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与修正

18年8月初,浮空模块的设计工作初步完成,准备在蓝星地面建造一个测试版本,用于验证技术。

建造浮空模块的地点,就选择在太平洋中部海域,这里有广阔的海面,气候又相对稳定。

在靠近贝尔岛的基里巴斯,找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作为实验基地。

毕竟太平洋中部,没不是人口密集地区,哪怕浮空模块在实验过程中,掉了下来,也不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浮空模块项目的稳步推进。

而准备搭配浮空模块的工业设施,也开始了准备工作,比如碳素提炼工厂、碳材加工厂、真空腔壳制造厂、太阳能电池板、碳粉储能发电站之类。

借助金星大气层充沛的二氧化碳,基本可以实现原材料的自给自足。

时间一晃而过。

10月15日。

航行了128天的前锋003号飞船,终于抵达了金星的近地轨道,成功入轨后,在距离金星地表大约750公里的赤道平面轨道,环绕金星飞行。

前锋003号飞船是无人运输船,上面运载了480吨物资,主要是人造卫星、小型飞艇探测器、地面探测器。

将各种卫星发射出去,这一次航天部是有备而来,不再像之前那样不重视金星了。

由于金星没有蓝星那样的超强保护磁场,布置在金星轨道的人造卫星,必须做好防御太阳风的准备。

毕竟金星没有超强保护磁场,本身又距离太阳系比较近,受到的太阳风暴又多又强,之前就有不少人造卫星被太阳风暴干掉了。

实现布置的12颗通信卫星,包括金星同步轨道通信卫星4颗、金星近地轨道8颗。

这些卫星通信卫星,加上之前已经在金星服役5颗通信卫星,组成金星的卫星通信网络。

紧接着是位于金星与太阳之间的拉格朗日点L1上,这里将布置两颗太阳观测卫星。

然后就是气候遥感卫星、地质遥感卫星、激光测距卫星之类。

布置完成这些卫星后,航天部初步完成了对金星的卫星系统建设工作。

在蓝星的地面遥控中心,金星探索局这边,正组织大量工作人员,准备深入金星内部。

“飞鲸一号开始发射。”

随着工作人员按下确定按钮,一道电波从蓝星地面遥控中心,发射到蓝星的近地轨道通信卫星上,紧接着是通过蓝星同步轨道的通信卫星中继,发射向金星。

电波跨越几千万公里,抵达了金星同步轨道通信卫星,最后被前锋003号飞船接收到。

一枚火箭从前锋003号飞船的一侧弹射出去,N30燃料的淡红色火焰,推动着火箭飞向金星大气层。

15分钟后,火箭在海拔75公里附近刹车。

火箭的中部弹开,16个真空腔展开骨架固定好,然后将真空腔内部的空气抽出一部分。

随着真空腔的真空形成,浮力让火箭飘浮在海拔75公里的高空中,这里是金星大气层的大气中层下部。

虽然不是对流层,但这里的气流速度却非常快,最快可以达到了每秒100±10m/s,比蓝星地面的17级风还强劲。

不过随着飞鲸一号的高度,逐渐下降,风速反而在逐步下降,实际上这就是金星大气层的特点,越往下气流运动速度,就会越来越慢。

在金星地表附近,气流运动速度平均只有0.3~1m/s,比蓝星地面弱得多。

不过气流移动速度慢,可以不代表人畜无害。

由于气体浓度非常高,形成的高气压,让金星地表的气流,出现类似于液体的流体运动状态。

飞鲸一号,海拔高度下降到60公里附近,风速进一步下降,大概平均维持在50~60米每秒,偶尔出现80米每秒的狂风。

温度探测器显示此时的气温,为零下10摄氏度,气压为0.2357个标准大气压。

按照这个气温气压,以及气流风速,可能不太适合作为浮空城市的稳定高度。

气温倒是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气压太低了,浮空城市的设计标准上,需要该位置的气压维持在0.4个标准大气压以上。

另外气流风速也太快了,毕竟蓝星的17级风,也才56.61米每秒。

而金星大气层的60公里高度区,常年平均风速为50~60米每秒,相当于日常17级风,对浮空城市的姿势控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飞鲸一号继续下降。

不一会,就来到了海拔55公里附近。

此时探测仪器的数据显示:气温27摄氏度、气压0.5314个标准大气压,平均风速40~50米每秒,极端风速75米每秒。

高度继续下降,来到海拔50公里的区域。

此时探测仪器的数据显示:气温75摄氏度、气压1.066个标准大气压,平均风速30~40米每秒,极端风速60米每秒。

紧接着是海拔45公里的高度,这里的气温进一步提升,达到了110摄氏度;气压则是1.979个标准大气压;平均风速20~30米每秒,极端风速50米每秒。

几千万公里之外的金星探索局。

几个研究员拿到第一手数据后,重新计算了浮空城市的适宜高度。

其中一个小个子研究员,指着模拟图像说道:“如果考虑稳定性,我认为45~50公里这一片高度比较适合。”

“确实,75~110摄氏度的高温,我们可以轻松解决,而且气压在1~1.9之间,则意味着浮空城市的有效承重,可以提升2~3.8倍左右。”

“另外超过50公里的海拔高度,平均风速都非常高,还有一些极端风,这需要经常进行姿势控制,对燃料的消耗非常大。”

随着这些数据的整理,浮空城市的布置高度,决定调整为海拔47~48公里,上限为55公里,下限为40公里。

由于位置的改变,导致单个浮空模块的有效承重,由之前计划的2400吨,提升到4800~8500吨。

实际上,由于气压带提升,加上大气气体浓度非常高,浮空城市布置在47~48公里的高度上,就仿佛在海里那样。

金星大气层越往下,气体就越发的粘稠,不亚于在海里面。

要不是为了太阳能发电,其实还可以布置得更加地一些。

另一边。

为浮空城市项目服务的不少研究所,也在绞尽脑汁的配合项目,开发因地制宜的设备。

例如中核集团的核聚变小型化,由于单个浮空模块的承重能力提升,导致当前的最小型号核聚变发电机组,可以设置在浮空模块之中。

除了中核集团,燧人系的发电设备研发公司,也拿出了自己的发电方案,甚至比核聚变发电机组,更加适合浮空城市在金星使用。

这个方案,现在已经在做技术验证,估计年底可以拿出一套完善的方案出来。

第六百七十二章 枫叶(二)第四百章 意外的发现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与安全第五百一十章 外汇与人才第二百六十八章 气网第三百二十二章 贪婪的人性第一百四十二章 红土地第七百二十章 大同号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农村(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三百零四章 路管内部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市第一百二十三章 毕业季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启谈判第五百六十一章 渐变第一百零七章 标准与应对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腾发酵第一百六十六章 电与热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惊蛇第一百一十九章 冷链第九十二章 牧草种植第二百四十二章 整机测试第七百三十七章 光年之外第七百四十九章 危险的火星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餐背后第二百六十五章 风沙荒原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一百五十三章 邀请函第六百六十章 人造器官第六百章 迫切与定心丸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术验证第四百九十五章 罗网第二百五十五章 NLED第四百一十七章 转变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二百一十六章 万亿威慑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三章 大脑抑制第一百二十四章 缁衣第一百二十四章 缁衣第六百五十四章 死结第七百二十六章 波澜(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定制第一百三十六章 意外发现第三百八十二章 杏花树下第二十六章 六边氧化硅第五百一十二章 汤谷第二百八十章 杀疯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开拓木星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五十章 考察与讨论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术验证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远第七百一十二章 黄石畸变第六十章 深化产业链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风厂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术与消息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点第八十三章 盐碱地改造第三十三章 清澈见底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四百七十三章 兼并第六百一十八章 “救援”第六百一十章 东游记(三)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七百七十二章 电梯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七百二十章 大同号第七百一十七章 角力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五百一十八章 结果第三百四十一章 直播第六百九十九章 进化(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飞廉第三百七十二章 财产纠纷第九章 离岸公司第六百五十章 棘手第二百五十一章 以退为进第五十七章 城市蜕变第二百二十六章 极限压迫第六百六十四章 应对第六百七十章 羡慕嫉妒恨第五百一十二章 汤谷第一百三十五章 内部整顿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三百零七章 种子第五百四十章 地下水层第一百五十四章 议论与选择第六百八十三章 云海(二)第八十三章 盐碱地改造第七十章 意外的发现第五百九十二章 月球(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技术发展第四百七十六章 培训第四百零一章 深层影响第一百四十二章 红土地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贵屿(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观点碰撞第五百八十七章 战略调整