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子

皇子十岁,容貌俊秀,看上去聪明伶俐,初到陌生环境里,显出几分胆怯,张释清说他很像缤纷,徐础以他更像皇帝本人,不是现在的皇帝,而是曾在思过谷里读书的宋取竹。

皇子单名一个“诜”字,也如百姓家的儿女一般,有个小名,叫做“释奴”,既有向佛之心,也是缤纷不敢忘本之意。

皇子不喜欢被父母以外的人叫自己的小名,可是入谷不到三天,这就成为他唯一的称呼,想不应也不行。

缤纷看样子是真心想让儿子学有所成,送来许多拜师礼物,却没有留下一名侍从。

皇子被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眼中所见全是陌生人,还都显得很古怪,与他在宫中所见截然不同,当晚大哭大闹着要回家。

众人轮番相劝,最后是张释清不耐烦,要求所有人回去休息,谁都不要理睬小皇子。

后半夜,皇子不哭了,悄悄出门,想要步行去找母亲,可是一出庄园大门,只听山风飒飒,又见草木摇摆,好像有野兽在暗处潜行,吓得汗毛直竖,转身跑回住处,紧闭房门,上床之后再也不肯下地,没过多久昏昏睡去。

张释清站在窗外,听里面鼾声已起,才回到自己的卧房,向丈夫道:“缤纷是在报复我吧?”

“缤纷一向忠心,成为皇妃之后也不忘旧主,怎么会报复你?”徐础诧异道,他也一直没睡。

“她侍候过我几年,所以将儿子送来,让我也知道侍候人有多辛苦。”

徐础大笑,“才这样你就叫苦了?当年你们彻夜狂欢的时候,可曾想过那些侍女与仆人的劳累?”

张释清笑道:“你想让我生出愧意吗?我可不会。年轻时的放纵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谁也没想夺走。你不用开口,我知道那是荒唐的,天成灭亡我们都有责任,但它仍然美好,只是——好比美酒,固然令人欢愉,但是喝多也会伤身,甚至送命。缤纷将儿子送来,就是要让他受些苦吧?”

“你觉得呢?”徐础反问。

“我不知道……小皇子虽然有点娇气,但是不像蛮横无礼,比我们当年远远不如,似乎不必非来这里受苦。”张释清看向丈夫,“那就是皇帝确实看中你的才华,想让小皇子学点什么。”

“我无非教他写字读书,用计这种事,难学而险,并非帝王之术,皇帝肯定明白这个道理。”

张释清与丈夫相处久了,彼此之间颇有灵犀,皱眉道:“你隐居这么多年,从来不参与朝廷的事务,他们还想怎样?缤纷也是,这么多年不见,一见面就给我出难题。”

“我也不知,或许是我想多了。”徐础道。

数日之后,皇帝北巡渔阳,邺城王谭无谓跟随,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彻底解决塞外的大患。

小皇子释奴留在谷中,渐渐习惯这里的生活,事实表明,这是一个极聪明也极友善的孩子,读书过目不忘,甚至能与徐础、于瞻等人辩上几句,闲暇时,很快就与庄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打成一片。

徐家兄弟与田家女儿的身边,于是又多出一个“哥哥”,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偷偷离开庄园,去后山探险,喝一捧溪水,去洞里展示彼此私藏的“宝物”。

张释清初时担心,后来也就放之任之,她实在做不来那种时刻跟在孩子后面的母亲。

探险变得无趣的时候,四人就去看马轼练武。

在户籍上,马轼姓徐,但是在谷里,大家还是叫他原姓。

马轼年纪比他们都大,已是一名身强体壮的少年,展开手臂,能将四人同时提起来,他跟随田匠习武多年,颇有些本事,而且喜欢自吹自擂,颇受孩子们的喜欢。

也不知是谁挑起话头,说谷中有一位当年横行天下的猛将,马轼很不服气,竟然去找唐为天比武。

唐为天泡在书房里,几乎不怎么出门,他已经度过读书的最艰难时光,如今每看一段书都觉得有所收获,常向师父徐础感慨:“原来读书如此有趣,我从前竟然不知!”

马轼在谷中最怕两个人,一个是徐础,一个是田匠,所以他让徐家兄弟将唐为天引到后山说话。

唐为天虽然读书开窍,心事还跟从前一样单纯,听说徐家兄弟需要帮助,立刻放下书籍,跟他们匆匆前往后山。

马轼准备了几根长长的木棍,一见面就发出挑战。

唐为天笑而不应,虽知上当,也不恼怒,转身往回走,马轼恼羞成怒,大声道:“我早知道唐为天虚有其名,既然你曾是天下第一勇将,为何没能封侯,反落在思过谷里读书?是徐叔父看你断臂可怜,为了让你面子上好看,才编出那些话来。”

“读书比封侯有趣多了,而且你说我虚有其表可以,不要说是我师父编的。”

马轼不敢说徐础的坏话,“徐叔父也被你骗了,他总不出谷,外面的人说什么他信什么。”

唐为天心中仍有少年习性,受激不过,开口道:“是你要比武,不是我强迫。给我一根木棍。”

徐埙立刻抱来一根。

唐为天接在手中,抬脚将木棍踩断半截,只留齐胸的长度,“来吧。”

马轼更怒,挺“枪”刺来。

唐为天站立不动,待长棍来到近前时才侧身让开,左手短棍刺出,只一下就将马轼击倒。

马轼不服,起身再战,五个回合之后,胸口疼得抬不起木棍,只得认输,“唐师兄武艺高强,田师父也未必是对手啊。”

马轼没有拜徐础为师,这时候心服口服,才称唐为天“师兄”。

唐为天傲气早已尽去,摇头道:“千万不可这么说,我二人的功夫不同,他是闾巷中的豪侠,我是沙场上的兵卒,若论贴身肉博、短兵相接,我不是他的对手,若论长枪对敌、马上来往,我自信还有几分优势,仅此而已。”

马轼与观战的四个孩子却不这样认为,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跪下拜师,连皇子释奴也不例外。

唐为天拒绝收徒,转身就走。

孩子们不肯放弃,马轼与田熟去求田匠,释奴去劝徐础,徐埙、徐篪则在母亲那里撒娇,同时每天过来讨好唐为天,四管齐下,竟然真让唐为天心动。

徐础教人极少强迫,给释奴定下读书的任务,完成之后随他做什么都行,对唐为天更是没有任何约束。

唐为天仍不肯收徒,但是愿意每天拨出一段时间,教孩子们骑马、舞槊,一开始只是马轼等五人,后来增加到十多人,于是每到傍晚,思过谷里骏马飞驰,惹得一片鸡飞狗跳。

冯菊娘向田匠道:“人家抢你的徒弟,你也不在意?”

田匠坐在自家门口,笑道:“一群孩子,不必认真,多交些朋友总是好事。”

“多交朋友?你当他们是东都大侠吗?而且那是你的女儿,不是儿子,一个姑娘,也跟着骑马舞枪,成什么样子?”

田匠道:“徐先生自有打算,他不反对,咱们何必做坏人?”

冯菊娘知道丈夫话中有话,一时却想不太明白。

初秋时节,孩子们骑马纯熟,舞槊也有些模样,开始学习射箭,正好北方传来消息,皇帝亲自督军,邺城王谭无谓统军十万,在塞外大败贺荣部。

谷中欢庆,孩子们练武更勤,模拟大军远征,绕庄行进数圈。

谷中并非人人高兴,张释清向徐础道:“贺荣部一败,皇帝下一步就要进攻辽东了吧?也不知道欢颜能否坚持得住。”

徐础也不知道,他久已不得辽东的消息,对那里一无所知。

秋去冬来,楚军果然移兵辽东,但是谭无谓没有参加,他在塞外偶染风寒,不得不回渔阳养病。

思过谷再没受到打扰,严微与兰若孚这边也没有音信,徐础稍稍放下心来。

将近腊月,正是天寒地冻之时,从京都来了一位使者,给徐氏夫人张释清以及皇子送来许多礼物。

缤纷一直跟在皇帝身边,使者自然不是她派来的,而是当今皇后麻氏。

皇后的使者到哪都受到跪拜,这位使者却与众不同,谷外就下马,步行进庄,见到徐础之后,他先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却不怎么说话,只是口称“徐先生”。

“麻金?”徐础立刻认出此人,十分意外。

麻金曾经跟随徐础多时,直到宋取竹开创帝业,他才告辞,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消息。

麻金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迄今未变,但是为人极忠厚,又是麻家人,因此深受皇后信任,被引为左膀右臂。

见面礼毕,麻金不见皇子,直接请徐础到书房单独交谈。

“大楚得此江山,徐先生居功至伟,却未得寸土封赏,令人遗憾。”

“麻尊使这话说得过了,陛下龙兴之时,我在谷中隐居,连书信都没通过,何来‘居功至伟’?”

“我看得很清楚,徐先生虽未参与谋划,但是所至之处,除强扶弱,向荆州推荐人才,其实有移山填海之功。”

“承蒙高看,但是麻尊使过于夸张啦。”

“我将徐先生做过的事情一一讲述,皇后也以为徐先生之功至少可以封侯,但是陛下以为徐先生功深而不著,骤加重赏,难以服众。”

“我那点功劳何止不著,怕是除了麻尊使,再无人相信。”徐础笑道。

麻金道:“我信,皇后也信,所以皇后特意让我来给徐先生带个口信。”

“请说。”

“皇后说,夺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徐先生大才,当世无人可以匹敌,皇后知徐先生志不在仕宦,所以向来没有打扰,亦请徐先生念麻氏总理后宫之艰,切莫暗中插手,皇后与太子永记徐先生大恩。”

徐础叹了口气,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缤纷寄托皇子之举,果然并不简单。

皇后的话中有些威胁意味,麻金大概是为缓和,跪下道:“徐先生不肯参与修史之事,皇后非常感激,希望徐先生还能照做。”

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汉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信第三十一章 保媒第四百五十三章 珠印第九十一章 较量第一百一十五章 七族第二百零三章 谋端百出第八十五章 对质第二百七十九章 排场第二百二十七章 良机第三百二十五章 太早第一百七十七章 私交第三百六十六章 忍受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问第四百七十一章 赠礼第三百三十六章 答酒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路第三百八十八章 献刀第四百五十六章 城主第四百零九章 头颅第二十二章 尊贵第六十七章 活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自做决定第五十二章 送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卸担第五百一十八章 兄弟第三十七章 信与不信第三十五章 迎王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割第二百三十九章 护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法第二百七十二章 借住第一百二十三章 护主第三百零三章 江东使者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换第一百一十五章 七族第四百零七章 反复第三百八十章 真假伏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第五百零三章 遗落第四百七十二章 监视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一百六十九章 婶娘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锋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索第四百一十章 存粮第一百九十章 是否第二百七十四章 传授第五百零九章 送礼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五十九章 三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运气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九十八章 兵败第五百零一章 信心第五十八章 血迹第四百一十一章 让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借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命第二百四十六章 争强第一百四十四章 换夫第七章 循名责实第四百零七章 反复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十八章 备招第三百一十三章 进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合营第三百二十六章 击球第三百零六章 军报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仆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都之主第三百三十五章 问策第二百二十八章 父子第八十四章 妙计第七十三章 晋阳城外第二百五十一章 动摇第三百五十四章 新使第二百五十九章 诀别第一百零七章 三句第一百一十三章 两劝第四百一十八章 谢恩第二百八十八章 闲论第一百一十八章 神棒第四十章 拒婚第四百八十五章 生变第三百五十七章 听辩第十二章 天子之急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二百一十九章 悬赏第五百五十四章 求败第二百五十九章 诀别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