底蕴都是依靠文道修士,别忘了当今天下的形势是,文道衰弱,武道崛起,宋国的底蕴十不存一,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在开战之前,李隆基招一干心腹大将商议攻宋事宜,高仙芝王子腾等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高仙芝等人认为,圣女教覆灭之后,宋国的形势趋于稳定,此时不是攻宋的最好时机,最好的时机应该是小梁国与宋国开战之后,大唐趁机起兵,或许能坐收渔翁之利,现在确实不是好时机。

而且大唐与妖族战争结束不久,西北各地在花费大力气重建城池,国内徭役繁重,赋税加重,经不起大战的消耗。

更重要的是,唐宋两国缔结过和平条约,宋国军队没有冒犯唐国,唐国有什么借口攻打宋国呢?

要知道没有合理的借口就向同盟国发起战争,是不得人心的,史上称之为无义之战。

不义之战,会丧失民心,高仙芝等人希望皇帝三思而后行。

哼哼,不义之战?

以戈止戈,一统天下,让世间再无战争,便是最好的名头,怎么说没有出兵的借口呢?

李隆基不顾几人反对,坚持发动一统天下的战争,现在又听到郭子仪说此战必输,心情能好吗?

“郭太尉,你认为大唐会输?”李隆基冷笑道。

郭子仪望着南方的烟尘,叹道:“灭国之战,当步步为营,开战之初,当提前谋划十数年,暗暗积攒力量,强大本国实力,同时要暗施手段,削弱敌国,低弱我强之时,当寻找一个恰当的借口,这个借口必须是正义的,战争爆发之后,应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够了!”

李隆基不客气地冷笑道:“朕曾经率军把岳飞赶回了南国,又暗中指挥王玄奘灭掉了长江联盟,略施手段消灭了妖国,朕久历战场,战果辉煌,怎么攻打宋国,岂用你教?”

李隆基认为自己功勋昭著,在治国理政、军事战争上都有相当高明的表现,何必要听一个老头子在这里啰里啰嗦呢?

他细长的眼睛微微眯起,冷冷一笑,“郭太尉,你认为此次攻宋之战必败无疑?”

郭子仪认真地点了点头,叹道:“可惜了百万大唐儿郎,可惜再也不能回到北岸了。”

“哼,愚夫之见,既然你如此笃定大唐会输,要是此战大唐胜了又如何?” www⊙тт kǎn⊙¢ O

“任凭陛下处置!”

“好!”

李隆基大笑几声,冷色忽然变冷,一挥大袖,向楼下走去。

“大唐胜了,你就自我了断吧!”

李隆基的声音冷冷地传了过来,郭子仪听了,苦笑一声,“遵旨!”

要是大唐能胜,他宁愿自己死。

......

宋国汴京,皇宫大殿。

“各位爱卿,唐军就要攻到汴梁了,你们还没商议出对付唐军的办法吗?”

龙椅上,赵祯五十多了,头发花白,脸上有了皱纹,下颌蓄起了长长的胡须,他看着大殿中议论纷纷的众臣,神色很不满意,脸上的神情愈发严肃。

“陛下,各州军队正在向黄州开拔,不日就能抵达前线,倒是有一定能将唐军赶出去。”枢密使夏竦躬身回道。

“赶出去?”

赵祯十分不满,“唐军破了我大宋数百城池,屠戮我大宋子民数十万,抢夺财宝无数,只是赶出去?”

“这...”

夏竦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大唐军实力强大,其中各族士兵混杂,妖魔鬼怪都有,战斗力十分强悍,而宋国文道势力衰弱,武道一直受到文道的压迫,几十年内,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集中大宋全国之力,能勉强做到赶出去,收服失地已经很不错了,再想干点别的,宋国无能为力。

“范相,大宋已经沦落到任人欺凌的境地了吗?”赵祯不满地看着新任宰相范仲淹,希望他不要在继续沉默下去,要尽早拿出一个主意来。

范仲淹叹了口气,神色间有些无奈,这一次大唐的攻势实在是太突然了,令人措手不及。

本来根据潜伏在大唐里皇城司探子汇报,前两年大唐国内发生了巨大的变故,李旦突然驾崩,李隆基复辟称帝,老皇帝登基后,就开始轰轰烈烈地兴修皇宫、修筑运河,这些迹象表明,老皇帝打算享乐了,天下即将会进入一个和平时代。

不料皇帝突然性起,不宣而战,召集百万大军从对面打了过来。

莫名其妙!

正常来说,老人都是求稳,可李隆基这个老家伙,做起事来居然这么冲动,毫无理智。

只有小孩子,才会无缘无故挑起战斗,可李隆基偏偏这么干了,宋国没有防备,从开战之初便吃了大亏,直到唐军即将打到京师,宋国朝廷才反应过来,敌人来了,该准备猎枪了。

可是宋国大部分军队都集中在长江沿岸,以及梁国边界州郡上,等到唐军冲破了长江边军的防御阵线,宋国就像是一个剥了皮的香蕉,等着被人一口口地吃掉了。

即使范仲淹智力无双,此时也拿不出好的办法来应对当前的局势,唯一的做法就是召集各州军队,对唐军实施反包围,但一切都需要时间,大宋幅员辽阔,从各州郡调集来军队,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半年呐,那个时候唐国前锋军应该已经打到了汴京吧!

看着皇帝紧皱的眉头,范仲淹叹了口气说道:“陛下勿忧,此次战事,我大宋必胜!”

赵祯眉头一松,“爱卿说来听听!”

“遵旨!”

首先,不得人和。

王玄奘才统一西北不久,大唐国内才安定不到十年,人心思安,百姓不愿意看到战争。而且李隆基谋杀了亲子,逆势称帝,他不仅没有想办法安抚百姓,稳定人心,竟然大型水利工程,增加赋税,搜刮财宝,且罢黜了王玄奘等一干实力大臣,此人逆天行事,心思阴毒,贪图享受,刚愎自用,自私自利,不得民心,也不得众臣的拥护,他发动的战争最多能取得微小的胜利,最终必然失败。

其次,不占地利。

唐军发兵百万,孤军深入宋国,补给不继,粮草不足,身在异国作战,军心不稳。而大宋初期虽然小有挫折,可这种失败也能激起宋国百姓同仇敌忾的心气,宋国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唐军,只要指挥得当,未尝不能一口将这百万军队吞下。

第三,天时不宜。

唐宋同为人族国家,双方国内的形势都比较太平,此时实在不是开战的好时间,唐国的进攻好像一个小孩子的随口的决定,莫名其妙。

“范相公,依你之见,唐国必败,可我大宋又该怎么战胜唐军呢?”赵祯问道。

范仲淹思虑良久,说道:“我们需要时间!”

“时间?”

赵祯无奈,“多久?”

“快则半年,慢则数年!”

“还是快一些吧!”赵祯有些等不及了。

“遵旨!”

半月后,宋国从各地召集五十万军队,以王安石为最高统帅,以韩琦为中军统帅,以杨文广为前锋,抵达黄州前线。

经过数月的攻防战,双方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

“报!!”

wWW✿ttKan✿CO

大梁城,梁王宫中,一个侍卫快速地跑进了大殿里,向宋江禀报道:“启禀大王,唐国密使正在殿外请求接见。”

“唐使?”

宋江微微一笑,对身边的长须书生说道:“又让吴先生料准了。”

“哈哈!”

吴用抚着长须,面有得色。

“快请唐使进来!”宋江吩咐道。

“喏!”

不久侍卫从宫外带进来一个中年胖子。

“大唐皇使何德拜见梁王!”

胖子知道宋江是个贼头子,心中鄙夷,只是敷衍地拜了拜。

“何德?”

宋江没有听过此人,看向吴用,吴用也摇了摇头,表示没听说过。

“你在唐国是什么官儿?”

“梨园执事!”

梨园执事不算什么官职,只是管理梨园的一个小吏,因为梨园是李隆基的班底,这个何德也自然是李隆基的心腹。

李隆基多疑,担心计划泄露,所以这一次他派人出使梁国,没有找别人,只找了一个心腹。

宋江知道梨园是李隆基寻欢作乐的地方,一介执事,也不过是李隆基手下的弄臣、下人,他的心中有些鄙夷,大唐无人了吗?竟然派一个下人过来当密使,岂有此理!

“咳咳!”

看到宋江脸色不好,吴用担心宋江发怒,轻咳几声开口道:“贵使来此有何贵干?”

何德向北边抱了抱拳:“代陛下传一句话来!”

“说!”

看到何德装模作样,宋江十分不屑。

“陛下问,大唐攻伐宋国,梁王此时不动,何时动?”

宋江皱眉:“什么意思?”

何德心中鄙夷更甚,真是没有文化的草寇,这么明显的意思都听不明白?

“我大唐陛下的意思很简单,大唐出兵攻宋,宋国无暇应对,梁国应当及时出兵,攻占宋国南方各州,必定能一举而定,我大唐陛下愿意与梁王共享宋国,梁王千万莫要错过这个好时机啊!”

宋江与吴用对视一眼,忽然拍了下手掌,“哎呀,真是个好主意,要不是贵使提醒,本王差点就忘了。”

“不错不错,宋国全力应对唐国,后方必定空虚,我梁国只要全力一击,必定能攻下汴京!”吴用拍着扇子说道。

“是极是极!”

宋江黑着脸看着吴用,“军师,这么好的计策你怎么想不起来,本王差点就错过了一统南国的好时机啊!”

“小生知罪,请大王饶恕!”吴用诚惶诚恐地说道。

“哼!幸好何大人来的及时,不然你的罪过就大了。”

宋江冷哼一声,大声道:“来人,快快设宴招待唐使,万万不可怠慢了恩人!”

“喏!”

第290章 种出一座花果山第068章 愚溪诗出文王现第459章 途中他乡遇故知第453章 口含天宪真牛逼第485章 拿什么跟他们斗第285章 梁山是个好地方第147章 知天命贾敬入道第351章 石破天惊孙悟空第049章 遇旧人再识新人第446章 万般大小皆由心第317章 惊天一令诛万妖第453章 口含天宪真牛逼第123章 天南地北双飞客第469章 心中有难言之隐第339章 说厉害只身退敌第050章 拈花一笑慑群雄第235章 李太白山中遇仙第371章 真真假假又如何第407章 去而复返为哪般第421章 请为我吟一首诗第364章 大军起兮云飞扬第384章 安定西域第一功第347章 说清白先请自污第042章 取字玄奘赠白马第187章 羽扇纶巾公孙策第300章 白鹤降文皇升天第274章 国事家事天下事第114章 儿童不识冲天物第056章 护天道济公拦路第160章 好死不如赖活着第126章 绿帽山下见李杜第228章 大理寺中知隐秘第042章 取字玄奘赠白马第068章 愚溪诗出文王现第098章 烟雨濛濛入兰台第232章 断尾求生意如何第397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第295章 角力狮心王查理第463章 一定要保护好它第133章 圣皇宫中忽遇险第048章 闻消息又添新愁第303章 昙花一现再论酒第142章 济公牌春药真妙第275章 敢笑黄巢不丈夫第426章 两叉山上遇老虎第268章 山中天地染霜华第105章 京兆府中金九龄第107章 李太白与驴大白第212章 巧妇常伴拙夫眠第033章 潇水之神颇好色第338章 王维阵前做访谈第485章 拿什么跟他们斗第420章 到了离开的时候第279章 有师如此奈若何第223章 赋诗江边祭忠魂第068章 愚溪诗出文王现第492章 墙上有奇怪符号第480章 两个人又在争吵第439章 这本经书交给你第354章 美颜珠与变形记第222章 惊魂一刺暗惊魂第301章 苏东坡乘风归去第477章 背后伤人最可恶第307章 山中迎客会重阳第318章 大丈夫死得其所第406章 玄功是最重要的第447章 身体灵魂各有属第475章 说走就走的路程第378章 儿童相见不相识第410章 长刀清鸣似龙吟第071章 庙堂之上多风雨第480章 两个人又在争吵第348章 半部论语镇天下第194章 始皇之命不可违第126章 绿帽山下见李杜第330章 宋公明黄袍加身第495章 我是一个聪明人第043章 红红火火过佳节第243章 字的味道谁知道第147章 知天命贾敬入道第384章 安定西域第一功第268章 山中天地染霜华第363章 亡国之子想复国第039章 玲珑宝塔显神威第116章 不入剑境怎赋诗第278章 过三关入桃花源第246章 画中有画过五关第288章 来一场天下文会第378章 儿童相见不相识第347章 说清白先请自污第210章 节操碎尽陆小凤第124章 论魔道主义精神第193章 龙息恐怖莫招惹第032章 无忌原是半魔人第350章 王维谦恭未篡时第218章 过蓝田再遇旧人第196章 皇帝于昨夜驾崩第343章 黄巢成佛谁成魔第179章 剑王斗西门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