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其实对粮食价格稳定这件事情,对整个大唐来说,好处显而易见,乃是百利然而推行的阻力如此之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多大地主往往也是大粮商,尤其是一些世家,那更是把持一个地方的粮价。

而朝堂之上,众多大臣往往也是大地主的代表人物,就比如眼前的杜淹和韦常德,他们自家也都是大地主,

虽然李世民屡次下令,五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但是卖自己田地里的产出,那可不算经商。

况且韦杜两家在长安城根深蒂固,权势惊人,杜家乃是杜如晦的亲族,在朝中门生故吏数不胜数,韦家更是韦贵妃的娘家,乃是皇亲国戚,更是无人敢动。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可以加大常平仓的权利,在大唐各地修建更多的常平仓,来平抑当地的物价。”房玄龄出列道。

他是当朝的宰相,维护粮食价格稳定乃是他的责任,他就提出了一个最根本的解决问题。

“房爱卿所言,这的确是根治之方。”李世民点了点头,转头对工部尚书段纶说道,

“段爱卿,修建常平仓的事宜就交给你工部了。”

段纶应声道:“遵命!不过修建常平仓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没有三五年,恐怕修建不了多少常平仓。”

修建粮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选址,修建,再加上各种设施,那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建成的事情。

“而且所耗钱财不菲,再加上收购粮食之事,恐怕朝廷拿不出如此多的钱财!”民部尚书戴胄皱眉道。他也知道常平仓的好事,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时的财政已经不那么紧张了,但是想要拿出如此多的钱财利用常平仓收购粮食,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韦杜二人闻言,顿时心中一喜,不由得对视一眼,随即脸上浮现出一丝惋惜的表情。

李世民顿时沉默,缺钱这件事情的确是所有人心中的痛,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苏令侬出列道:“启禀陛下,常平仓乃是长久之计,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若就由朝廷定一个粮食价格,无论买卖均以此价进行,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保证农民的利益。”

“不可?”韦常德顿时大惊道。

若是定死一个价格,那他韦杜两家岂能在依靠收购粮食赚取暴利。

“有何不可?定了粮食价格,定然不会比现在价格低,老夫知道韦家的田地很多,若能够产出的粮食卖出好价钱,这对你们岂不是也有好处。”苏令侬吹胡子瞪眼道。

韦常德顿时暗骂苏令侬揣着明白装糊涂,单靠粮食粮食产出这一块,哪里能够养活一个世家,哪个世家最终还不是要靠从百姓身上吸血才得以延续。

再说,别说是世家,就是普通的地主谁会在粮食刚打下来的时候也不会在粮食最低价的时候卖粮食,都是囤积到几个月之后,等到粮食价格上去,再慢慢的出手粮食,反倒是普通的农户,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只能贱价出售粮食。

“魏大人有所不知,如果粮食价格定死,粮商无利可图,自然不愿意再买卖粮食。到时候农民手中的粮食卖不出去,城中百姓买不到粮食,岂不是危害更大。”杜淹到底是后来做到了宰相职位人才,一眼看出苏令侬所言的弊端,出言帮韦常德解围。

“那倒也是!”苏令侬点头赞同,不过话语一转说道:“既然如此,那我等不妨制定一个最低和最高粮食收购价格如何?”

“何为最低和最高粮食价格?”李世民不由得问道。

“启禀陛下,最低粮食价格乃是保证粮商收购农户粮食的最低价格,这个最低价格要保证农民卖粮食之时不会贱卖。而最高粮食价格,则是粮商卖出粮食的价格,这个最高粮食价格乃是保证长安城百姓能够承受的粮食价格,而不会影响生活。而中间的差价就是粮商的利润,这样一来岂不是能够保证三方的利益。”苏令侬侃侃而谈,抛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如此一来,定然可以完美的解决问题,再也不会出现多收了三五斗的现象,也不会出现谷贵伤民的现象。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李世民虎躯一震,双目如电,看向朝中大臣。

“此乃善政也?”房玄龄立即点头道,如此一来,再加上常平仓的辅助,定然能够保证大唐粮价的稳定。

不少大臣也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不由得点头称赞道,尤其是一些家中不从事粮商的大臣,纷纷点头称赞。

一时之间,在滚滚大势之下,韦杜二人就是在反对,只会招来李世民的怒火,毕竟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什么也没有维护统治更要紧的事情了,尤其是像李世民这样偏爱名声的帝王。

韦杜两家就是在就是在权势滔天,在帝王的意志面前依然是弱不经风。

苏令侬闻言,不由得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一直以来,他那大司农的位置看似尊贵,但是却毫无实权,面对百姓的疾苦,却毫无作为,而今日如果他能够掌控全国粮食价格的最低价和最高价,那岂不是造福于天下百姓。

“没有想到墨侯爷的注意果然不错!”苏令侬不禁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没错,他提出的最低粮食收购价和和最高粮食卖价,正是墨顿为他出的主意,否则以他平时躬身于田亩之中的性格,如何能够想出这等主意来。

竟然已经定下来基调,剩下的自然难不倒这些大唐的精英们,很快戴胄就已经得算出了合理的最低粮食收购价和最高粮食卖价。

谷最低收购价每斗七文钱,最高卖价十文钱。中间的三文钱的差价就是粮商的利润。三文钱已经相当于每斗谷钱的一小半了,哪怕是抹掉运输成本,依旧是利润可观,毕竟粮食最终还是走量,而不是走价。

除了,谷子以外,整个朝堂也对麦子,高粱以及稻米的价格也重新制定了最低收购价格和最高卖价。

“好!日后大唐就以此为定例,每年夏收之际,由大司农制定全国粮食价格,上报朝堂发行天下。”李世民心情大悦说道。

“陛下圣明!”

众朝臣见大局已定,顿时齐声应允,当然这里面还夹杂着韦常德和杜淹不甘心的声音。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草率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这个夏天不太热第四百二十八章 马其顿方阵第九百一十三章 拼音文字第一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斩龙王第六百五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九百零八章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元节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域盛会开始第六百四十二章 大唐丝绸体系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苏定方求援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宠臣称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甲第三百六十七章 公输家崛起第六百三十二章 神秘的火器监方队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衙役的奋斗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沙盘第五十五章 无人可赏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吐蕃困境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紫禁之巅竣工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战后第二百四十六章 温度的秘密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儒墨新时代第九百九十三章 荔枝陷阱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葡萄干(三)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一人灭一国(上)第九百三十六章 遗传病第四百九十二章 风靡(二合一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太上皇李渊第四百五十一章 真相和疑云第九百八十二章 顶身股第五百五十四章 发财了第九十四章 大魔王来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三无衙门第一百一十九章 论功行赏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阅兵(二)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叛军溃逃第四百六十五章 儒刊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孙武开&孙武第二百六十九章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第九百八十三章 伙计股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民用火药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墨家超级工厂建成第八百四十七章 十万贯印子钱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佛家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下水第一百四十八章 尚贤第七百五十张 始是新承恩泽时第六百零二章 新兵计划第二百零一章 海的颜色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禄东赞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公输家俯首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皇家第六百七十七章 神仙之论第八百零八章 佛道相争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铸铁钱第四百零九章 再回墨家村第八百八十章 驿站利弊第九百五十九章 失传的绝技第五百七十八章 财政危机第一百零九章 长孙无忌第九百四十章 医佛之争第六百四十六章 王玄策第三百二十四章 最重的回礼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化天地之力为人所用第七百四十章 风第六百八十章 收徒武则天(二合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疯狂的菠菜第八百八十五章 手术成功第九百八十八章 阳谋第三百九十一章 义务教育兴起第四百一十三章 墨家村盛宴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儒服墨服之争第七百三十四章 一诺千金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用工荒和招工令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高昌首战第三百一十章 道士断腕第二百九十一章 最后的法家第五百六十七章 西域变天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出玉门关第八百九十五章 金苹果第二百二十四章 冰淇淋店开业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流氓的代理人战争第七百三十三章 墨技展开始第三十九章 刘宜年刁难第六百五十五章 郑充华第四百四十八章 绯闻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域盛会开始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用工荒和招工令第四百九十五章 长乐的决定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千夫所指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墨女和淑女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交河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刺杀和诛心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草原风云第八百零三章 菩提歇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沙盘第七百一十六章 聘礼备好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吐蕃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