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唐少年

少年思维敏捷,灵活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墨顿进入国子监中,一众夫子对其印象则是根深蒂固,一直以防备敌视为主。

然而在国子监学子中,除了少数个别学子之外,大部分对墨顿的观感则由原来的敌视,到后来的佩服。

少年之人并不看重门户之见,只佩服在才能,墨顿在国子监中也交上来不少好友,秦怀玉三人暂且不说,再加上祖名君、孔惠索等等。

然而墨顿要写的并非是后世梁启超版本的《少年中国说》,在大唐这个时代,并没有当时的梁启超所处的环境,如果强行照抄,只能驴嘴不对马腿。

墨顿真正要写的乃是后世《少年中国说》朗诵版,此朗诵版一出,无论任何场合一出,都能让人激动不已,让人热血沸腾。

而且大唐立国不过十六年,所传不过两代,正如少年一般,蒸蒸日上,乃是绝佳契合此文,墨顿则将中国改为大唐,写一篇属于这个时代的“少年大唐说”

墨顿仔细回想此文,在后世的求学期间,墨顿曾经有幸参加过此大型朗诵,虽然是他仅仅是角落中和音的一员,但是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现在回想起来,每一个字犹在眼前。

шшш ¸тт kдn ¸C O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大唐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墨顿端正身体,郑重的提笔写上第一句。

想当初,墨家村陷入了绝境之时,他以一个十五岁少年之身带领墨家村犹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闯进长安城。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知道被多少人背地耻笑他为黄毛小儿,墨家子的称号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然而他却用事实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墨家子的称号由原来的贬义,也慢慢的成了褒义。

“少年大唐者,则大唐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墨顿露出自信一笑,世人怎么也想不到当初一个小小少年竟然能够带领墨家崛起,并能够在大唐百家学说这潭死水中,犹如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层浪。

对于墨家的未来,墨顿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维固定的成年人之上,而是重点放在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少年人之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九州则国胜于九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个时候可没有欧洲之说,墨顿将其改为九州,倒也契合语境。

太学博士马嘉运的余光一直没有脱离墨顿,对于墨顿他现在的心思可是复杂至极,民富国强看似好写,甚至有些都是老调重弹,但是想要出彩并不容易。

但是墨家子岂能以常理度之,他历次在不可能的情况下绝地反击,屡次翻盘,这一次到底如何他也没有底气。

他既不希望墨家子能够达到六科一甲,又想墨家子能够在他的眼皮下写出一篇类似《师说》和《师恩三篇》一样流传千古德尔文章。

在他的关注下,马嘉运敏锐的察觉到墨顿此刻竟然和周围的学子格格不入,犹如鹤立鸡群一般,其他学子,要么凝眉苦思要么埋头苦写,而墨顿给他的感觉并非一个考场之上的学子,而是隐隐约约有一代文豪挥笔泼墨的自信,更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狂傲。

自信,对就是自信,墨家子的这股自信竟然有盖过三位皇子的风范,马嘉运眼中经过一闪,心中略微激动,也许今日一篇震惊世人的文章即将在他的面前诞生。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墨顿手下不停,一气呵成之后,抬头四望,只见周围一张张青涩的面孔,今日岁考过后,这批学子定然走出国子监,犹如太阳初升一般,潜力无限,又如潜龙出渊,乳虎下山一般,

开始一展心中的抱负。

不管他们未来会变得如何圆滑,甚至说变质,但是至少这一刻,他们的心思乃是至诚的,一个无畏之心,渴望未来的少年之人,这样的少年又岂能不让人为之歌颂。

“美哉我少年大唐,与天不老!壮哉我大唐少年,与国无疆!

美哉我少年大唐,与天不老!壮哉我大唐少年,与国无疆!”

墨顿连写两遍,这才将心中的激昂之情,在笔下一泄而出,既然来到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又岂能碌碌无为,当如鹰隼一般,展翅翱翔,鹰击九天。

太学博士马嘉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到了墨顿的身后,当他看了第一眼之后,就再也挪不开视线了。

想当初他的少年时代何尝不像眼前的墨家子一样,自信,无畏,一往无前,不知什么时候,他开始变了,曾经的那股锐气纷纷消散,随着时间,他慢慢的被磨平了棱角,变得圆滑,世故,专营,曾经的那个志在天下的少年渐渐地迷失了。

太学博士马嘉运再次看向墨家子的时候,犹如看到那个独自背着书囊,凭着一腔热血,不远千里来长安城的青年学子,那曾经的激昂的岁月再一次涌上心头。

“有此子为徒,实乃老夫之荣幸。”马嘉运心中激昂道。

一直以来,国子监众人都不满墨家子加入国子监,然而在他看来,有墨家子这样的学子才是国子监最大的荣幸。

此刻,国子监的岁考一届接近了尾声,一个个学子都放下手中的笔墨,结束了自己的文章。

每一个都是面露自信之色,所有人都将自己的抱负尽情的挥洒在笔下,自认为自己的文章还是真的治国之策,以此法推行,大唐定然能够民富国强,傲立于世。

这就是少年!

一群永不服输的大唐少年。

致我们曾经的少年时代。

第六百一十八章 相夫氏一脉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用工荒和招工令第一百二十八章 女医第八百三十五章 三十万贯的生意第一千一百八十一 章 突人和汉人之争第五百二十一章 外伤急救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伏法第一百二十九章 女医学院第二百六十章 钻石恒久远第一百八十五章 梅雪之争第六百二十三章 抢手的墨顿第七百八十一章 放下屠刀未必成佛第四百三十章 陌刀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胜第三百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丝绸泄密案第九百零六章 孔惠索首秀第三百零一章 墨有一技第六百七十六章 冒险之旅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长乐公主怀孕第九百八十章 危机解除第八百零八章 佛道相争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说家墨家子第七百七十八章 驴打滚高利贷二百三十二章 谷贱伤农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高阳公主的手段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战后第七百一十四章 以银为镜第四十二章 硬笔威胁论第七百四十一章 高压锅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变法的勇气第二十章 告御状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惊退叛军第七百二十六章 别墅新房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青盐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收三五斗第二十六章 分红第七百八十七章 舍利法会第九百七十五章 铅活字和陶活字第三百九十一章 义务教育兴起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划时代建筑第八百八十章 驿站利弊第二百八十二章 泄洪成功第三百五十七章 吃牛肉的权利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精准到秒第二百零一章 海的颜色第一百一十四章 抗旱之秀(二合一大章)第七百八十三章 反佛斗士傅奕第五百五十六章 突围第九百零四章 文理之争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吐蕃三策第五百四十七章 千里追击第三百八十五章 少年大唐说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墨家子的破绽第八百三十六章 钱财之道第六百一十六章 未来布局第三百九十二章 国文第三十一章 墨家vs儒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女医第六百六十五章 劫财第二百四十五章 宏观调控第四百三十二章 归义王第三百七十一章 岁末大考第三百四十五章 尚同墨方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玉案元夕第四百二十章 贞观八年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出征高昌第五百七十二章 清算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真正的子钱家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飞钱的末路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理念之争第一百二十五章 听诊器第七十六章 重口味美食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阴阳家子钱家合作第八百一十七章 刺猬法则第五百七十二章 清算第八百八十九章 长乐有喜第八百一十章 梁桥第二百一十九章 泳池建成二百三十二章 谷贱伤农第九十一章 像与不像第九百零四章 文理之争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大唐外十道第八百零三章 菩提歇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火器监到达第六百三十九章 丝绸计划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堂通过第五百一十二章 火药时代第九百七十章 过招第六百八十三章 推背图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儒墨和谈第九百二十五章 财富创造论第八百三十七章 银票盛行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高下立判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草原霸主——大唐第七十三章 标点符号第九百六十四章 再次拒绝第七百二十九章 人人艳羡第六百零六章 风向陡转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