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苦真的是甘来吗?

十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那个年代,也许可以干的就是听话吧,有男有女,身穿一身绿军装,军帽的帽沿向上挑着,军装里面是白色的衬衣卷起袖子,白衬衣的袖子也与绿军装挽起,胸前佩戴大小像章,军挎包斜背着,交叉背着的还有红色的语录包,清一色的打扮,看起来都很精神,特别的精气神。

如果说,实施者只是履行规则,只不过,执行的过程,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人,曲解了内容,人类之所以能进步,很多时候是在于思想,只不过,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合群,磨灭了自己的想法,因此村里以及邻村的各大庙宇祭祀所用器皿,古老的树,成了祭品。

1976年

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享年77岁。

7月6日,开国第一元帅朱德逝世,享年90岁。

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享年83岁。

那年唐山大地震:发生于7月28日。此次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将唐山这个人口达到百万的繁华城市瞬间夷为平地。

那年天降陨石雨:发生在3月8日,吉林市北郊。天上掉石头,竟未造成一人一畜的伤亡,这又是世所罕见。注意,在收集到的138块较大陨石中,个头非常大的有三颗。这是有记录记载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雨。掉下来的石头数量、种类和样本收集均居世界首位。最大的那颗重达1770千克,也是世界最大最重的石陨石。它砸到地面造成的震动相当于1.7级地震,当然也没有造成任何人畜伤亡。

1977年,大儿子同长生24岁,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眼角笑起来像月亮,煞是好看,平时很少说话,为人少有的沉静,每天早出晚归,很勤快,总是快速的完成手上的事情,然后来帮家里继续忙活。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次长生出工,高小沺都要求分到和他一组,同时对长生的妈妈小娥也很好,工地上什么事都抢着干,到了年底,村支书带着两个糖包过来提亲。小娥想起之前跟村支书老婆的各种不和谐,当时也就没有答应这门亲事。

人,总是阴差阳错,或许的这一个拒绝注定了某人心中的隔阂。

三年来,家婆来劝,妯娌来劝,隔壁邻居也来劝,内容无非是:“你家又穷,人家能看上是他的造化,你挑三拣四,到最后让他打光棍吗?多个人多个帮手,这些日子,你看人家多孝顺,以后你肯定享福啊……”不论是出工,还是家里卖猪卖鸡蛋,扫地等,事无巨细,她都上来帮忙。

很多时候,有些话一遍遍重复的多了,有些人相处的久了,连自己都会怀疑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否正确,也会去相信好日子在后头。

看着他们后来渐渐如胶似漆,也是“儿大不由娘”,也就慢慢的默许了这门亲事,答应让他们先处着看看。

1983年春节后,村里开始分田到户。“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当时是把土地划为一、二、三等,那会儿都是抓阄儿,谁抓到就是谁的,那时候每人按人头分一亩地,再留一块地作为机动地,也就是靠近家门口的地,作为菜地。

分田到户后的1983年,与分田到户前的1982年,粮食产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后来留夏和招娣曾经问过“同样是你们那些人种地,为什么前后相差一年,效果相差那么大呢?”小娥摇摇头说:“就拿插秧来说吧,那插的什么秧?乱七八糟歪歪扭扭就不说了,秧一个星期不转邑(注:“转邑”,指插下去的秧苗存活站稳)也不说了,连漏秧、飘秧都随处可见。这也就算了,插秧能搞一个多月,芒种都过了还在忙活,苗都快抽穗了,扎成秧把子打都打不动,这产量高不了!分田到户后,男女老幼齐上阵,不分白天黑夜,插个秧就几天的事。质量又好,苗又齐(注:同一时刻插秧,才能同一时刻成熟、收割),农时又没误。”

1980年,大儿子同长生和高小沺结婚了。

婚后,高小沺几乎什么也不干,在婚后三个月,便提出来要分家,意思大概是:“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家,要努力建设小家,反正分了家还是一家人,您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叫我们就是,不过家里穷,我们没东西孝敬您,今后还是各自管好自己!我们有的自会送上门来。

两间泥瓦房,一间房一分为二,中间的一道门用泥巴堵上,外面的半间给长生和小沺,剩下的半间留给小儿子青山结婚后用。

1983年,小儿子通过介绍,也和一位名叫易小绮的结了婚。

结婚之后,易小绮自幼丧母,又是在家中排行最小,全家宠着,性格直爽又泼辣,时常动不动耍点小性子,俗称“刀子嘴,豆腐心”,往后日子,青山,小绮,还有小娥,共同生活着。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倒也不坏,可生活总不是一成不变,难就难在很多时候,意难平,更难在最重要的人,让你意难平......

1983年到1985年,两年的时间,易小绮从不会做饭,在小娥有意识一遍遍亲手示范下,也能做出不算难吃的饭菜,白天每家每户也就在家里种地,种菜,喂鸡,养鱼(这个池塘被承包到个人,大儿子长生承包了一个鱼塘)

同一个父母所生之子,即使是同一个环境,但最终境遇大都不一样,为人父母,即使自己境遇糟糕,可是只要孩子过得好,也就有了心安,这大概是天下父母的一片心,但作为孩子,并不是能体会到这一点,尤其是两个孩子的时候,就会有了计较,大到显赫的家产,小到一件衣服,也许这是人性中自私的一面,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呀。

6.听奶奶讲故事6.听奶奶讲故事3.一切真的是计划吗?3.一切真的是计划吗?9.奶奶的哲学8.奶奶小娥和孙女的日子6.听奶奶讲故事9.奶奶的哲学6.听奶奶讲故事11.奶奶小娥的快乐时光10.孙女招娣的记忆9.奶奶的哲学11.奶奶小娥的快乐时光10.孙女招娣的记忆12.病中的奶奶小娥12.病中的奶奶小娥7.过年了3.一切真的是计划吗?10.孙女招娣的记忆12.病中的奶奶小娥3.一切真的是计划吗?4.苦真的是甘来吗?6.听奶奶讲故事12.病中的奶奶小娥12.病中的奶奶小娥9.奶奶的哲学4.苦真的是甘来吗?12.病中的奶奶小娥7.过年了7.过年了9.奶奶的哲学11.奶奶小娥的快乐时光5.世界总不太坏10.孙女招娣的记忆5.世界总不太坏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吗?6.听奶奶讲故事12.病中的奶奶小娥1.童年曾是最快乐的日子5.世界总不太坏7.过年了6.听奶奶讲故事7.过年了8.奶奶小娥和孙女的日子7.过年了11.奶奶小娥的快乐时光9.奶奶的哲学6.听奶奶讲故事1.童年曾是最快乐的日子7.过年了9.奶奶的哲学3.一切真的是计划吗?8.奶奶小娥和孙女的日子11.奶奶小娥的快乐时光6.听奶奶讲故事1.童年曾是最快乐的日子9.奶奶的哲学9.奶奶的哲学10.孙女招娣的记忆1.童年曾是最快乐的日子9.奶奶的哲学11.奶奶小娥的快乐时光9.奶奶的哲学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吗?5.世界总不太坏10.孙女招娣的记忆1.童年曾是最快乐的日子8.奶奶小娥和孙女的日子6.听奶奶讲故事3.一切真的是计划吗?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吗?10.孙女招娣的记忆8.奶奶小娥和孙女的日子3.一切真的是计划吗?3.一切真的是计划吗?10.孙女招娣的记忆9.奶奶的哲学4.苦真的是甘来吗?7.过年了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吗?3.一切真的是计划吗?6.听奶奶讲故事8.奶奶小娥和孙女的日子9.奶奶的哲学12.病中的奶奶小娥3.一切真的是计划吗?10.孙女招娣的记忆8.奶奶小娥和孙女的日子3.一切真的是计划吗?4.苦真的是甘来吗?11.奶奶小娥的快乐时光11.奶奶小娥的快乐时光9.奶奶的哲学5.世界总不太坏1.童年曾是最快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